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专业工匠素养课程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流专业工匠素养课程体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流专业工匠素养课程体系

摘要: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素养元素包含强烈的时间观念、周到的服务意识、出色的表达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效的团队管理等。遵循以“四名工程”为培养目标、以“四严四精”为重要抓手、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手段、以落实落细为基本原则的培养思路。在校内课程、校企课程及企业课程的教学中全方位渗透“工匠”素养教育。

关键词:高职;“工匠”素养;课程体系

0引言

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都在探索学生“工匠”素养的培养。实践中,对动手要求较多的工科类专业,其“工匠”素养比较容易切入,而对于高职物流这样的商科类专业往往比较难以操作。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城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为例,探索如何构建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素养课程体系。

1“挖掘”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素养

宁城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本专业面向各类物流企业、速递企业、通运企业、港口码头、机场站场、物流园区及其他企事业的物流操作与管理岗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管理或速递物流管理的内容及流程,掌握现代物流业务操作与管理能力,具备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素质的适应物流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该校物流专业从大二起分为两个模块,其一为国际物流,另一为速递物流。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渐“挖掘”出以下几个主要“工匠”素养元素。(1)强烈的时间观念。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中对时间的要求性很强,典型的如物流理念之一“JIT(Tustintime准时制)”强调的不早不晚,刚刚好。无论学生毕业后在物流行业哪个岗位上,都应该具备强烈的时间观念素养。(2)周到的服务意识。现代物流属于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一个优秀的物流“工匠”理应具备热情周到的服务意识,并且这种意识应该由习惯驱动,而不是单纯出于商业目的的临时行为。(3)出色的表达能力。物流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口头人与人之间有效交流的行业,在向上汇报工作,向外开拓业务、危机公关及激励员工、布置任务等都需要物流“工匠”具备能说会道的素养。(4)娴熟的操作技能。物流行业的操作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提单、订舱单、仓单、发票、信用证等物流有关单据的操作;②对物流作业相关设施设备、器具的操作。对物流“工匠”来说,前者要求及时、精确,后者要求安全、高效。同时,无论哪一种具体操作,都要求物流“工匠”具备经济头脑,以最低的成本达成最好的效果。(5)高效的团队管理。只有善于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势互补,协同配合方能高效的完成任务,持续的提升业绩。擅长团队建设与管理也作为物流“工匠”的基本素养。

2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素养培养思路

2.1以“四名工程”为培养目标

“四名工程”即“名教师、名课程、名学生、名专业”。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具备“工匠”素养的毕业生,首先要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欲培养学生,先培养教师。教师通过自己的课程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培养学生,当一批毕业生成为名学生时,物流专业就是名专业了。

2.2以“四严四精”为重要抓手

“精益求精”是“工匠”素养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实现“四名目标”,宁城院提出了“四严要求”(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从严治管、从严治校)和“四精标准”(精心教学、精细管理、精致校园、精锐部队)。

2.3以工学结合为培养手段

仅依靠于校内教学的传统模式难以培养物流“工匠”人才,只有通过工学结合,将工匠素养融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更能适应企业需求。

2.4以落实落细为基本原则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项目和课程来落实落细“工匠”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物流行业发展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融入教学。

3高职物流专业“工匠”素养课程体系

3.1课程种类及其功能

2018年宁城院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是试点专业之一,以此契机,以“工匠”素养为引领,该校物流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把课程的三个阶段划分为3大类,即校内课程、校企课程和企业课程。①校内课程:包含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物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及职业素养模拟训练课程,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②校企课程:包含部分物流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训课程和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或称岗位认识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熟悉物流领域工作岗位,通过学徒制教学掌握相关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物流职业素养;③企业课程:主要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来完成,着重培养学生以物流操作技能为主的“工匠”素养。

3.2校内课程“工匠”素养教育

在校内课程的教学中,本专业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渗透“工匠”素养。

3.2.1在入学教育中渗透“工匠”素养

入学教育主要包含军训和专业认知认知教育。在军训课程中主要训练“工匠”素养中的纪律观念和吃苦精神;而在专业认知教育中,通过专业主任和优秀校友的宣讲,主要激发学生对于物流专业学习的兴趣,展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景。有兴趣才会有激情,一个未来的物流“工匠”必然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的人。

3.2.2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渗透“工匠”素养

在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渗透时间观念、商务礼仪、表达能力等“工匠”素养,具体做法如下:①通过严格课程考勤加强时间观念教育,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养成提前5~10分钟到课的习惯,上课铃响后即刻进入教学状态,完善迟到旷课学生谈话教育及纪律处分机制;②坚持做好课堂礼仪教育。在每次课前师生互致问候的课堂礼仪中渗透爱国教育和责任教育。让学生在礼仪文化的熏染下养成处处尊礼、恰当施礼的物流行业“工匠”素养;③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植入“工匠”素养内容。教师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穿插讲授道理或分享“工匠”素养方面的哲理故事。在随后的专业教学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工匠”素养方面的培育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竞争意识、反应速度、沉稳果敢等素养的训练。在每次下课前几分钟左右让学生上台进行演讲或分享,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组织及应变能力。

3.2.3在“百灵鸟行动”中渗透“工匠”素养

“百灵鸟行动”是本专业“工匠”素养的特色品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素养。以“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理念为指导,结合“21天习惯养成定律”,本专业学生从军训结束后便开始执行“百灵鸟”行动,要求学生每天6:00起床,6:30~7:00执行“百灵鸟行动”—晨练或晨读;在校学生每天在固定教室签到后分头执行百灵鸟行动,并设置了签退制度。“百灵鸟行动”从看似简单的行为入手,致力于提升意志力、执行力等“工匠”素养。

3.3校企课程“工匠”素养教育

本专业在大二下学期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形式开设校企课程,将岗位认识和部分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训部分教学统一放到合作企业进行,上课地点转移到合作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完成此阶段学业。校企课程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管理等“工匠”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学徒制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场景下亲身感受企业文化,近距离深入了解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有利于知行合一,将专业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物流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校企课程以企业考勤为主,学校联动管理同步跟进。企业旷课半天视为学校旷课4节。大部分企业每月甚至每周都会对学徒学习表现进行测试或考核,目的是促进学习,巩固技能。学徒期每个月达到各企业对学徒一般考核的,可获得企业发放的学徒奖学金。旷课、迟到等违反学徒管理制度的要酌情扣除部分奖学金。

3.4企业课程“工匠”素养教育

此阶段教学教学目标是继续培养和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方案设计能力等“工匠”素养。因此,对应开设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企业课程。在“顶岗实习”中,开课前,按照“企业宣讲—企业面试—填报志愿—调剂录取”的流程将学生安排到合作企业中,学生以实习生或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继续学习,后面的教学基本由各企业自主组织,学生每月领取实习报酬,服从企业日常管理制度。实习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三方协议建立“淘汰”机制,提前终止部分学生的企业学习,被终止企业学习的学生应在规定的调整期内接受调剂或自主寻找合适的企业继续完成顶岗实习课程。而在顶岗实习之后的毕业设计课程则是对整个物流专业“工匠”素养成效的一次综合性检验,要求学生结合学徒期和实习期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实际,针对企业在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优化方案。这是对“工匠”素养的更高层次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浦玲玲.“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2018(4).

[2]姜湄,张明明,何岩松.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

[3]胡志伟.基于职业素养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胡志伟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