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其专业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的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打造良好教育师资、建立有效的师生奖惩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措施
引言
随着新时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也随之发生转变,从最初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因此,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学生能力建设中,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是最为关键的项目。虽然大学生教学模式在逐渐发生改变,但成效并不显著,仍然满足不了双创能力建设的要求,因此,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本科生导师制是双创能力培养众多措施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1]。物流工程是一门工程与管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其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较突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2]。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来临,RFID、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进一步交叉融合,社会对具备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接纳度更高。如何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物流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物流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因此,将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到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中,是十分必要的工作[3]。
1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物流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域下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其详细流程如图1所示:
1.1选拔阶段
本着自愿原则,在师生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提交导师制申请,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及心仪的导师。学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提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各方面能力。在选拔阶段,也会充分尊重导师的选择意愿,使导师能够选择合适的学生,这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因为本着自愿原则,双向选择形成的“导师制”研讨小组,一方面避免了强制性分配导致师生双方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师生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
1.2选题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在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导师可以根据自身当前教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且适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向的主题,作为学生学习、提升的内容。在选题阶段,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多制定一些相关课题,并对各课题的相关背景介绍及要求制作成展板公示,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跟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内容。同时,针对院系现有的物流类实习企业进行介绍,后期学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去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选题结束后,师生双方签订目标责任书,确认双创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工作,如小发明、专利、教科研论文、学科竞赛获奖证书或调查报告等,便于监督后期成果的验收。
1.3实施培养阶段
该阶段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关键环节,通过师生双选建立起来的导师制创新学习小组,基于学科竞赛、科创活动、导师教科研项目、讲座及学术会议等形式开展常态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导师的教科研课题,深刻体会导师的教科研项目及方向,在消化物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借助学校现有的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及物流实训中心平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渗透,有效解决实践操作层面碰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导师还应定期以创新创业专题学术讲座的形式,通过科研报告、研究专题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最新创新研究方向,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借助科研和教学相融合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创新研究中来,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或者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1.4成果验收阶段
根据院系“导师制”管理办法,指导教师多方向、多层次指导学生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学习,并且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成果展汇报。通过“导师制”的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既具备物流专业基本素质,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创新型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更能适应岗位能力的需求。因此,针对导师制培养的考核,院系成立创新创业考核小组,以创新创业目标责任书为考核依据,采取答辩+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制作答辩PPT,汇报在导师制考核期间,所做的工作,展示相应的成果,考核组委员就此给予评价打分,并根据考核制度,对师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2保障措施
为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相应保障措施必须建立起来。具体如下:
2.1优化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
为保证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其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明确创新教育的学科地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将其纳入素质教育是第一环节。针对物流工程专业学生,有创业意向的,学校可以对其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4],提供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创造学、创业心理学、企业家精神、商务礼仪、投资理财等,同时设立KAB(了解企业)、SYB(创办你的企业)、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等创业培训课程。在物流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穿插设置创新类课程,有利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渗透,对于提高学生创业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起到关键作用。
2.2打造导师团队,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教育对导师团队水平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雄厚的物流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目前物流工程系导师团队业务水平优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教师12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者8名,副高及以上职称8人,正高及以上职称2人,其余均为讲师职称。3名教师参与高级物流师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6名教师参与中级物流师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为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创业导师认定与遴选时,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是创业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创业导师资格的认定,学校可以每年给予创业导师一定的津贴补助。为保证导师团队的质量,与此同时,学校聘请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作为客座教授,为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便捷、实用的创业服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3建立教师考核、奖惩机制及学生奖惩措施
在教师考核、奖惩方面,教师的指导工作,首先必须给予足够的肯定,学校应根据考核结果,对其指导的情况,进行教学或科研工作量的认定。在成果验收阶段,考评小组根据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和质量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并将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年终考核中,且明确该考核成绩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工资评级息息相关。对于那些不负责任、态度不够端正的导师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取得相应指导成果的导师,给予清退出导师制团队。参照前期师生双方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于那些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发放荣誉证书并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公开宣传等。同时,明确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期综合成绩评测时,可根据考核情况,直接加分。或者给予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减少其选修学分任务。
参考文献:
[1]崔立鲁,张惠妹,江雪梨,等.本科导师制下测绘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9,33(3):358-362.
[2]孙慧,曹冲振,宋作玲.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20,39(1):149-152.
[3]杨仁超,韩作振,魏久传,等.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之经验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10-15.
[4]高向杰,栾丽梅.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4):103-106.
作者:庄小云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