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大国工匠的提出,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践实操的本质特点也越来越有所体现。物流管理专业更是一个对实践要求更强的专业,校内的理论教学,模拟操作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也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一些偏差。所以校企合作便成为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其中职业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加重视,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渴求。而如何做好职业教育,摆在所有高职院校面前的就是要对人才的培养由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动手锻炼。需要做到这一点,现在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校企合作。对于如何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使合作不停留于表面,是本文的所要讨论分析的问题
2.现阶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在目前为止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词汇,大多高职院校都有进行校企合作。然而究竟所实施的校企合作与现在职业教育的要求能否达到一致,现存的主要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利弊,本文将进一步做分析。
2.1与物流企业签订实习合作协议。与物流企业签订校企实习合作协议协议是目前最主流的,主要包括顶岗实习与跟岗实习,首先说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辐射面最为广泛,主要是将高职教学周期的3年分“2+1”模式(也有是2.5+0.5模式),前两年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课学习,最后一年就直接离校在企业进行实习,此种模式的确相比于最传统的教学,大大增加了实践时间,且学校和企业互相影响的因素很小,因此也是校企能最容易协调一致的方式。但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两个阶段完全割裂开来,当然也有如医学类专业衔接相对较好的专业,但像物流管理专业这种的则更多的体现出从教学上来说,由于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学校主要负责前两年的学习,而第三年的学习主要负责第三年的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不考虑融合性,理论课依然按照自己最传统的方式将课程压缩到两年进行教学活动,而实习是将以前毕业后参加工作变为量提前一年进行适应,并且物流行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前期的工作主要以一线岗位为主,许多学生坚持不下去,一两个月就辞职的比比皆是。辞职后的实习阶段,有在家休养几个月的,准备公考的,也有转行的,使得专业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即使坚持下来工作的,更多的也像是就业而非实习锻炼。而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学习与后一年的实习阶段衔接太弱,学生很多根本适应不了从学校到企业这样的环境变化,加之最后一年学生也不在学校,约束上相对偏低了,离职这些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而顶岗实习相对应的还有跟岗实习。跟岗实习将除顶岗实习以外,另外再将部分实习内容嵌入第一,第二年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提前对其所从事的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在顶岗实习的一开始阶段不因为太过不适应而出现排斥。但是跟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是有许多问题出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学校和企业运营依然相对独立,为了满足校企能达到合作,很多时候的跟岗实习是以配合企业生产需要所制订的。以物流行业为主,跟岗实习的阶段主要都被放在了双十一,618这样的大促阶段,企业大量需要用人,虽然学生的确是参加了实践活动,但是更多的却并没有达到跟岗实习这种配合顶岗实习教学相长的作用。出现这种原因,首先是跟岗实习产生的如住宿,接送,企业指导老师费用,实习补贴等等许多费用大多是以企业承担,那么必然导致企业在承担此项目时虽然在安排中会考虑教学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满足自身企业生产需求。加之跟岗实习的时间很短,又是在大促这样的忙碌时间,所以各岗位轮岗也难以实现的。
2.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专家讲座其实是学生对本专业一次全面了解的机会,也可以更加系统的了解物流行业。因为相对于企业的实习,基本涉及都是一线岗位,专家的讲座能够更加全面去分析到整个发展方向,给学生更多就业上的指导。同时对学校专业建设而言,也是结合现代物流前沿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教研活动,结构调整的参考。但是此项目依然是在实施上有一定困难性。首先,地处一二线城市的高职院校会有先天优势,更容易能邀请到知名专家进行讲座,而地处三四线城市的高职院校就很难实现。其次,邀请专业牵涉到一些相关费用,而很多实力不是很强的高职院校,除非是学校特重点专业,否者是不会有相关的费用,自然这个项目也就更多存在于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能得到实施。
2.3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锻炼。物流管理专业是要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相结合的,学生需要实践,老师同样需要实践。物流学科不同于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许多内容是基础公理,而物流日新月异发展速度相当快,并且现在我国的物流行业虽然有较大的体量,仍然是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而现在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老师,许多也并非物流管理专业,而是由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演变而来,那么由此可以推断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自然是与社会需求有着一定差距的。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就必须要求不断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知识。
3.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及改进建议
3.1校企合作的不足。由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看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签订顶岗实习或者跟岗实习虽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基于现有学校企业机制和制度最容易达成合作的一种模式。但是此种模式双方都更多的是相对独立的,即是企业按照自己的生产需要安排岗位,学校按照自己理论课程进行教学,只是把两个独立的个体名义上进行了合作,其实实质性的内容并没有做到双方共同制订,共同建设,资源共享。其次,针对邀请专家这一项,对于一些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学校,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对于行业的知名专家本来就没有吸引力,且部分学校由于资金费用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于非重点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由系部进行自行组织,院级并不参与,就导致了这个模式基本只存在于一些地理位置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重点专业,重点院校之中,而多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并不多的此种模式都只停留于计划之中。最后,关于教师挂岗锻炼,针对一些师资雄厚的院校,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但许多实力一般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本来就少,专职的专业老师只有一两个,如果教师进行量企业岗位轮岗,便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加之学校资金紧张,也很难有统一进行组织。
3.2校企合作的改进意见。综上来看,其实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院校缺乏支撑的政策导致。那么针对具体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由院级单位进行介入单个系部或者专业负责,往往很难达到一定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在政策上也能更好协调。第二,学校的教学不能再单独进行,要邀请企业也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材编写,甚至把企业课程嵌入与理论学习中,同时也将简单的实习转变为课程式实习,满足双方要求。第三,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规划,也同时要与企业需求,物流技能训练相结合。第四,对于一些实力不强的学校,可以和国内一些知名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进行专家邀请,并进行资源共享,解决部分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不足导致的无法落地实施的困境。最后,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教学活动也由校内校外共同承担,实行教师互派,企业派驻专业师傅进行部分理论课教学,传授最前沿的知识同时分担校内教学压力。校内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学习实操并完成企业任务指标。
4.结论
随着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近些年来也取得不小进步,但是仍是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其中核心问题就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使双方能够更多参与进行,同时积极争取一些政策支持。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家的认知也逐渐开始改变,相信校企合作模式以后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引用出处
[1]汪玮玮.试论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公关世界,2020(24):131-132
[2]张虹.新常态下改制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机制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3-5.
作者:周艺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