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龙舟文化品牌创新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龙舟文化品牌创新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龙舟文化品牌创新与发展

摘要:针对岳阳龙舟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岳阳龙舟文化内涵的创新、龙舟文化品牌的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龙舟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龙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岳阳龙舟文化品牌;校政企合作;问题;对策

作为龙舟文化主要发源地,岳阳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岳阳市政府对龙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多方原因尚未提出切实有效的龙舟文化品牌开发计划,影响岳阳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对此,文章从岳阳龙舟文化内涵的创新、龙舟文化品牌的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以及龙舟文化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龙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挖掘龙舟文化品牌内涵

1.大力弘扬龙舟文化。龙舟文化的产生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息息相关。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爱国忧民的伟大人格,防止鱼儿吞噬他的尸体,投粽喂鱼,并在江面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于是,屈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对龙舟文化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侧重于理论层面,也没有可依托的研究实体机构,无法使龙舟文化研究落到实处。2015年,湖南理工学院“屈原文化研究基地”被确立为省社科研究基地,这标志着湖南屈原文化研究迈上了新台阶[1]。以此为契,岳阳市有关高校的院部可成立以龙舟文化大众化为特色,推进校政企三方合作发展为思路的龙舟文化研究基地。由政府负责顶层设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高校负责科研公关,相关基地负责深入挖掘岳阳龙舟文化品牌内涵。2.创新龙舟竞赛机制。龙舟竞赛是龙舟文化品牌的核心构成。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龙舟竞赛必须保持创新模式、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以往龙舟竞赛的程序相对复杂,对场地设施与竞赛参与人员等方面有着严格要求。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龙舟竞赛的普及难度较大,也导致以龙舟竞赛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未能得到更好的传播。针对以上问题,创新龙舟竞赛模式势在必行。据《昆明日报》[2]记载,滇池国际龙舟赛除了常见的水上龙舟竞赛项目之外,首创了“水陆两栖”的龙舟竞赛模式,打破了竞赛场地的限制。然而作为新型竞赛模式,它并未被推广。本论文提出将水陆两栖龙舟纳为岳阳龙舟竞渡赛事的竞赛模式,可以使得陆地龙舟在保留其竞赛核心的基础上,还能根据其特质创新竞赛的表演性与艺术性,例如花样划龙舟等,可增加其观赏性以获取更多关注度,从而使得创新型龙舟竞赛模式到很大程度上的推广。3.策划龙舟文化节。为促使岳阳市成为端午假期的首选旅游城市,岳阳市政府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时间节点,与各大企业合作举办为期三到五天的龙舟文化节。通过活动展示、龙舟文化的出售能够带动岳阳地区的龙舟文化产业发展。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成功举办对龙舟文化节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文化周传统服饰展览、礼仪展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娱活动的内容设置来看,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仪式的作用不可小觑,摒弃传统的节日仪式,会使龙舟文化变得黯然失色[3]。为传承与丰富龙舟文化传统仪式的内涵,可将龙舟文化节的活动形式分为龙舟竞渡、文化展示、龙舟娱乐三大部分。龙舟文化节致力于打造集艺术表演、龙舟竞渡、民俗展示、旅游娱乐、饮食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盛事。通过形式丰富多样、富有仪式感的节日活动,可以大大增强龙舟文化节的趣味性与多元性。

