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摘要: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文章结合忻州师范学院实际,为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网络工程专业是2002年开始新建的本科专业,市场需求旺盛。由于该专业存在办学历史短、知识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办学条件差异大等特点。所以,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如何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凝练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值得每个地方高等院校探索的重要课题。虽然,目前全国有38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90%以上的院校为地方本科院校,包括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同、定位不同,因此课程体系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照搬。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来制定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忻州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于2011年成功获批了网络工程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虽然目前参照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初步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体系的制定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好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根据忻州师范学院“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愿意献身党和人民基础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结合学院实际,在对已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为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构建新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具体将从以下五方面实施。

1准确定位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院结合现代教育思想,以市场与创新为导向,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定位。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思想,掌握网络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网络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良好的工程师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可快速适应业界需求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

2构建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需求为基础,结合与借鉴有关标准与规范,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来构建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出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学院在“4个对接”上下功夫,主要解决专业如何与产业、企业及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如何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如何与生产实践对接,学历证书如何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了实现这些对接,学院尽可能与企业共建教学团队,实行“实习实训双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教学质量双评价”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具有“资源共建、全程参与、机制保障、互利多赢”特色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将网络工程专业8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分段为:4个学期在学校理论学习;2个学期在学校项目实训2个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以项目实训为引领开展工程项目实训专业方向的教学;同时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人才输送合作关系,形成与就业同步的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并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从以知识为本位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就是从传统的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考虑培养的学生应能具备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开设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学科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扩展课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组网工程)及公共必修扩展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块化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适应从单纯的课程到有功能性单元的“模块”的转化,也要求老师完成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构造。同时,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把心理疏导、就业指导、论文写作、职业规划等构成人文素质模块作为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贯穿始终。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实施.

4构建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忻州师范学院有设备先进的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路由交换配置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无线网络实验室、IP语音实验室、数据存储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以及物联网实验室,我们将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严格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密切结合,拓宽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切实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按照“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的思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模块设置为:专业教育实践体系和综合实践体系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各教学环节均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内在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5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教学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但是评价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稳定的一个体系。社会需求在变,教育对象、教学条件、教师队伍都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评价体系应该随着这些变化不断地调整。学院在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中主要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以及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力争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网络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建设输送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昕.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J].计算机时代,2017(3):77-79.

[2]李芳,邓娇娇.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5):66-70.

[3]王琴,王鑫.基于CBE理念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1):7-10.

[4]高博.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2):108-112.

[5]潘立琼,操晓峰,张健.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2):108-112.

作者:王鸿斌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