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文化殖民主义大众文化与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詹明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立场出发,提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后现代是大众文化的一统天下的时代,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一种新文化殖民主义。大众文化既充当着资本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是工人阶级谋求解放的工具。詹明信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殖民主义;大众文化;文化建设
一、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是一种新文化殖民主义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在中国理论研究界可谓大名鼎鼎,他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家,又是后现论大师,他认为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全面扩张的体现。后现代主义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更高、更纯粹的阶段,使一切价值都让位于金钱的交换价值,它把一切文化都变成商品,资本主义的发展既解放了文化又奴役了文化。大众文化是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工具,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借大众文化推行其价值观。“美国文化实际上主要是一些大众文化的成就,包含着不同类型的危险和帝国主义。”詹明信指出,美国通过其大众文化(影视文化、广播、软件等)来推行其价值观。美国通过各种条约和一揽子援助计划将电影等大众文化输出其他国家,既获得大量的外汇,又宣传了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美国并拥有唯一的全球影片发行网,美国电视节目的出口量比居第二位的英国多七倍,美国电影产量占世界的6%,但却占了世界银屏播放时间的一半以上。就这个意义上说,好莱坞不仅是个商业名称,而且是一场根本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文化侵略和扩张,在这场扩张中,美国大众文化造成了第三世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全球化实际是世界文化的美国化,美国的电视、音乐、好莱坞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它一切东西。
二、大众文化也具有正面功能———充当工人阶级谋求解放的工具
詹明信认为大众文化虽然是资本主义的工具,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但也同时具有乌托邦的功能。大众文化隐含着某种希望和幻想,隐含着一种对社会的改造愿望。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幻想是一体两面,共同存在于大众文化文本中。詹明信认为,即使最低档的大众文化也内在地保持着对社会秩序的否定和批判,不管大众文化是怎样的歪曲和媚俗,它也必然要表达出人们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从而给人以慰藉与希望,这就是其乌托邦功能。詹明信认为大众文化包含有某种解放的因素,后现代主义的通俗性以及后现代主义所包含的民主化问题。大众文化的流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一元文化发展模式,它尊重了广大民众的文化选择权利,确立了广大民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大众文化“注重通俗性和形式上的民主,如对故事性的强调,对流行艺术的借鉴,从而扩大了读者。”大众文化与后现代哲学一起,具有消解神圣、反对一元、反抗专制的作用。后现代主义对非中心化表现出一种令人着迷的深度,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不同的视角。后现代对异族、平民和女权主义的承认,它的反权威、反精英和深刻的无政府主义,在詹明信看来都是具有革命倾向的。詹明信设想,由资本主义市场本身产生的大众文化,会成为一种实现“更全面的社会主义”的解放性动力,成为埋葬它自身(资本主义)的工具。资产阶级在为自己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的掘墓人。
三、詹明信大众文化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发
詹明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的资本主义文化,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化的的新殖民主义的本质。詹明信始终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猛烈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后工业阶段,其腐朽与罪恶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美国凭军事与经济力量的不断扩张推行文化的霸权,“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最发达,但也是最凶残的形式。美国不断生产出来的娱乐业和文化在当今世界占支配地位。我不知道作为美国人我们对此应该做些什么。”詹明信的理论帮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化的本质。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建设文化,是应该并且能够避免这些大众文化的负面性的,因为文化反映制度并受制于制度,要避免西方式的大众文化综合症,就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人们精神信仰体系建构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高远社会理想和高雅精神追求,不断在实践中创造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目之所及,我还看不到其他的能够替代马克思主义的乌托邦形式。”乌托邦的意义并不在于其现实可能性,而在于一种批判的激情。虽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有了批判的声音,才能最终唤起革命的行动。詹明信具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寄予厚望,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创造良好的大众文化,这都是非常可贵的。詹明信基于西方语境的大众文化理论与我国的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制度不同,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完全可能沿着不同于西方大众文化模式的方向进行。只要我们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把握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的关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全能够建设满足人们各种层次的精神需要的、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文化。
作者:吴歧范 单位: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