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中“双师型”教师探讨

【摘要】“新工科”对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也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水平。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并对“双师型”师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双师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前言

以互联网为主载体的“新工科”,使传统网络工程发生了重大变革,新型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缺乏。由此引发的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转型与升级,促使高校在教育思路和方法上作出改革,同时,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新工科建设要求高校培养的工科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要求建立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突破传统局限性的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以确保在社会实际需求中的竞争力。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校教师自身缺乏社会实践和应用经验;(2)学生创新和实践条件有限,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对于应用及新技术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相对较弱;(3)教师与学生“闭门造车”式的所谓创新,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新技术的结合程度不够,传统技能又难以和高职高专的学生抗衡,使得本科网络工程的专业地位变得十分尴尬。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体现本科院校在学术理论和新技术融合应用等方面的优势。

2.“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双师型”既强调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又强调教师理论和实践“双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实践研究型转变,能力上由“单师型”向“双师型”转变,岗位上由课程教师向学生导师转变,标准上由教育到育人转变。

2.1“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且教师队伍要有一定数量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相较普通教师,应用型工科的“双师型”教师可以兼顾传统教育与新素质教育,从专业、技能、管理、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更好更全面的指导和支持。“双师型”教师可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社会经验和行业经验,可以更好地成为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将所从事教育的专业进行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融合,对学生提供源于书本、高于书本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应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所受工科教育和工程师经历,更易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养。

2.2与企业导师的区别

教育部高教司于2014年启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很多高校直接聘请企业导师为学生传授项目和工作经验,使其能更进一步接近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但企业导师不能完全替代“双师型”教师,主要原因如下:(1)兼职企业导师难以针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链,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培养;(2)企业导师授课内容通常专注于某行业或某项目,而非某学科;(3)企业导师难以为学生额外提供课外延展内容的指导。相比而言,“双师型”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体系,更加有教学经验,能够在更多专业结合领域,给予学生课内和课外的支持。

3.“双师型”师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缺乏“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工程技术资格也通常不在教师评价考核之列。很多高校难以对企业导师和“双师型”教师进行区别和共同利用。“双师型”教师机制的健康发展需要提高高校对“双师型”人才引进的认识,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创新政府、企业和高校多元合作机制,建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等方面着手解决。

总结

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实践创新性人才,需要高校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从政策支持,到教师提升自身水平以适应教学需求,再到学生学习观念和方式方法的转变。“双师型”教师将成为培养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是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变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实施者和推动促进的中坚力量。高校应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逐步建设人才培养特色需要的高水平、多用途教师队伍,不断提高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士辉等.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

[2]施大宁.面向未来主动谋划以新工科建设引领教学改革[J].北京教育(高教),2018(4)

[3]芮立,刘珏.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案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8(3)

[4]邹静,熊国红,卓贞玉.“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视角[J].老区建设,2017(1)

作者:方诗虹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