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幼儿美术活动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幼儿美术活动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幼儿美术活动运用

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湛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由此可见,科学的、巧妙地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势在必行!

一、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幼儿美术活动的结合

在《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在美术活动中尊重理解幼儿的想法

陈鹤琴在《儿童的绘画》一文中说道:“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心。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的真实写照,应以此为教学目的激发幼儿表现力、创造力。有时候孩子们会用用稚拙颠歪的线条,拼接组合成一些莫明其妙的形状、图案,成人是难以读懂,而孩子们总能描述的非常详尽:“这是房子、这是小河、这是花朵、这是白云……”。这即幼儿眼中真实的世界、内心真实地写照。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角度以及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所看到想到的东西用笔表现出来,形成生动的全新的世界。就像一句话所描述的:“幼儿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当她(他)看到漂亮美丽的事物时,总会异常兴奋,产生心灵共鸣,进而表现于美术作品中,即先娱目动情,才能激思励志。

2、带领幼儿感受欣赏少数民族艺术元素

在少数民族艺术元素感受与欣赏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经常带幼儿参观清真寺、回民小吃街、文化广场、回族工艺品商店、食品加工坊,同时对幼儿进行分组到回族爷爷奶奶的家里去,让幼儿身临其境,玩耍、游戏、观察体验,感觉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化,捕捉感兴趣的事物的形态;孩子们观察特色建筑、回族服饰、工艺品,对它们身上的装饰纹样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如参观的感受、生活情境中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事物都是创造的起点、灵感的源头。在参观活动中引导孩子去体验民族文化带给大家的震撼与惊奇;在活动前要求每个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活动之后鼓励孩子通过行动去体验,用语言描述,用视频回放的形式促使幼儿的灵感运动起来,内化于画中,从中去发现、去辨别,并悟出道理,看谁画的颜色搭配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真实的景象中的用色与色调的搭配等,所以幼儿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备则越多,幼儿头中的形象也就越鲜明,内在的创造冲动,就越容易产生,由此达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最终教育目标。

3、在美术活动中妙用多种技能材料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美工、欣赏,幼儿表现美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而现在面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往往只给幼儿一纸一笔,无法激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因此,在探究少数民族(回族)文化艺术在我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工具、方法,如竹签、棉团、色纸等,运用喷、洒、印、拓、吹等多种技能,同时运用多种材料将美术活动丰富化、游戏化,如用牙膏盒、饼干盒拼装成清真寺并加以美化、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各类回民小吃、并用布、纸等不同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的民族服饰。通过一次次的实践研究,我有机地将少数民族(回族)文化艺术在我园美术活动中运用的淋漓尽致,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惊喜,体验作为师者的快乐与幸福!

二、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表现技能

《幼儿园规程》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应灵活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回装饰艺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使美术欣赏更加直观

回族艺术独特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图案形式是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优质素材,老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中,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美术欣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例如:教师在网上搜集回族影像视频、收集各类回族装饰纹样,利用幻灯或者课件的形式让幼儿欣赏。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备课,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欣赏到到回族装饰艺术的图案美和色彩美,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开拓视野,激发幼儿兴趣。此外,幼儿的作品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也能够通过大屏幕上的展示,增强幼儿与作品之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成功感。

2、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幼儿操作的不同兴趣,使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对回族族装饰艺术的认知、表现等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花儿弹唱会》活动中,由幼儿和教师、家长共制作、收集回族乐器、回族娃娃、头饰、服装等,在活动区中,女孩子戴上用丝巾做的头饰、穿上皱纹纸做的回族服装;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自制的小花帽,穿上自制的马甲,手里拿着冬不拉,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游戏化的情境,吸引幼儿强烈的参与欲望,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3、搭建展示的舞台,给幼儿积极的评价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幼儿手工制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幼儿完成一个作品,而在于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价值和乐趣,经历和体验制作一件作品的程序和过程。教师的赏识、同伴的认可是推进幼儿自主学习的不谒动力。我们注重采用过程性评价与作品展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活动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如观察幼儿是否喜爱活动,是否能自由独立地选择材料、运用材料,情绪是否愉悦,教师随时发现幼儿的新创意,及时给予激励。当孩子完成作品时,教师对幼儿的独特性、创新性、独立性、坚持性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赞扬,同时鼓励幼儿人人参与评价,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独特构思、表现手法和制作过程,共同分享制作的快乐。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幼儿美术教学也是一样,在此次探究过程中,让我深入的了解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有它延伸和挖掘的价值;幼儿园美术教学应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感受、欣赏、表达、表现,让他们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一次次的活动都能是一个美妙的发现。

作者:敬云雅 王美溢 单位:新疆昌吉市第一幼儿园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