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摘要]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的专业性强、适用范围广,需要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衔接融通。从课程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考核模式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四个方面探究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课程体系

一、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对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对各行业专业人才技术能力和任职资格的重要考核手段,是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时的重要依据。采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市场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可以大大提升所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消除学校所教知识和企业所需能力之间的鸿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双证制”的引入

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新换代快、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特点。对庞大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知识体系,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和针对原理的基础实验因与实际应用脱节,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受,产生“这有什么用”的迷茫情绪。引入“双证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后,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直接引导学生使用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设备,解决现实网络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反过来促进学生对网络原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消化。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争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也成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一条上升通道。当前,进行“双证制”课程体系研究的主体绝大多数为高职院校,研究层次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社会上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因素,也有本科院校不愿放下研究型的“身段”拥抱应用实践的因素。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双证制”课程体系的研究存在着层次偏低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知识缺乏。虽然各种职业认证都强调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代表着这种能力能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存在,特别是一些高层次的职业认证,更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才有可能解决实践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达到其考核标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结合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基础好的优势,将一些较高层次的职业认证考试的考核内容引入课程体系中,走出一条不同于高职院校的“双证制”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三、“双证制”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一)“双证制”课程融合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在“双证制”模式下,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可以概括为:懂网、建网、管网和用网能力四个方面。同时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特点,结合网络工程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改革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对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相关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进行汇总、调查和分析,结合行业内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选择出业内认可度高的3~5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将这些考试考核的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对照现有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取长补短,以及在实际网络工程中使用的理论和技术,优先融入现有课程中。淘汰现有课程内容中过时或者过分强调理论且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知识点,改造出新的适合行业用人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相较于传统理论讲授,新增加的知识点由于和网络工程行业紧密衔接,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大幅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双证制”课程体系构建

对照“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四个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以相关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为依据,组织对应课程群,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与产业人才需求高度对接的课程体系。分析企业中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职责,综合提炼出适应这些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合理分类归纳到“懂网、建网、管网、用网和其他”等五个方向上。总结每个方向上传统的课程内容,融合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所考核的知识点,形成新的课程内容,再由多门相关课程组成这个方向上的课程群。最后将各个课程群集中汇总,形成一套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紧密对接的基于“双证制”的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三)课程考核模式构建

职业技能鉴定是由国家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评价。课程考核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进行有效融通,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以“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的创新型考核方式为手段,激励学生加强职业能力学习,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原来的终结性考核转为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分段、分块的评价模式,让考核贯穿整个课程之中。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全面实行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如技能理论的测试、实际操作能力检验、专题的报告、口头的阐述等。对条件成熟的课程可以试行以证代考,获取证书即课程合格。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结合,及时构建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职业的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模式。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内容的变化会直接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实践环节成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实际的工程案例来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并且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全实践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型课堂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探索基于“双证制”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与企业合作培养,尝试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流程,以实际工程进课堂的方式,改造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双证制”的课程体系后,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关内容,掌握了第一手实践技能,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中去;另一方面“双师型”专业教师的科研重点将从理论研究转移到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上来,科研成果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高,教师的实践性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强,可以吸引企业更早、更深入地参与到高校的办学过程中来,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产学研融合的新路。

四、结论

网络工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型专业,实行双证书的制度,有利于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改革,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并开发出与之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新课程考核模块,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深产学研融合,将人才培养进行工程实践化,并从多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了新工科形势下,基于“双证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桓.“双证制”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与实施[J].科学论坛,2014(11).

[2]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探究[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C],2018(5).

[3]高守平,张雯雰,陆武魁.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

[4]余志强,杜妮妮.论基于“双证制”的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5]徐畅,梁锦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职业认证教育初步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268-270.

[6]赵成,陈通.“双证制”的含义与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作者:柯捷 朱昌洪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