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教育认证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认证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教育认证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为了达到学校“实基础、强实践、求创新、宽视野、高素养、重责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一生一师一项目”的培养要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再结合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以工程教育理念为依托,以成果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建设新型师资队伍,丰富评价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及个人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说明,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地方性的本科高校,要围绕以人才的培养作开展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工程教育认证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嵌入其中,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提高[2]。

1研究目标

1.1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培养目标不清晰和培养方式没有特色。大部分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式都雷同,缺乏灵活性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要求。⑵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以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网络工程课程的设置不能够依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专业理论课程、基础课程设置过多,缺少工程实践类课程,缺少前沿知识的补充。⑶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网络工程专业的许多教师非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科学完善的教育培训。同时,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师资队伍的考核侧重于论文等成果,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比较缺乏。

1.2研究目标

以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进理念构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出“实基础、强实践、求创新、宽视野、高素养、重责任”和“一生一师一项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重新构建与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师资队伍体系、评价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更好地促进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并不断改进调整,从而可以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在工程实践上获得了加强,解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得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质量都得以改变和提升。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以网络工程专业为教改研究对象,结合OBE理念,依托于工程教育认证,以成果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创建优质师资队伍,并进行科学有效评估,同时不断持续改进,并推广应用于学校其他专业,促进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1明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制定充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学生德智体全面综合发展的需要[3]。培养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毕业五年内所取得成就,也就是高校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五年后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全面设计与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服务区域经济、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等。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引领,从满足社会及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出发,明确“实基础、强实践、求创新、宽视野、高素养、重责任”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具体见图1。

2.2构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依托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构建的有机系统,不同课程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分别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预期学习成果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中理论课程比重过大,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偏差较大[4],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结合毕业要求,增加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形成由通识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模块构成的科学适用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从以下几方面贴合人才培养目标:添加“实基础”课程。为达到目标要求,将与专业基础有关的“数字电子技术”、“数据通信原理”等课程添加到课程体系中,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分析能力;添加“强实践”课程。为达到此目标要求,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解决软硬件建模分析能力;添加“求创新”课程。为达到此目标,将“程序设计”等课程添加到课程体系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增加“大学英语口语”等课程,可以开拓国际视野,便于学生了解国外科技新动态;增加“工程训练”等实训课程,拓宽学生工程项目视野;添加“高素养”课程。将“中国近代史纲要”、“工程训练”等课程添加到课程体系中,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添加“重责任”课程。通过添加“工程训练”等课程,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2.3反向设计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充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期末及毕业学习成果相一致。以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为目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适应学习成果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

2.4注重双师双能,完善符合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本科高校作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体[5],需要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知识扎实、工程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展开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高级人才;二是开展校内培训;三是组建“双师双能型”导师团队,地方高校向相关行业及企业聘请高水平工程师担任客座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四是要改进激励机制。具体见图3。

2.5建立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持续改进评价机制

对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改进的效果如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毕业生及企业对培养目标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持续评价和反馈,使人才培养过程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

3结束语

依据德州学院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创新性地提出:依托OBE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应用于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实基础、强实践、求创新、宽视野、高素养、重责任”及“一生一师一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构建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一步,需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评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并与其他院校交流和推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迤冉,陈闯闯,张青锋,王洪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报,2020.3.

[2]曹玉珠,谢鸿全.工程教育与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4.

[3]刘仁山.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职业教育,2020.2.

[4]董晨,戴敏,何林鸿.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5]王桂录,张志永.以专业导论课程为引领的成果导向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

作者:于士军 胡凯 朱恒伟 刘豪睿 单位:德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