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关历史文化建筑三维重建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关历史文化建筑三维重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关历史文化建筑三维重建思考

摘要: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增量制造技术。通过对学生关于校园3D打印普及程度的调研,发现3D打印技术在高校的推广还不够全面,分析3D打印在普及过程中的局限性。并且通过一次关于“海关历史文化建筑三维重建”的校园3D打印实践,展示校园3D打印的完整流程。最后总结3D打印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以及3D打印在文化宣传方面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校园3D打印;局限性;3D打印实践;教育作用;社会价值

1引言

3D打印(3Dprinting,又称三维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形技术,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3D打印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出现,[1]由于其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创新,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生产工具”。同时,2013年版的《地平线报告》首次将3D打印的教育应用列入了“待普及”的新技术清单,并对3D打印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报告的编纂者认为,该技术将会在4-5年内普及。[2]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航空航天部林宗棠部长倡导的“中国3D打印创新培育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在全国青少年中播种10万颗3D打印创新种子,并专门成立中国3D打印创新培育工程组委会。[3]显然,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拥有无法代替的创新潜力和广泛应用的前景,但是在距离“中国3D打印创新培育工程”项目启动有一年多时间的今天,校园3D打印的普及情况如何呢?3D打印的意义和价值是否能被学生所认知?为了探索这些问题,上海海关学院的3D项目团队进行了一次打印海关历史文化建筑的实践探索,并且在此次实践的基础上对校园3D打印这个新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挖掘3D打印背后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2校园3D打印的环境氛围调研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50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6份。问卷统计结果如下:通过调查数据发现,81%的在校本科生没有使用过3D打印机,53.1%的在校本科生反映其身边只有少数人使用3D打印技术,而又27.4%的在校本科生反映其身边完全没有人使用3D打印技术,在表3的阻碍个人使用3D打印技术的因素统计中,认为因学校没有3D打印机的约占30.1%,认为因不懂三维制图的约占33.6%,认为因打印技术不成熟的约占28.3%。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3D打印技术在高校的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同学对3D打印只是停留在听说和了解的阶段。当前3D打印仅仅是试水教育行业,国内仅有少数高校配备了3D打印机,未达到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层面,3D打印技术在高校的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阻力:①3D打印机的配备代价高昂,目前全球热度最高的桌面级打印机MakerBotReplicator2的售价在2万到3万之间。②国内的开放性3D打印社区很少,专业的三维模型素材库以及模型共享平台也有所缺失。③入门级3D打印机的工作效率很低,一个不太复杂的小物体都要数小时才能打印出来。[4]④建模软件的学习对于非工科专业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在整体上,3D打印机在学校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我国在3D打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学习,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

33D打印的实践探究

3.1三维建模

通过扫描仪获取对象的三维数据,并且以数字化方式生成三维模型、也可使用3dsmax、Maya、AutoCAD、ZBrush等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下图为项目组成员利用3dsmax软件所建的江海关大楼模型的一部分的布线图,转换为stl文件格式之后就可以进行打印了。

3.2分层切割

将3D模型stl文件输入电脑中,通过打印机配备的专业软件,我们将江海关模型切分成一层层的薄片,每个薄片的厚度由喷涂材料的属性和打印机的规格决定。[5]

3.3打印喷涂

加热头把3D打印材料(ABS树脂、PLA)加热到临界状态,呈现半流体性质,以层层叠加的形式,每层在计算机的控制之下,根据分层切割中每层的二维图形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喷头将材料挤压出来,凝固形成薄层,然后在这一层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一层的打印,层层堆积,形成三维实物模型。

3.4后期处理

模型打印完成后表面一般会比较粗糙,需要抛光、修整、上色等等,才能完成模型的制作。

4本次实践探究活动的总结

4.13D打印对学习的积极作用

第一,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6]3D打印分为3D建模阶段和3D打印阶段,建模阶段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无论是创新的构思还是有现实参照的模型构建,均需要学习者在脑海里先形成立体的模型,然后在脑海里进行模型分解,再一步步通过建模软件构建出来。在建模过程中,学习者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第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在江海关建模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实地考察、图片收集,还从谷歌地图上对江海关大楼进行了尺寸测量,利用江海关大楼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在3dsmax上面进行建模操作。在后续的3D打印阶段则需要学生的实践操作,其中可能进行多次的模型修改和打印调试,整个建模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收集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激发学习热情。在江海关的建模过程当中,学生除了对3D建模技巧的学习与熟悉,还对江海关的建筑外形和结构也有深入的分析与学习,在一步步将海关大楼各个建筑结构实现的过程中,也是这个学习过程的不断的自我突破,通过一次次建模挑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23D打印的社会价值

第一,形象、直观地表现一种文化。如通过本次海关3D模型的展示,我们可以对具有海关历史文化底蕴的关徽、海关大楼等形成立体的认识。第二,创新文化宣传模式。采用3D打印技术,把海关文化中相对应的实体打印成为物件,让观众一开始就能看到产生了解的兴趣,用客观事实代替主观想象,可以使社会公众中各阶层人群对海关文化有更多层次的认识和体会。第三,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次实践探索过程中,项目小组成员多次对海关历史建筑进行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填补了网络上的这部分历史文化资料的空白,同时将历史遗留的文化建筑进行3D重建后进行保存,有利于后人地对海关历史文化有更好的认识和探索。

参考文献:

[1]Walters,P.&Davies,K.3Dprintingforartists:researchandcreativepractice[J].JournaloftheNorwegianPrintAssociation,2010,(1):12-15.

[2]NMC.NMCHorizonReport:2013HigherEducationEdition[EB/OL].2013-O5-22.www.nmc.org/pdf/2013-horizon-re-port-HE.pdf

[3]解艳华.3D打印走进北航[N].人民政协报,2014-12-03(11).[4][5]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6]Kostakis,V.,Niaros,V.,Giotitsas,C.(2014):Opensource3Dprintingasameansoflearning:AneducationalexperimentintwohighschoolsinGreece.In:TelematicsandInformatics[Z].

作者:陈晓龙 叶尔凡·艾尔肯 汪成源 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