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提高到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其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基于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现状,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从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903)自2012年正式进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国内众多高校都积极申报、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有了长足发展,培养的毕业生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我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1]。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也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2],这些都为我国网络工程专业下一步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建设网络强国,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也需要应用型人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19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要经过3年多改革实施,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150个骨干专业(群)[3]。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新课题。淮南师范学院是地方第二批次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在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的办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淮南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办学实际情况,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一、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淮南师范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在校学生目前有350人左右,而专业教师只有12人,生师比过大,致使教师理论课授课任务过重,实验课指导覆盖面不足,部分基础理论课程甚至需要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物联网专业的老师来承担,不利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虽有教学团队,但缺乏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中青年教师缺乏软硬件开发工作经历,工程化能力还不高,在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上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较好地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自然也就无法为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提供支撑。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尚需改革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其他同类高校培养目标趋同,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学历教育,对职业教育缺乏重视,对职业能力培训投入不足,致使学生毕业后较为迷茫,不清楚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如何提升职业技能或晋升职称,难以规划未来职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重过大,应用技术类型的课程过少,致使实验课时的占比过低,且多数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仍局限于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验的自主参与感不强,进而获得的实践能力也就不高,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对技术能力以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要求,造成学生毕业后仅有学历证书,而实践技能水平不高且参差不齐,从而不能满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与要求,这也是新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校企合作程度不深,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不高经过多年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缺乏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实训基地,教学设施和设备有待更新。此外,缺乏可以吸纳本专业老师和学生参与设计和开发工作的高质量企业实训项目,校内教师申请到的项目多是教研和科研项目,考虑到我校生源实际情况,学生参与进来的程度十分有限。如能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下,通过开发简单具体的实际工程项目,在学会使用开发工具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将大有助益。这种能力培养是无法单独用课堂教学代替的,也是我们校企合作的不足。
二、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案》提到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要求自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而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通过提高对新入职教师实践能力要求,适当放宽“双师型”教师学历要求,加大引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从而缓解师资紧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的引进,可要求拟引进“双师型”教师具有3年以上网络工程相关类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要求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的行业权威证书,必要时可增加对个人工作业绩(如主持市厅级以上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相关省部级1项或市厅级2项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建设或研究)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可将学历要求放宽至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对于中职院校,可将学历要求放宽至相关专业专科学历。针对已经进入教师岗位的中青年教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师应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进行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师能力,并鼓励教师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申报工程类职称(因高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从校企合作的企业申报);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确保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过时、不落后;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研修访学,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通过以上措施,来提高师资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二本批次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重视学历教育,要改革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201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人社部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4]。此举规范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的鉴定,确保了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目录的公布也在很大程度上给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考证热”降了温,避免学生去考些“水证”,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使得学生有目标、也有更多精力去夯实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狭义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指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广义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应包括行业认可的权威证书。为了帮助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保证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针对性的应用技术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占比,指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专业建设过程中应贯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形成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对于师资力量较强、办学水平较高的具有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对于职业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培训学生获取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信息通信网络维护人员和计算机办公设备维修人员等《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条件的院校,还可鼓励学生考取思科CCNA、CCNP、CCIE、华为HCIA、HCIP、HCIE等行业权威认证证书,以此作为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反映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除了可以培训学生获取上述技能等级证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鼓励学生考取“软考”(即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络规划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以此作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证明,反映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网络工程专业而言,“软考”报考条件不设学历、资历、年龄以及专业等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加入学分认定和置换的内容,根据学生获得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层级水平,认定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或置换免修相应课程。2019年2月,人社部、工信部共同出台了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到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实现职称制度与用人制度有效衔接[5]。工程技术人员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满足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时,用人单位即可根据工作需要择优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1+X证书制度”中的“X证书”可以定位在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体、行业和权威企业证书为补充,进一步可以扩大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可将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基本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可侧重鼓励培训学生考取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完成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探索以此作为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一个显著区别,并将其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即职业院校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技师)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工程技术型(工程师)人才。
(三)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实习基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应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也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学校和企业要积极与政府对接,共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学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类专业,面对激增的学生,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教学、实验设备,搭建好网络信息安全攻防实训平台、网络应用开发实训平台,对相应实验室进行改扩建,增加实验室数目,提高生均实验用房面积;学校也要积极联系具备条件的新企业,并加强与现有企业的沟通交流,共同推进校外实习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使得学生在专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时,能够参与到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或应用开发中。通过打造出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的实训实习基地,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聘请合作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定期驻校承担实践类课程的授课任务,使得学生了解到网络工程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人才需求,同时邀请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验室建设规划中;企业也可聘请合作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兼职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企业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科技攻关等,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2]本报评论员.敏锐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网络强国[N].光明日报,2018-04-22(001).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Z].2017-09-12.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Z].2019-02-01.
作者:陈国凯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