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浅析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群众艺术素养,广泛传播群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群众文化中融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内容,能实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同时,需要分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相互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有鉴于此,本文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方式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范围,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实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陶冶群众情操的目的。

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

(一)两者的相同特点

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也包含一部分民俗文化内容,与社会功能相结合,两者作用相同,通过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结合,能提高社会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认知。如通过开展大型文体活动,调和群众关系,通过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提高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群众的民族凝聚力。两者还能在群众舆论方面发挥作用,强化社会道德教化,呈现出浓郁的群体性特点与社会性特点。

(二)民俗文化能推进群众文化发展

传承民俗文化艺术发展时,需要明确其与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影响,随着时代变迁,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民俗文化对群众文化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群众文化也可以丰富民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三)弘扬民俗文化的途径

我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群众文化经过长时间实践与积淀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两者都给群众提供服务,与民族及区域特色结合起来整合文化资源,强化民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民众之间的沟通效率。群众文化发展本身与民俗文化之间相互促进。如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时,逐步发展形成特色民族文化,呈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与特色,推进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限制其长远发展,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实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俗文化受众群体有限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在古代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比较匮乏,人们对民俗文化这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比较单一。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民族民俗文化逐渐融入艺术创作中,这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动力和基础。但在新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受众群体。

(二)民俗文化的创作力不足

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进行创编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涉及动作的设计、服装的设计以及民俗文化内容和风格的设计,这些都是体现民族特色的重要方面。古代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大都是以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情况为基础提炼形成的。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民俗文化由于地域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有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创作者的人数较多,创作规模较大,使得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研究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学者和工作人员越来越少,这导致民俗文化的创作与传承受到严重影响。

(三)民俗文化的民族特色丢失

现代社会,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实践上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是盲目传承,照抄传统的民俗文化,从动作到服装设计以及音乐场景都没有明显变化,这种传承方式没有充分考虑现代受众的变化,难以让现代人接受。另一方面就是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过度融合,导致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特点和内涵不够明显,在群众关注民俗文化本身的同时,感受到的民族底蕴越来越模糊,这不利于传统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策略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现数字媒体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深度融合

在推动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数字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促进数字媒体和民族民间民俗高效、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化发展打开市场,为广大群众带来体验式享受。首先,在开展民俗文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借助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数字影像将广大群众的乡村生活以及美好的乡村风光制作成一幅幅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生活气息的短视频,在赋予其影视效果的同时展现其艺术魅力,从而勾起广大游客的好奇,引其前往游玩。还可以借助现实虚拟技术,对群众往昔生活场景、节日庆典等艺术表演进行再现,为游客展现当地文化发展特色,使其体验不一样的游览经历。除了当地天然的地形地貌,文化特色等,还可以引导广大游客针对此地的历史发展、文化古韵等进行深入了解,在宣传并弘扬当地人文艺术的基础上,在乡村建设中融入更多当地民族元素,突出其文化特色。对此,可以借助现代影视技术,在广告宣传的同时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文化,通过独有的舞台表演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突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历史发展以及神话传说等。最好能将其编写成一部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舞台剧或者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借助数字媒体在各大网络宣传平台进行投放宣传。

(二)选择合适的民俗文化辅导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人们生活环境与思想意识也有不同。受此影响,不同地区民俗文化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对基层群众进行民俗文化辅导时需要体现出区域特色,结合文化差异开展工作。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喜欢的民俗文化不同,老年人大多喜欢太极、广场舞等,年轻人则喜欢现代民俗文化。此外,西北地区民俗文化韵味浓厚,民俗文化辅导时可以选择秧歌、腰鼓舞等,选择当地群众喜欢的民俗文化能激发起群众的热情,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群众文化民俗文化辅导主要面向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因此,辅导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民俗文化辅导模式。比如在辅导民族舞蹈等民俗文化时,需要民俗文化辅导人员结合肢体演示与语言进行指导,降低民俗文化内容的理解难度。辅导人员经常遇到参与者肢体动作把握不准、面部表情不合适等问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进行纠正与辅导,要意识到民俗文化辅导的初衷是培养群众的业余爱好及民俗文化审美能力,虽然有着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但并不需要向专业民俗文化教学那样严苛,要及时调整辅导方法。民俗文化辅导人员开展语言指导时,要将自身感情融入其中,准确表达出民俗文化蕴含的情感,让参与者能根据辅导人员的语言对自身动作进行调整。如慢动作演示时,辅导人员可以适当放缓语速,保持柔和的语气,参与者也会放缓自身动作。辅导人员还要注意面部表情的控制,通过协调演示做好示范。初始培训时,民俗文化辅导人员需要将民俗文化分成若干环节,比如民族舞蹈的动作和站姿等,各个动作环节的衔接等。因此,在民俗文化培训时,辅导人员要结合语言指导与实际动作演示,加深群众对民俗文化的理解,提高民俗文化的培训效果。

(三)丰富民俗文化活动形式

文化馆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场所,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文化馆要丰富民俗文化活动的形式。通过摄影可以将各种活动开展的整个流程进行详细记录,从而更好地向群众展示各种文化活动的内容,充分表达活动的主题和意义。文化馆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呈现在群众面前,再用文字对场面进行描述,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对相关的活动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文化馆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比如京剧、秦腔、文化知识宣讲等,在为广大群众传播民俗文化知识的同时,能提升其文化品位,陶冶其情操,也能有效减少和改善个别农村居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现象。这些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在为广大群众找到精神寄托的同时,也能有效拉近邻里关系,促进居民和谐相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相关文化部门也可联合各居民委员会定期组织群众举办书法、绘画和歌唱大赛;在春节、元宵、端午等节日,组织群众扭秧歌、包元宵、划龙舟等。同时对社区一些有特长的文化爱好者或者民间艺人,鼓励其组建文艺团体,将社区或者周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编排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在各村进行巡回表演,以此激发居民参与娱乐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建设。

(四)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

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要与当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围绕市场的特色产业。在特色产业中融入当地民俗文化,形成绿色产业链,逐渐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可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农民创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旅游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休闲旅游的内容之一就是乡村旅游,乡村凭借优美风光、独特民俗文化及各类农副产品等受到游客的青睐,充分满足了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除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资源、生态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民俗民风资源等,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业。绿色资源与红色资源的有效融合,能够为游客提供特别的体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研究各种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设计民俗文化主题活动的方式,为游客的游览提供不同的民俗文化体验。通过开展景区内的各种旅游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向其宣传主流的价值观念,对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乡村旅游资源的受众特点,为游客提供游览学习的机会。对于绿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过度开发,既要保证经济效益,也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生态效益。各地市的旅游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群众的民俗艺术文化互动体验,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可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融合,使得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依托群众文化,实现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这一文化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范围,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实现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萍.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21(28):193-194.

[2]于洪英.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相关研究[J].大众文艺,2020(12):11-12.

[3]侯丽娜.关于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4):78-79.

[4]扎西东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分析[J].传媒论坛,2020,3(06):146.

[5]万青松.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实践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2020(06):132.

作者:谢春华 单位:单县园艺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