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在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一个学科交叉性极强的专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着重于知识的单向输出,而忽略了学生的吸收效率,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理念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分析,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物流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物流岗位从业人员数为5012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数为1008万人,比上年增长4.7%,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人员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主要的物流人才孵化地和输出端,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朱敏佳等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评价模式;张利荣在大学研究性学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李丽等对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边保富,齐钦探析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策略。关于研究性学习理念在各专业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薛行健等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构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高洪伟等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陈志钢、梁丽丽等分别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并且其核心内容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拓展、升级,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是面对问题时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显然,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听讲和记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上述两种能力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分析

研究是科研工作人员所从事的一项多层次的渐进活动,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已经解决的部分以及仍需进一步探究的部分,由此确定选题;然后选取适当的工具针对所需资料和数据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并根据分析结果,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归纳总结,获得成果。研究性学习理念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上述研究过程,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成果总结及反馈修正,由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然而,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分阶段地给予指导,使学生逐步习得如何面对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如下。阶段1是教师教授阶段。结合经典案例,向学生解析研究活动从确定选题,到实践探究,到最后获得成果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反过来有助于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由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这个阶段尚处于学生的被动学习阶段,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留存率较低。从阶段2开始,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渐进地指引下,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首先是问题的提出,教师通过设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指导学生查阅基础资料和文献,发掘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而确定选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归纳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与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有助于增加问题探索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的第一步。当学生已经学会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根据自有知识体系分析和发现问题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入第3个阶段的学习,指导学生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自主确定选题,设计研究思路,在查阅整理资料、分析解释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对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这一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此时已基本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确定选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于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进入阶段4,即教师指导学生对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观点。这一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将具体结果抽象为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的逻辑思维能力,属于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获得自主研究成果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引导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并根据反馈信息修改、完善研究结果。四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将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听讲模式,转变到以实践应用、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留存率,而且使学生学会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连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毕业论文、创新性竞赛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三种基本方式。其中,课堂教学多为教师主导,向学生输出知识;毕业论文和创新性竞赛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强调学生自主思考,运用知识开展实践和创新。课堂教学主要涉及理论知识教授和实训环节指导两个部分。理论课堂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专业知识体系构架;实训课堂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与课堂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训操作的练习相比,完成毕业论文和参加各类竞赛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前者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仅仅是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运用,很难形成体系。而后者属于一项完整的研究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平时课堂学习中靠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也能获取高分的学习方法在此时已完全失效。以下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物流行业与生活高度相关,每个人都有机会与之接触,但是,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被动学习的惯性阻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对教师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

(二)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物流属于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服务行业,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性非常紧密。然而,课堂上被动听讲、考试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的能力不足,当实际问题摆在眼前时,无法联系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

(三)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听”和“看”占主导的被动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表达、与他人讨论交流的意愿很低,单打独斗在应付作业和考试时是可行的,但实际的物流问题往往涉及多项环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的力量,此时,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四)学生缺乏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对问题的抽象化和知识的体系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归纳总结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时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比起主动思考,更愿意快速直接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结论,急功近利心理严重。尤其当面对毕业论文和创新性竞赛之类的研究性工作时,以往的学习经验毫无用处,表现出强烈的无力感。

(五)教师的指导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师按照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通过简单的方式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简单的方式能够获得学分,导致学生存在上述几点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无法很好地做到以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应用理论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团队意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培养其就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真正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物流人才。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图1所示为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相似,分为三部分,其内容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第一部分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事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内容,课堂上给出案例背景、实训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这部分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第二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从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全过程,教师可以是参与者或指导者。第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联系理论知识进行总结。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向其他人表达想法,并听取别人反馈且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效率极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根据理论知识模块进行设计,所涉及问题一般针对性强,可在一两次课内完成。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和多项能力的培养,为其参加各种竞赛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及考核方式的革新激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侧重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在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革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研究性学习理念强调自主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研究性学习理念引入物流管理专业,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并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J]朱敏佳,潘以锋.浅析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指导与评价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77):124-127.

[3]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

[4]李丽,陆军,谢威士.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94(6):103-107.

[5]边保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直观感悟教学模式”的拓展[J].美与时代(中),2013(10):62-63.

[6]齐钦.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价值与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17-119.

[7]薛行健,蔡晨光,罗端高,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5):59-65.

[8]高洪伟,赵彬.研究性学习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76-177.

[9]陈志钢.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感知评价及对策研究———以西安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7(45):86-88.

[10]梁丽丽,薛洪宝,司友琳,等.制药工程专业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8):154-156.

作者:周晓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