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教育改革中地方文化艺术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教育改革中地方文化艺术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教育改革中地方文化艺术的实践

举国上下在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下,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研究,各高等院校也正努力开展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旨在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既要考虑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需求,合理取舍,对地域文化内容做好“度”的把握。

一、改革教育内容

对于地方文化艺术在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中的设置必须考虑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获得地域文化资源基本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掌握和认识文化资源的方法和过程,形成正确的地域文化情感、价值观,发展学生的个性。其次,要考虑学校,所在地区及教师所提供的可能性。在音乐课程中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是以地方为特色,学校为基地,教师为开发主体的,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创造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在次,作为主体之一的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育资源都是可能会限制的因素,所以对艺术教育中地域文化内容的选择要有考量,如作为地域文化代表的西安鼓乐,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但是它结构复杂、乐队庞大、曲目众多,并不是一般高校所能开设的,这样的内容最好是谨慎选择的,最后还要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二、改革教学模式

地方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沉淀和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地方艺术教育就是培养人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审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与专业的艺术工作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正逐步成为高校美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专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诸如地方音乐学,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并将“艺术学”作为一级学科向学生授予学位,可以说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已卓显成效。对于改革教学模式而言,地域文化课程的讲授可以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实践能力,主要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和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不同的文化资源就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秦腔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预先设计好问题,中国古老的剧种有哪些,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剧种又有哪些,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有了这些准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的内容两者结合起来,学生亲身实践会取得满意效果,如对陕北秧歌的学习,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条件就可以安排学生到陕北切实感受一番,真实体验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对艺术的影响。

三、改革教育机制

突出陕西地域文化特点,突现艺术教育特色。根据对本区域的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文化史料、历史传统等因素全面分析,找出其优势与特色,然后根据区域综合优势,确定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机制,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和文化优势。同时,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促进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形成。通过有关地域文化资源课程的开设,在学校形成特色学科,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陕西地方高校建设因有特色而具有强大生命力,使课堂内容充实,气氛活泼,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祖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增强爱国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校园地域文化的建设推动高校所在地区域文化建设。加快高等音乐教育改革步伐,尤其是把地方文化艺术纳入改革之中,对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改革教育机制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发现和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教育部门要努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营造一个可供学生亲自参与进去的优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通过新的教育机制来获取新知识,进而达到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协调发展。基于地方文化艺术内容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不但要了解音乐学科的新成果、新问题,还要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机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根据时代的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者:林颖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