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明清黄釉瓷的文化艺术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明清黄釉瓷的文化艺术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明清黄釉瓷的文化艺术特征

摘要:黄釉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专属釉色,尤其是清代,纯黄釉瓷器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黄釉瓷不仅是宫廷等级制度的象征,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黄釉瓷器;明清;装饰;特征

黄釉瓷是传统颜色釉瓷器品种之一,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又称铁黄。景德镇黄釉瓷创烧于明代,属低温黄釉,即铅釉,是一种以铅为熔剂、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850℃至900℃之间烧成的黄釉。

1明清黄釉瓷的品类形制

1.1日用、陈设与祭祀

日用瓷即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也叫生活用瓷,品种主要有碗、盘、杯、碟、汤勺等,其中碗和盘的数量最多,日用瓷占黄釉瓷器比重较大。陈设瓷也是观赏用瓷,文房陈设观赏器既能直接反映宫廷生活状态和陈设理念,同时也起着点缀和美化生活的作用,品种主要有花瓶、笔筒等。除日用与陈设用途外,黄釉瓷还是宫廷宗教祭祀活动用瓷。明代,黄釉瓷就被用作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记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圈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到了清代,黄釉瓷依然被广泛用于礼祭活动。清代御窑厂明确烧造瓷质祭礼器的时间为康熙十年。从形制上看,除沿袭明代的大碗、大盘、爵外,清代乾隆时期还开始生产仿青铜器造型的簠、簋、登、豆、铡等,形成了清御窑瓷器的一大风格特色。据《清史稿》记载:“初沿明旧,坛庙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圜丘、祈谷、常雩青,方泽、社稷、先农黄,日坛赤,月坛白。”清乾隆三十一年《皇朝礼器图式》中的一卷《祭器部》绘有彩绘的祭祀瓷器图,其中有登、簠、簋、豆、铡、尊、爵、盏共八种,黄釉祭祀器不在少数。

1.2圆器与琢器

根据器物成型方式的不同,景德镇传统瓷器还有一种独特的分类方法,就是把瓷器分为圆器和琢器二大类,因此,景德镇传统黄釉瓷有圆器类黄釉与琢器类黄釉之分。圆器指可在陶轮上一次拉坯成型并用阳模定型的器物。景德镇窑制作圆器分大小二件,大作制作一尺至二三尺大器,小作制作一尺以下小器。专门生产日常生活用瓷,品种主要有碗、盘、盅、碟。要求规格一致且便于大量生产,约占整个制瓷业的三分之二。它的特点是形状全部呈现圆形,工艺上需经过多种工序间续形成。琢器则是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或完全不能在陶车上成型的各类较复杂的器物,其品种很多,除了圆器以外的品种皆属于琢器。琢器的器型既有圆形也有异形,通常通过接坯、阴模印坯或手捏、刀刻、雕镶等多种或多次成型方法来完成。其主要品种有瓶、罐、觚、尊、壶、炉、盒、烛台、坛、缸、瓷板、雕塑等类陶瓷。琢器业始于明代,称为“印器”,清代改称“琢器”,出自《三字经》的“玉不琢,不成器”,景德镇黄釉瓷主要还是以圆器类居多。

2明清黄釉瓷的风格特征

2.1色彩特点

黄色在中国有着崇高的地位,此理论依据来自中国的“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分别代表“西、东、北、南”四方,“土”居中央,统率四方,而土色为黄。历代帝王崇尚土德,故黄色成为帝王之色,皇帝是中央集权的象征,把黄色用于皇帝的衣食住行中,则象征皇帝贵在有土,有土则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以土德王于天下,色尚黄,成为中华民族崇尚黄色的原始心理根源。“黄”、“皇”同音,金黄是至尊之色,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以黄色为贵。早在《周易》中,就有关于黄色为吉利之色的记载,如“黄裳,元吉”。《明史》记载:“闪黄,乃上用服色也。”《汉书》说:“黄色,中之色,君之服也。”由此可看出古代先民对黄色的尊崇。自隋唐以后,黄釉瓷器亦成为皇室的御用瓷器,明清两代只供宫廷使用,民窑不得生产,违者重罚。明代以后,封建礼制对黄色的法律规定更加严格,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规定“官吏衣服、帐慢,不许用玄、黄、紫三色。”明英宗天顺二年再度重申禁令,黄色服装禁止皇族以外所有人穿戴。到清代,规定越发的具体、细致、严苛,即使皇族内部存在明确的等级规定。这从乾隆皇帝示意唐英如何处理景德镇御窑瓷器残次品的奏折中可见一斑。

