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藏文化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藏文化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藏文化艺术资源在幼儿园教育的开发

摘要:藏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和融入民族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藏民族艺术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文化适应能力,坚定幼儿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藏民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民族艺术;藏民族文化艺术;藏民族文化资源;幼儿教育

一、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

(一)充分发挥家庭的民族艺术资源

在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应重视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民族艺术教育的参与者。我园对全园的家长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分类(如藏戏表演者、唐卡绘画师、建筑师、服装设计师、民族饮食文化工作者、民间舞蹈艺术家、乐器传承者、民间工艺家等)、整理,建立起全园共享、不断更新的家长资源信息库,丰富了我园在藏民族歌舞、戏曲、建筑、陶器、乐器、乐曲、服饰、雕刻等诸多文化方面的艺术元素。此外,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配合我园的民族艺术教学活动,如在《藏民族乐器》《民间舞蹈》等主题活动中,我园根据班上家长的特长,请家长进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藏民族艺术文化活动,拓展了民族艺术内容,丰富了幼儿民族艺术教育的形式,也形成了我园的教育特色。

(二)合理利用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

“与民族艺术相关的社区资源主要包括社区物质资源(如博物馆、展馆、雕像、广场等)、社区人力资源(如民族舞蹈家、民族手工艺者等)、社区文化活动资源(如绘画展、戏剧演出等)”。[2]我园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的社区艺术资源中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如:每学期带领幼儿参观西藏博物馆、唐卡展览,参与藏戏演出、藏族舞蹈表演、藏族传统节日等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创设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9“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持久深远的。”[3]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儿童生活、学习、游戏的场所,幼儿园必须将环境创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良好、适宜环境的构建来促进幼儿民族艺术教育的开展。

(一)园区环境创设

在园区环境的创设中,教师有效利用幼儿园墙面、门厅、走廊、楼梯间、屋顶、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等空间位置,通过图片、手工作品、绘画展、服饰、图腾等装饰来展现藏民族艺术文化,让幼儿耳濡目染地感知藏民族文化艺术,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促使幼儿的民族认识和民族情感得以熏陶和浸染。如幼儿园的走廊、过道、吊饰选用西藏名胜古迹、藏族脸谱、藏族服饰、藏族美食、唐卡等作为题材进行创设,丰富幼儿的感知觉,了解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班级教室环境创设

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创设中,教师们开展藏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后将活动内容逐一体现在本班的主题墙面布置和区域活动中,如:创设藏民族艺术舞台、民族艺术欣赏区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藏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同时,重点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利用不同资源丰富教学环境,不断更新教学环境,增强环境对幼儿的熏陶,让幼儿感受到优秀藏民族艺术文化的美感。

(三)区角环境创设

在每个班级教室外的区角创设民族艺术区角,如民俗工艺坊、民族乐器坊、民族刺绣吧等,在区角内投放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文化的物品,包括扎念琴、热巴鼓、藏笛、曼陀铃、藏戏面具、各地区服饰、自制民族物品等。另外,在区角内准备了大量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丰富本民族艺术的直接体验。

三、开展科学合理的民族艺术教育主题活动

(一)民族音乐、民族乐器为主的音乐课

藏民族音乐种类多样,特色鲜明,歌舞曲内容唱词广泛,如:藏戏、锅庄、弦子、堆谐、祝酒词、朗玛等,我们将适宜幼儿兴趣需要的儿歌和音乐带进幼儿园,在集体教学活动《打阿嘎》中让幼儿了解藏民族在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形式;在热巴舞、《雪巴拉姆》中,让幼儿充分了解和欣赏藏族舞蹈和藏戏的艺术特点。藏民族民间游戏中配有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感,形式活泼轻松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在《打青稞》《阿揪》《踢毽子》《泽当雄拉》《拉布达布》等民间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和感知藏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游戏过程中感受藏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孩子们对藏民族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力。

