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空间特征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空间特征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空间特征探析

摘要:在建筑设计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高密度要求文化建筑开始朝着高容积率、集约化的“垂直化”方向转变,国内外已涌现出不少实践案例。垂直化发展的文化建筑空间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随着层数的增加,层叠的楼板阻隔了不同楼层之间的空间联系,观众在文化建筑中的连续体验受到影响。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文章基于剖面视角,对相关案例进行剖析,梳理出五种垂直化文化建筑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文化建筑;空间特征;垂直面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有限土地资源之间的制约,导致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成为必然结果。文化建筑作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顺应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低密度开发模式,朝着高密度、高集约的垂直化方向转变。垂直化发展的文化建筑更强调竖向维度上形态的紧凑度与功能的复合,以满足高强度开发的要求,并以点状的肌理嵌入城市,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1当代垂直性的空间实验

文化建设受到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还受到当代建筑思潮的牵引。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当代实践,建筑空间经历了垂直性的崇拜到衰落,再到复兴的过程。古典建筑时期,垂直性经常被看作空间的神圣次元,常被视为超越现实的存在。现代主义时期,多米诺体系、流动空间的出现使得水平性空间得到重视,建筑师追求自由的平面形态。随着对现代主义的质疑,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得到不同角度的修正和完善,包括对人的进一步关注、对文脉的考量等。垂直性在消解了心理崇拜后,又再次以空间形态的重要构成要素回归到当代建筑之中。文化建筑作为当代建筑实践的重要类型之一,除了要表现文化性这一天然属性,还要在实践中体现明晰的时代特征,以回应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包括建筑思维的时代特点。垂直性作为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思考维度,自然也成为当代文化建筑空间设计时思考的重点,而当代文化建筑的空间设计也表现出水平向的空间组织—水平向的叠加组织—垂直向组织的嬗变过程。

1.1垂直化面临的空间问题

受到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当代文化建筑不再只是文化实体的物质容器,或是一个个封闭盒子的组合,或是充满庄严感的城市标志,而是生机勃勃、给予观众多样文化体验的开放场所,是集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乃至大众精神依归的重要公共场所。相较于水平化发展空间受到墙体围合的限制,垂育化发展的文化建筑面临的最大空间问题便是楼板带来的层间封闭性的挑战。层的产生是人们从垂直方向索取空间的必然结果。楼板在划分层的同时割裂了建筑中观众的参观流线,观众在文化建筑中的时空连续体验性受到破坏,重复的层空间使观众丧失了垂直方向上的视线变化与连续运动的动机。如何打破层间封闭性限制,从而为观众提供生动、连续的体验性空间成为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1.2剖面的相关性问题

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其空间设计强调打破竖向维度上层的限制。由于强调竖向维度,剖面是较为直观的视角,剖面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空间与水平楼板之间的互动关系。所谓剖面思维,也就是把剖面这一图解方式作为设计思维的基本工具和出发点。这里的“剖面”并非仅指正视图中的剖面,而是一种广义上的剖面,是一种基于垂直性的设计工具。除此之外,剖面为尺度与比例、视线与视野创建明确的交集,让人能触摸并到达一个被想象出的垂直维度视角(与自上而下的视角相反)。剖面更接近身体体验的认知路径,这与探讨当代文化建筑的大众参与性、丰富体验性不谋而合。

2五种垂直化文化建筑的空间特征

通过对相关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基于剖面视角得到当代文化建筑打破层间楼板阻隔的5种空间类型:竖向层叠、穿孔贯通、错动咬合、倾斜折叠和占据包裹。(1)竖向层叠。竖向层叠指的是将2层或2层以上的多层空间进行竖向叠置的处理手法,是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的空间形态雏形。(2)穿孔贯通。穿孔贯通是指通过对水平楼板进行切制或穿孔,在空间中策略性地创造贯通上下层的孔洞以产生特殊垂直效果的剖面设计方法。(3)错动咬合。采用错动咬合手法的文化建筑主要是通过对若干楼层体量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平行移动或错位,使空间呈现咬合形态的剖面类型。(4)倾斜折叠。倾斜是将楼板沿着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并进行连接的设计手法。折叠是将倾斜式的楼面进行翻转叠合,形成层状空间内不均衡叠置的设计手法。(5)占据包裹。占据是在一个空间中置入若干个体块,一方面置入的体块占据了部分空间,另一方面对剩余的空间做进一步的区分。占据与包裹强调三维体量的操作以创造剂面效果,可以理解为能产生图底关系的剖面类型,是指将分离的体量进行交错或叠置后,用表皮或其他方式将其包裹在内,突出建筑整体性的剖面手法,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对层的设置要求,具有未来感,核心是间质空间与外部表皮的关系。