2.2装饰特点

(1)纹饰装饰景德镇御窑黄釉瓷以特殊的黄釉为装饰标志,同时又具有特定的纹饰和图案,大致可分成光洁素面与带纹饰两大类,其中素面黄釉瓷数量较多,带纹饰的则以仿明代弘治娇黄釉瓷上的锥拱云龙纹和暗刻云龙纹最多。其它也有暗刻、画划花卉纹,如牡丹、莲花、菊花、宝相花等缠枝花卉,少数制品为折枝花卉。从纹饰来看,黄釉瓷器表面大多数图案均为皇家的专用龙纹,且无论刻划暗龙龙纹或锥拱制作龙纹,其形状均为清代宫廷所常见的标准龙纹。御用黄釉瓷器龙纹装饰的造型特点为:暗刻、锥拱龙纹的龙首有双鹿角,四足五爪,龙身周围釉火焰装饰,常见造型有单龙攫珠与二龙戏珠,暗刻龙纹分单面刻划或双面同时制作。此外,碗盘类黄釉器物纹饰稍显特殊。黄釉盘内里与外壁龙纹并不相同,里为单体升龙、盘龙或升降二龙;外为两条或四条行龙。黄釉碗内通常为光素面,碗外壁饰二或四条行龙;外壁团龙图案间饰以朵云,近圈足处有一圈暗刻蕉叶纹(2)釉彩装饰明代早期的黄釉瓷多以素面为主,到中期时御窑厂又创烧了大量黄釉彩瓷,此类型黄釉器直到清代仍然大量烧造。①黄釉青花黄釉青花是瓷器装饰的一种,明代宣德时所创。将黄釉施于烧成的青花器上,然后低温烘烧而成。嘉靖时并有黄釉青花加红的变化;也有以青花为地,在黄彩纹饰上加绘红彩的.②黄釉绿彩黄釉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其制作方法为:先在成型的白胎上刻划纹饰,外底以钴料书写款识并罩以白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露胎处施黄釉,于暗刻图案上填施绿彩,二次入窑低温烧成,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③黄釉紫彩黄釉紫彩瓷是釉上彩瓷中的一种。其工艺是在黄釉上以紫彩描绘花纹,见于明代万历时期。④黄釉红彩黄釉红彩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又称“黄地红彩”、“黄上红”。明代嘉靖彩瓷中的一种特殊品种,以高温烧成瓷胎,浇上黄釉,然后以850~900℃的火候烧成黄釉器,再用铁红描绘花纹,低温火烘烤而成.⑤黄釉粉彩黄釉粉彩是黄釉与粉彩相结合一种工艺,先在釉面上以针刻绘出图案,再以蓝、白、紫、粉绿、深绿、橘红等釉彩描画。清代黄釉粉彩瓷把黄釉与粉彩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品种,市场中清早期的不多见,中晚期的黄釉粉彩瓷可见到,这样的瓷器粉彩浓艳、华丽,绘画技艺精细,是官窑器中的典型佳作,更具皇家气质,受到皇室的喜爱。这类瓷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也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光绪年间官窑的黄釉粉彩瓷。落有“储秀宫制”、“大雅斋”款的黄釉瓷价格更高。⑥黄釉珐琅彩康熙时期,珐琅彩传入中国。黄釉珐琅彩的工艺是在素胎上以黄釉作地,然后用其彩绘花卉图案。

参考文献

[1]程晓中.明清黄釉瓷器浅说[J].收藏家,2018(01):45-48.

[2]陈佩.浅析明代黄釉的时代特征[J].东方收藏,2015(12):51-54.

[3]吴军明,李其江,张茂林,吴隽,郑乃章,曹建文.景德镇传统低温黄釉的文化与科技内涵[J].江苏陶瓷,2010,43(02):39-41.

[4]冯小琦.明清黄釉青花瓷器概说[J].中国历史文物,2003(02):33-35,94-95.

作者:罗馨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