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佛教建筑论文:藏传佛教建筑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佛教建筑论文:藏传佛教建筑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佛教建筑论文:藏传佛教建筑研讨

本文作者:韩瑛、张鹏举、宝山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蒙古国立大学

寺庙及建筑概况

1)包头市美岱召。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镇,是蒙古地区建造最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之一。该寺在明代曾为阿拉坦汗的家庙,或称汗庙,并位于金国之都大板升城。因此,寺庙具有城寺合一、政教一体的独特形制。后随政治中心的东移以及政权的更替,城堡逐步改扩而成为寺庙,清时降为由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管辖的召庙。该寺原名灵觉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廷赐名“寿灵寺”。寺庙建筑以汉式建筑为主。寺庙有大雄宝殿、西万佛殿、东万佛殿、八角庙、护法神殿、两廊庙、天王殿、吉瓦殿、白马天神殿、佛爷府、公爷府、太后庙、达赖庙等殿堂、院落。建筑外围有城墙,城略呈方形,方城墙体四角有重檐歇山顶角楼。因由城改为寺庙的独特建寺历程,宫殿、府邸与寺庙建筑相互融合,构成一体。现属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1)。

2)包头市五当召。五当召位于包头市石拐区,是目前内蒙古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蒙古学文寺之一。乾隆十四年(1749),高僧阿旺曲日莫在吉忽伦图山始建寺庙。该僧曾受教于多伦甘珠尔活佛,并在西藏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精研显宗学。七世达赖赐予其“洞阔尔班迪达”称号,故在蒙古之地弘扬时轮经法成为其意愿,寺庙最初创建的经殿即为时轮殿。七世达赖赐名“巴达格尔禅林”,俗称五当召、宝唐图庙、吉忽伦图庙。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廷御赐满、蒙、汉、藏四体“广觉寺”匾额。寺庙建筑风格为藏式建筑。该寺有时轮殿、护法殿(又称黄庙)、大雄宝殿、阿会殿、显宗殿、菩提道学殿6座大殿,洞阔尔活佛府、章嘉活佛府、甘珠尔活佛府3座拉布隆及1座供奉历世活佛舍利塔的苏布盖林。寺庙建筑共计2500余间,占地面积近20hm2。现属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2)。

3)包头市梅力更召。梅力更召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经两次迁建,形成现在包头市九原区的位置和规模,是原乌拉特三大名寺之一。梅力更召及其管辖的西公旗寺庙以翻译藏文经典,并以蒙语诵经而著称。鼎盛时期(清朝末期)的梅力更召全部建筑面积为4520m2,占地面积24000m2,七个仓和两个甲坝共有禅房200余间,各殿内供俸大小佛像神龛5000多尊。时期毁坏严重,现寺庙主体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式建筑。梅力更活佛拉布隆及佛仓占据寺庙中心区位,其西侧为大雄宝殿,北侧有大庙仓院、西达喇嘛仓两进院,其东侧有乔尔吉上师仓三进院、固始上师仓两进院,寺庙最北端为席勒喇嘛仓两进院,另有8座佛塔。1999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3)。

4)包头市昆都仑召。雍正七年(1729),两名青海游僧在地方信众的支持下初建该庙,称吉日嘎朗图庙。后经20余年的建设,该寺成为规模宏大的寺庙。因寺庙位于昆都仑河畔,故俗称昆都勒庙,也称昆都仑召。该召是乌拉特中公旗的三大名寺之一,也是原乌拉特中公旗唯一用藏语诵经的寺庙。据传乾隆年间清廷御赐“法禧寺”匾额。寺庙主体为藏式建筑,有部分汉藏混合的建筑形式。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东活佛府、王爷府、绿度母殿、天王殿、小黄庙、玛尼殿和3座白塔。现属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4)。

5)包头市包头召。包头召,又名福徵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高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土默特蒙古族巴氏家族的家庙。据《包头宗教史料》记载:福徵寺盛期召院的建筑物,除大殿和天王殿过厅建于全院中心外,在它的左右两侧,还有对称的东西跨院四所及南边的场院一所。庙宇、临街旺铺、居所、马棚等应有尽有,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包头召建筑群在期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除大殿和天王殿之外,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庙内院落被私自侵占,直到1986年才由巴氏家族重新管理。现寺庙已经被周围杂乱无章的建筑所淹没,栖身于小巷尽头,很难找到。只剩一个天王殿作为入口,寺庙大殿为汉藏式建筑,建筑形态优美,保存完整。1999年被列为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5)。

6)包头市百灵庙。百灵庙位于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原属乌兰察布盟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寺庙。康熙三十九年(1700),喀尔喀右翼部第一任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本塔尔之子诺内出资,按照归化城小召式样新建寺庙。最初,作为诺内亲王家庙,只有1座大雄宝殿,后陆续扩建为规模宏大的旗庙。康熙年间清廷御赐满、蒙、汉、藏四体“广福寺”匾额。现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建筑风格以汉式建筑为主,兼有藏式建筑。寺庙香灯师房舍8座,膳房5座,庙仓5座,由全旗四个佐领各建10间僧舍共计40间以及后来僧人自建的房舍360余座,蒙古包300余座。中寺庙严重受损,仅存大雄宝殿、显宗殿、丹珠尔殿、甘珠尔殿、天王殿、密宗殿、医学府7座殿宇。1999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6)。

7)包头市希拉穆仁召。希拉穆仁召地处归化城席力图召席力图呼图克图所辖地———希拉穆仁河畔,系席力图召4座属庙之一及避暑庙。乾隆三十四年(1769),时任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的第六世席力图呼图克图阿格旺罗布桑达瓦以私财于归化城北150里处希拉穆仁之地新建寺庙,习称席力图希拉穆仁庙、北席力图召。大雄宝殿仿效西藏扎什伦布寺而建。寺庙由席力图召管理并由主庙委派达喇嘛管理该庙。寺庙主体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解放前,该庙有大雄宝殿,天王殿、5间玛尼仓、5间经会仓、膳房、审讯厅、呼图克图拉布隆、舍利殿(内供六世席力图呼图克图舍利)等建筑及11座庙仓。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佛爷府、护法殿、玛尼殿、天王殿等。1999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7)。

8)夏日朝鲁寺。夏日朝鲁寺位于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新宝镇,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盛期建筑共有4个殿堂,分别是大雄宝殿,西殿(药师佛殿),东殿(波罗经殿),农乃殿(法会殿),另外还有1个活佛府。主要建筑形态为藏式建筑。现建筑仅存1座大殿保存完好,西殿和东殿只有局部墙体残留,屋顶部分全部塌陷。寺庙暂无喇嘛活佛,虽供奉佛像,但佛事活动已经停止。目前为止未列入文保单位(见图8)。

本次调查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实地调查、询问核实等手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初步掌握了包头市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遗产概况,为下一步包头市藏传佛建筑资料立档工作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有以下特点:1)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多数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因而多数寺庙建筑遗产在中未受到彻底的毁坏,保留明清建筑遗产较为完整,这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2)包头地区寺庙从选址、布局到建筑单体均受到汉、藏两种建筑文化的共同影响。整体地区各寺庙建筑风格从藏式逐渐演变为汉、藏混合的形式。3)包头地区很多寺庙建筑文化遗产因年久失修而面临衰败或坍塌的危险,因而急需对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进行必要的保护研究和修缮工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