(二)民族绘画、民族手工为主的美术课

“民族画作、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但具有实用、审美两大功能,其形式上也负载、积淀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民族理念等文化内涵。”[4]藏民族衣食住行中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浓郁的艺术氛围,不仅让幼儿初步了解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能让幼儿简单了解藏民族美术的艺术特点。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邦典”“嘎乌”中,以拼贴、涂色、欣赏、拓印等方式,从藏民族服饰的颜色搭配、饰品的图案纹样让幼儿进行感知和创造。

(三)民族舞蹈为主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藏族舞蹈是户外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锅庄”“弦子”“堆谐”“囊玛”“热巴”“谐钦”等,都是藏族幼儿喜爱的歌舞。我园将藏族舞蹈和藏族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创编了多种幼儿民族韵律操。这种民族韵律操最大的特点就是幼儿听着民族音乐、唱着民族歌、跳起民族舞,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本民族的舞蹈和音乐。

(四)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为主的主题活动课

我园根据已有的民族艺术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发体现藏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为主的主题活动,如“好玩的民族乐器”“好看的民族舞蹈”“美丽的藏族服饰”“寻找格萨尔王的踪迹”“欢度雪顿节”“欢庆藏历新年”等主题活动,按照预设主题、建立主题网络、开展主题活动的步骤来组织和实施幼儿民族艺术主题活动。下面笔者以大班的主题活动“藏族民族特色食品”为例,对民族艺术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介绍。主题的产生:结合我园藏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及相关课题,我园为进一步深入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并结合其它民族的文化,来开展此次的主题活动,同时也将衣、食、住、行中的“食”作为我们的第一个藏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的内容,结合五大领域进行深入开展,同时强化我园的园本课程。主题目标:1.能运用各种感官和途径了解特色食品的特征,并能简单说出其营养价值。2.能用唱、跳、朗诵、绘画、剪贴等方式创作出部分食品的特征、体验创作的快乐。3.能清楚说出个别食品(饮品)的制作过程,并能简单制作。4.能够主动交流各种活动中的发现,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主题网络图:大班年级藏民族特色食品主题活动,将围绕课程、亲子活动、环境创设这三个方面开展。

四、藏族文化园本资源开发对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

(一)促进了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了幼儿文化适应能力

艺术教育是幼儿五大教育内容之一,本园通过开展与本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感受、体验和表现民族艺术之美,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水平,培养了幼儿对本民族艺术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认知因素均参与进来,同时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等情感因素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幼儿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本园有藏族、汉族、回族、珞巴族等不同民族的幼儿,在共同的学习生活环境里一起成长,通过接触与本民族不同的语言、服饰、歌曲、舞蹈、故事、手工艺品、风俗习惯等内容,可以认识和领略多种民族艺术文化的特点,在与其他民族幼儿的相互交往和交流中,增进了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欣赏、理解,从而促进了幼儿自身的文化适应能力。

(二)坚定了幼儿的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民族艺术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本园通过一系列民族特色课程和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本民族艺术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自信心,增进幼儿的文化自觉,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中华民族文化既有一体性,更有多元化,一体性和多元化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5]本园开展的民族特色艺术教育,将本民族艺术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和传承,不仅弘扬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艺术继承者,巩固和扩大了民族艺术传承的效果,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多元一体文化艺术格局。

(三)推动了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本园以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和实践民族优秀艺术与园本课程相融合,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丰富了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形成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特色路径。另外,由原先的单一学校教学模式转变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复合教学模式。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在本园开展民族艺术教育中,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辅助形式,其丰富的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拓展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幼儿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身边所处环境的优秀民族传统艺术。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应该以民族艺术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依托西藏民族艺术资源优势,树立园所本土特色文化”一直是我园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本园教师将不断挖掘藏民族艺术文化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宋杨.幼儿园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31.

[3]李云霄.幼儿园民族美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52.

作者:巴桑卓玛 普珍 单位:西藏拉萨市实验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