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师口语微课程实践与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师口语”是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必修课,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为目标的技能训练课。将微课引入“教师口语”,展开“教师口语”微课程的建设和设计,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以“教师口语”教学中微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总结了“教师口语”微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教师口语”微课程教学优化建议,为微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教师口语”;微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反思
“教师口语”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和技能类课程。自国家教委于1993年颁发《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试行)》起,“教师口语”便作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选课列入各大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只有掌握了“教师口语”,师范生将来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教师口语”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传统单一的教材无法呈现教师的语音示范,课堂教师的口语示范过程转瞬即逝;另一方面分班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口语基础和学习能力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指导针对性不强,效率低下。此外,目前各大师范院校在“教师口语”的课程设置上一般安排一周1课时,安排时间严重不足,在45分钟内,教师既要传授理论又要兼顾训练,学生训练时间不够,口语能力自然无法提高。针对此教学现状,将短小精悍的新兴教学方式———微课引入“教师口语”,展开“教师口语”微课程的建设和设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补充传统课堂的不足,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谓势在必行。
一、“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
(一)“教师口语”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课程”之“微”,在于其仅仅占用5~10分钟讲述一个“微小”的知识点,然而清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度等教与学的过程在“微课程”中却丝毫不可省略。基于此,开发者需注意以下原则。1.知识点的微小性一节微课只传授一个知识点,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内,唯有教学内容精简量少,才能突出主题,具有针对性。而教学时长的短小,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较短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2.教学设计的精巧性因微课程的体量微小、针对性强,故而教学流程上必须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设计精心,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生动、新颖,才可在短小时间内清晰得当、深入细致地阐述知识点。3.系列课程的逻辑性多节“微课程”之间要做到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设计者需梳理“教师口语”的整体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安排各节微课知识点,使得多节微课形成逻辑明确、体系完整的系列微课程,以帮助学习者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4.教学资源的丰富性除微课视频之外,需建设多样化、立体化的微课程教学资源,如教学PPT、课堂实录、讲座实录、参考文献、相关资源链接等相关内容,以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使用。5.课程操作的交互性微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观看视频,而应该具有人—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通过交互性操作,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学生可以及时检验所学知识,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师口语”微课程内容设计
1.课前任务单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即学习者通过自主规划、亲身体验、创造性学习等活动来探索知识及其意义。课前任务单是实践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它是与微课主题视频相配套的学案,教师在教学任务、教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整理课堂知识点,针对本节课的具体难点、重点,设计课前任务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带着思考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微课程视频微课程是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其制作过程形式多样,主要有教学录屏、PPT录屏、动画创设等,在微课制作中也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一个优秀的微课视频体量微小,传播便捷,知识点简洁、明了,重点、难点突出,学习内容生动、新颖,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配套学习资源包括与课程相配套的PPT课件、视频资料、优秀的交际口语案例、课程微信公众号等其他丰富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水平、需求的不同从中自由选择。多样的配套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4.在线考核系统教师口语内容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同时,还需构建合理的课后环节,如在线测评、在线讨论、课后作业等内容,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实际掌握程度。另外,在考核系统的帮助下,也可以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及训练情况,从而使技能课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教师口语”微课程的实践及反思
在深入探讨微课程设计原则和内容后,本课题组成员采用录播的方式,制作36节凝聚了“教师口语”核心知识点的“教师口语”微课,设计了课后习题、问题讨论等环节,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跟学、课后巩固,并创建了课程微信群、QQ群进行课程交流讨论。本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后,目前观看人次已达两千余次。
(一)“教师口语”微课程教学效果
为检验微课教学效果,了解微课学习情况,课程组对实施了“教师口语”微课程教学的班级和教师进行了课程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在传统课堂中加入微课程。一方面微课程中视频、音频、PPT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具象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微课程的教学,打破了教—学的被动接受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漏补缺,自由选择微课的内容,更可以反复观看以突破课堂重难点,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而微课时间短,内容少,易于传播分享,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成本,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师口语”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讲授知识点、语音示范,还要带领学生训练、点评错误、纠音指导等,授课压力极大。而学生语音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教师统一授课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缺乏针对性。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反复观看视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轻松解决学习难点和疑点,很好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二)“教师口语”微课程教学反思
微课程的使用好处非常多,但在一年多微课程实践中各个方面暴露了一些问题。1.在微课程建设方面技术水平不够,制作简陋由于大部分教师微课制作水平有限,受技术、人力、资金限制,不少教学内容只能简单以教师出镜录播的形式来呈现。而“教师口语”中诸如“气息运用”“共鸣控制”等知识点专业性强,涉及口腔发音等操作性过程,无法通过平面动画、3D画面等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展示,后期编辑加工技术难度偏大,最终成品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在微课程学习上完成质量不高,流于形式虽然微课程占用时间不多,通过观看,许多学生确实有收获,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仅仅走马观花式地浏览课程,他们即使下载观看了微课,也是采用一种敷衍的态度,甚至为完成老师任务应付式地“刷”视频,对于微课后设置的课后讨论、实践训练环节,更不愿意认真完成。3.在微课程使用上教师意愿不强,频率不高不少教师并不愿意在课堂上引入微课,一方面不少教师没有转换观念,对微课存在认识误区,将之简单理解为观看视频,认为观看微课不如自行授课方便、自由。另一方面微课教学增加了教师的课后负担,教师除了承担常规教学任务之外,又增加了微课制作、课程发布、课后巩固辅导等额外工作,自然不愿意多使用微课程授课。
三、“教师口语”微课程优化策略
(一)注重开发,确保微课程质量
微课程的开发分为技术和内容两部分。在技术层面上,微课录制需要专业的摄影、录音等制作设备,需要制作者能够熟练地运用视频编辑、录频录音、后期优化等计算机软件。这些技术的掌握,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微课程制作水平,积极参与专业技术指导及培训,熟练掌握如PPT、CamtasiaStudio等软件的使用,从而设计出更新颖、更有趣味性的优质微课。在内容层面上,微课程并不仅仅是简单录制视频,更不可流于形式,截取教学实录片段。由于其时间短小,其内容选择、脚本设计、讲授技巧乃至应用流程更需要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微课理论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微课程的概念、设计、应用等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微课程制作的质量。
(二)有效监督,建设评价机制
微课程的运用和实施的核心是学生,为保证每个学生认真完整地观看视频,将微课学习落到实处,在开展微课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进行有效监督,建设正面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微课,开展讨论,并通过课程平台的问题回答率、讨论率等考核标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以课堂提问的形式评估学生的微课学习情况,并将微课学习纳入平时成绩评定。此外,对于微课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平时成绩加分、正面鼓励等方法强化其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
(三)加强培训,鼓励微课实施
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拥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仅仅依靠教师自身力量很难做到熟练掌握。学校的教研部门应重视微课程相关的培训工作,加大对微课开发的投入力度,组织微课程开发相关的培训,开展微课程设计比赛,观摩优秀微课程教学等活动,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推广微课程的实施和运用。毕竟教师在制作微课时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和困境,只有在学校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口语”微课程的使用不仅是时代的需求,还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微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人开展关于“教师口语”微课程的讨论与实践,研究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实施措施、评价反馈等方面,从而更有效地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师口语”微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3]林枫.高等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探析:以教师口语网络课程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6):83-86.
[4]冯洋.诵读微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8(9):237-238.
作者:杨昭昭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