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学翻译中作者与翻译者的冲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近几年发展进程中,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往以翻译客体为视角的文学翻译研究也逐步转向翻译主体研究,而作者、翻译者是文学翻译主体的主要组成模块。因此,本文以文学翻译中作者与翻译者间意识冲突为入手点,探究了文学翻译中作者与翻译者间意识冲突现象,从发挥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读者为视角的翻译对等体系、搭建文学交际桥梁等方面,对作者与翻译者间意识冲突下的文学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者;意识冲突
1文学翻译中作者与翻译者之间的意识冲突分析
1.1以信息取向为视角
文学翻译者的选择主要以信息传递为目的,对原有文章诗学价值传递缺乏一定的重视。而由于语言系统的限制,翻译文本中存在的变异信息表达形式也成为翻译语言的一种。此时,文学翻译人员重内容、轻形式的情况,就极易导致翻译者信息选择去向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仅关注内容不关注形式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文学翻译者交际目的与作者审美意图就产生了冲突。其中文学翻译者主要以信息传递为取向,而作者主要以诗学创作为目标。两者意识冲突的存在,也致使实际译本翻译中双方在信息选择取向方面产生较大差异。
1.2以诗学取向为视角
相较于其他语言产品而言,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诗学功能。根据各自交际目的的差异,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对于诗学语言而言,其主要以虚拟现实为目标,而以往语言交际主要以信息传递为目的。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大多采用规范、典型的,且一目了然、简单化的信息传递语言。而作者大多为诗学性质的语言,其不仅要求信息内容的有效表达,而且承载着吸引读者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据此,作者与翻译者间在目的、功能、交际关系就存在较大的意识冲突。
2基于作者与翻译者之间意识冲突的文学翻译策略
2.1充分发挥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作者与文学翻译者在信息取向方面的差异,文学翻译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观能动性,借鉴古罗马帝国主义式的规划翻译策略,依据最接近原则,提取原文中核心信息内容。同时依据译文语言的纯洁性原则,清除翻译文本中存在的拗口、模式痕迹。在这个基础上,为保证文学翻译效果,文学翻译者可依据读者反映理论,将以往以文学翻译为目的的翻译研究转换为以文学,或者原创文学为核心的文学研究,促使读者在感受文学作品与翻译作品相似性的同时,了解两者的差异。其次,文学翻译实践是文学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翻译人员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层面。一方面,翻译者对作品进行解读,需要从中获取信息。此时文学翻译者已有的知识、想象、审美、文化背景等因素,均会对源语言文本信息的组织、识别造成影响。同时在文学作品阐释阶段,文学翻译者需要从原有文学作品中获取主观认知,并向语言转换进程转换。根据文本原有语言文本的选择性注意的差异,文学翻译者需要将原作再现语言风格特征、审美信息及思想理念作为要点,对原作文本进行研究。调动自身在情感、审美、想象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调动自身在已有结构中的待定点,从意境层面,完整构建原有文本语言的文本意义。在这一阶段,翻译者可将原有文本提供材料与自身文学理解能力进行高度融合,在传达自身对文学语言内容基本理解的同时,根据自身从原有文学作品中提炼的主旨,对文本进行一般性解读,不断丰富文化信息及思想意蕴,充分彰显文学翻译作品时代的先进性。最后,文学作品翻译者主观意识的时代性与原有文学作品理解的影响效用具有直接的连接。基于时代的局限性,在整体翻译阶段,文学翻译者应往复循环地跟随文学作品情感展开,将自身见解与翻译文本进行有机融合。同时文学翻译者可将语言作为要点,针对文学翻译作品与自身心理隔阂,建构与中国新时代相符合的文化体系。如在我国文学家鲁迅《域外小说集》《死魂灵》翻译过程中,可采取硬翻译的风格,将口语应用于情节阐述、人物对白中,在文学作品中烙上时代的印记,充分体现中国文学语言风格。
2.2构建以读者接受为视角的文学翻译对等体系
依据文学翻译中作者与译者之间诗学取向冲突,文学翻译者应以作者接受为视角,最大程度的拓展翻译文本的前景化效果。即以翻译文本的信息内容为参考,以文学形式价值体现为要点,结合内容价值的凸显,构建完善的文学翻译对等体系。同时为保证文学翻译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文学翻译者应充分考虑文学形式的前景化、反成规化、变异性及文学性,采用规划式方法,以形式、内容分割为出发点,设置与规范相符的翻译文本形式。在这个基础上,针对文学作品中存在的陌生的,或者无法留存的文本信息,文学翻译者可以文体学视角为出发点,对翻译文本文体风格进行适当变形。在具体文本翻译过程中,基于前景化、陌生化处理的艺术性,文学翻译人员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翻译方法的适当应用。如摘录自1922年爱尔兰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片段:...andinmind’sdarknessaslothofunderworld,reluc-tant,shyofbrightness,shiftingherdragon’sscalyfolds.Thoughtisthethoughtofthought.Tranquilbrightness.Thesoulisinamannerallthereis:thesoulistheformofallforms.Tranquilitysudden,vast,candescent:formofallforms.上述文字从表层进行分析类似于文字游戏,相较于普通语言而言,其是一种文学作品的极端陌生化表达。依据英语普通语言交际规则,在一串事物并列时,一般仅有最后两个事物间需要采用连接。但是上述语句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了“and”取代,且整体声调自“reluc-tant”位置开始出现变异,扬抑抑格双音部内缺乏头韵特征。同时作者在语句构造时采用了单调乏味、内容空洞的形式,将读者引入了无意识昏昏欲睡的状态。此时在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者就需要以主人公意识流为要点,从叙事技巧层面进行分析,戏剧化的呈现主人公内心活动,保证文学翻译效果。即:在我思想的深暗之处,却是下层世界的一个懒货,他不愿动弹,惧怕光明,同时还蠕动这藏着污垢的身躯。
2.3搭建跨文化交际桥梁
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文学翻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语言能力及文化思维,而且需要在保证原文及作者意图有效传递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翻译意图。逐步脱离以往以不同翻译文本优劣为目标的翻译标准。同时逐步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文化敏感度,促使其双文化能力、双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国文化间差异不断缩短,归化翻译、异化翻译的对立性逐渐减弱,文学翻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文学翻译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据此,文学翻译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信息取向、诗学取向等方面,明确自身与作者间意识冲突。结合翻译实践,从多个方面及角度分析翻译阶段主客观艺术,最大程度促使翻译理论广泛适应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尚菲菲.翻译视角下跨民族文化冲突的化解理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4):137-140.
[2]吴平安,杨慧.在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中走向自我毁灭——精神分析参照下的《十九号房》解读[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1):72-73.
[3]薛可,余来辉,余明阳.互联网对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冲突意识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4):211-212
作者:余倩 张军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