二.推广龙舟文化品牌

1.宣传龙舟文化品牌。在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岳阳高校可以与知名设计师联名推出融合岳阳龙舟文化特色的吉祥物,为提高产品知名度,媒体企业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全方位推广吉祥物。2.推进全校开展龙舟文化相关工作。岳阳市有关高校可以组织龙舟文化主题的征文、摄影、绘画作品大赛与展览,提高学生参与龙舟衍生文化的积极性,丰富龙舟文化时代新内涵。政府和企业应与高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合作,建立龙舟文化志愿者团队,定期进行龙舟文化宣传志愿活动,以增强学生群体对龙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3.加大活动营销力度。除了端午节与龙舟文化节等核心节日外,企业可围绕岳阳龙舟文化品牌推出系列活动并争取做到全年覆盖。活动主要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线下活动内容可包括龙舟文化学术交流、产品、龙舟竞渡、节日庆典与旅游参观等。线上利用网站与公众号等途径对龙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推广。在宣传活动的同时,高校可为官方账号引流,从而扩大活动知名度与粉丝受众基数。4.构建网络新媒体平台。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营销渠道多种多样,用户群体数量庞大。一个新的文化品牌被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后,平台负责人能对群众意见进行及时交流与反馈,从而取得群众对于该品牌的认可与信任。(1)创建岳阳龙舟文化网站与公众号。政府宣传部门创建龙舟文化网站作为官方宣传网站。站内可分设多个栏目,全面介绍岳阳龙舟文化的发展历史,宣传各类活动赛事,征集市民对于龙舟文化的多样意见。网站为广大市民群体提供了便于了解岳阳龙舟文化动态与参与龙舟文化发展建设的渠道,有利于提高岳阳市民对龙舟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企业开设岳阳龙舟文化官微,定期推送龙舟文化文章资讯,以简短精炼的话语配合图片和短视频吸引网络用户的注意,从而扩大龙舟文化的影响力。(2)联合多方力量传播推广。由政府牵头、企业投资,岳阳市有关高校的龙舟文化研究团队与本地拍摄团队进行合作,拍摄岳阳龙舟文化的宣传片、纪录片、快闪和短视频等。高校与各大平台流量博主进行合作推广,邀请以旅行、文化、购物为定位的自媒体博主来岳感受龙舟文化,宣传推广特色文化品牌,扩大岳阳龙舟文化知名度。

三.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体系

校政企合作模式下的龙舟文化产业体系是指以传统龙舟文化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校政企为主体打造龙舟文化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优化相关产业链条。为了推动龙舟文化产业的发展,企业可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龙舟文化产品。1.利用高科技手段。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4]。借助高科技手段弘扬与发展龙舟文化,是适应时代需求的选择。VR(VirtualReality)指的是虚拟现实,是现代高科技代表之一。它主要包括三维实时图形显示、三维定位跟踪、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借助VR技术,体验者可佩戴特制的立体眼镜与数据手套,从而使其在虚拟的龙舟竞渡场面中走进龙舟文化、了解龙舟文化。此外,还可投入使用服务于龙舟文化传播工作的其他高科技产品。例如运用3D全息投影,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龙舟的历史变迁;或是使用虚拟体感设备,让体验者“亲身”参与龙舟竞渡大赛等。2.打造龙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主打产业之一,旅游行业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政府为实现旅游业对龙舟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并以龙舟文化产业拉动岳阳市经济增长,可采取的具体方案有:打造内设龙舟运动体验馆、龙舟模型博物馆、龙舟制造厂、龙舟主题水上乐园的龙舟村。“龙舟村”计划与“龙舟文化节”配套开展,将在充分体现龙舟文化魅力的同时形成龙舟文化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3.完善龙舟产业链条。为了更好地完善岳阳龙舟文化产业战略布局,政府可以在信息分享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开展流量活动。例如,制定“粽香街”计划与网红打卡计划。不同于“龙舟村”计划中直接传递龙舟文化的方式,“粽香街”计划与网红打卡计划致力于创造富有龙舟文化特色的环境,安置网红打卡点,并进行周边纪念品与美食的售卖。以上计划在宣扬龙舟文化的同时亦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延伸龙舟文化经济产品产业链的目的,使大众在拍照留念、美食品尝、游乐嬉戏中将“龙舟文化”内化于心。

四.构建龙舟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1.政府负责统筹资源与协调安排。政府牵头成立龙舟文化协会,协会主要职责有宣传龙舟文化、策划各类创新活动等。在政府部署下,校政企三方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持续开展龙舟文化品牌发展事宜。2.企业提供人力与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对带动相关文化品牌的积极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岳阳龙舟文化产业应以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为目标,将提高龙舟文化产业价值作为其发展运行的首要任务。目前,全国范围内多家企业已为龙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与人力资源。促进龙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还需要更多相关企业共同支持,在人力与资金上提供有效保障。3.岳阳有关高校提供智力支持。岳阳市相关高校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智力资源。相关高校应依托体育学院设立龙舟学院,开设特色龙舟专业,并将其纳入全日制培养计划,培养应用型的龙舟人才。高校学报例如《云梦学刊》等可开辟龙舟文化研究专栏,相关学院定期邀请专家开展龙舟文化主题讲座,通过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12月28日《弘扬爱国精神推动屈原学发展》

[2]《昆明日报》2019年11月3日(A01封面)

[3]刘雪媛,梁雪竹.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5(16):269

[4]刘妍洁.服装基本功能与新型功能的发展与应用[J].广西纺织科技,2010,39(03):59-61+16

作者:许向欣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