3基于剖面思维的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设计思考

竖向层叠的形式是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的初始形态,而穿孔贯通、错动咬合、倾斜折叠、占据包裹四种空间类型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趋势下层间楼板的封闭性阻隔,延续水平向度时期空间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建筑师对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空间问题的回应。

3.1竖向的流动性

回顾文化建筑的水平发展阶段,设计师通过打破墙体的禁锢,瓦解了古典时期文化建筑空间中心化的问题。打破墙体的操作形成了空间的流动,给观众带来了水平维度的自由体验。比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通过室内数片轻巧墙体对空间进行划分,与较为低矮但大片延伸的屋顶共同形成空间的流动感,连续的环形参观流线让观众有一种发现与再发现的体验,而且每一次的体验都有所不同。当代文化建筑在垂直化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了穿孔贯通、错动咬合、倾斜折叠、占据包裹等空间手法,打破了楼板竖向层叠时的层间阻隔性,形成了空间竖向维度的流动。空间的竖向流动模糊了不同楼层、内外空间的界限,强调观众在空间中的自由体验。与竖向层叠的静态层间关系不同,竖向流动空间更强调空间在竖向维度的动态,不同空间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又分离的动态秩序,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空间感受。例如,穿孔贯通手法中的小型开口、通高空间或大型中庭空间,均能构成垂直方向上文化象征的核心空间,观众除了惊喜于尺度巨大的贯通的公共空间,还能产生处于不同文化功能空间的视觉交流。竖向层叠是其他四种操作手法的原型,标志着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的起点,易于建造,但是层间的阻隔使得空间缺乏趣味性和体验性;穿孔贯通、错动咬合和占据包裹的空间类型主要是通过操作手法形成连续的虚空,打破楼板垂直向的限制,消除层对视线的割裂,形成强烈视觉引导与运动走向,从而产生竖向维度的流动性。

3.2竖向的透明性

当代垂直化发展的文化建筑在瓦解楼板层间阻隔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竖向空间透明性的特征。相互交叠的部分意味着空间的转化,身处其中的观众在方向的选择上保持开放。比如迈耶的盖蒂中心,通过网格的旋转、交叠、变形等结合地形,形成相互叠加的复杂空间体系。倾斜的重构方式打破了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初期竖向层叠的建构体系,在剖面上不再强调楼板作为水平围护构件的作用。倾斜楼板后产生连续的空间,使得楼层无缝延伸,从而改变垂直化发展竖向层状分布导致的不连续的空间状态。坡道能使观众在文化建筑中漫步,形成一种行为内容上的竖向连续时空运动,为当代文化建筑提供了一种时空连续的空间漫步体验。占据包裹的空间特征是在外膜(表皮)包裹下,被包裹的体块类似于“漂浮物”悬浮其中,具有功能、形态和空间层面的可读性,可作为封闭的展宽空间或剧场空间。随着文化建筑的垂直化发展,其竖向维度也表现出空间的透明性特征。比如穿孔贯通、错动咬合和占据包裹三种空间操作手法,虽然彼此形成和打破层间阻隔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它们均在彼此独立的空间关系之外产生联系,而这部分由操作手法产生的公共空间部分,同时隶属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竖向层间系统,空间的界限因被打破而表现出模糊的特征,展现出文化建筑在水平发展阶段所展示出来的空间透明性特征。

4结束语

空间关系是当代文化建筑空间体验形成的物质基码,但在空间关系的基础上,还需融入关于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的其他空间思考,比如空间的装饰、材质的质感、交互设计等。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是现代性的体现,是时代内涵对文化建筑的诉求,未来的垂直化文化建筑应以文化为精神内核,以高度解放、自主的空间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公共场所。

参考文献:

[1]李金玲,刘红霞.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79.

[2]闻伟国,王永.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3(5):27-28.

[3]曾敏,张雪萍.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初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美术文献,2019(7):142-143.

作者:赵铭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