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转型发展路径浅析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是顺应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福建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实情出发,剖析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从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实验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发展路径,进而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环境营造、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提出推进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保障条件,以期对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

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加快调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势在必行。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教育部颁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继续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这种政策大背景下,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地方高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参考国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就业难与企业人才严重缺口的矛盾不断扩大[3]。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本文以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为调研对象,分析其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中暴露出的问题,探索应用型转型发展路径,旨在为相关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顺利转型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1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据202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内地方本科高校共39所,其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有近20所。省内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按照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需要,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产业链紧密衔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比如,立足于福建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跨境电商发展优势,近年来不少高校(如,福州大学、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集美大学等)纷纷增设物流管理(跨境电商专业群)或是物流管理(跨境物流)或是物流管理(闽台合作3+1)专业;福建江夏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如:福建八方物流集团、福州朴朴电商、福建苏宁物流)等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福州港务集团、盛辉物流、永辉集团等多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专业源于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

2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福建省地方本科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情况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在各专业中位居前列(85%左右),然而对口就业率仅有40%左右。对口就业率低与企业物流人才严重缺口的矛盾折射出该专业应用型转型中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教学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显得陈旧

多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沿着传统的教学体系,讲授传统的物流功能环节多,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材和课堂中的渗透不强。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先进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不太熟悉;对当前物流行业热点问题了解甚少,导致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及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2教学方法落后,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大部分专业专职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导致授课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授课方式上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4]。另外,不同的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相互重叠、交叉重复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采购管理》等多门课程中同时出现“库存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运输配送”相关知识在《物流学》、《运输管理》、《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等课程中重复出现。由于不同任课老师对重复内容的把握程度不同,极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对于讲授重复内容产生厌倦,同时也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2.3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校内软件操作来实现,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华侨大学、福建江夏学院等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均配备了仓储管理系统(WMS)、虚拟配送管理系统(DMS)、虚拟集装箱港口运营系统(ITOS)等3D物流仿真软件。然而后期并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实验内容仅停留在仓储作业、运输配送、集装箱运作等简单的流程作业上,且都以演示实验和基础实验居多,开放性实验偏少,3D虚拟教学实践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导致学校开设的实践和实验课程与工作岗位要求存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3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发展路径

3.1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丰富教学形式

通过项目引导型、任务驱动型等方式,建立起“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引导学习的课堂授课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比如,综合运用微课小视频、图片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将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将企业物流管理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中渗透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将相关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项目、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赛题等以创新型大赛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3.2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活化教学内容

不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仍存在以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大纲的现象,这种传统的做法不再适应物流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建议按照“有用、可用、管用”的原则,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材中的陈旧内容;提倡教师将最新现实案例、科研成果、行业发展动态等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讲义和校本教材;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编写或授课。

3.3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

绝大部分物流专业课程的考核均以期末试卷考核为主,期末试卷卷面分数占最终成绩的60%~70%,平时成绩的考核仅占30%~40%。期末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物流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主观应用题所占比例较少,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且还会助长学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不良学风蔓延,因此必须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过程考核,逐步建立以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在过程考核中,将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调研报告、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软件操作实践、课后作业等纳入考核环节,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反映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理论掌握情况和实践应用能力[5],考核结果也可以用来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切实有效,进而为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可靠的支持。

3.4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改革和探索[6]。完善实践基地的各项管理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适当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评估工作;开设开放、创新型实验项目(诸如:物流仿真实训、智慧供应链实训、物流沙盘实训等),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开设基于流程、岗位的软件操作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仓储、配送、国际物流、供应链、集装箱堆场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利用物流仿真系统,导入企业的真实数据或案例,使学生通过可视化三维动画仿真技术来建模,实现物流网络的优化设计;借助学校专业社团和现有的专业实验室条件,校企联合开展物流专业竞赛大赛。

4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的保障条件

4.1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能力的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转型。一方面,高校应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考核机制,鼓励一线专业教师主动转型,大胆尝试改革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到国内外应用型转型成功的院校学习进修,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4.2良好的校内实训环境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往往比较重视物流硬件方面的建设,对软件的投入不够。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实验设施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需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要向应用型转型,就必须加强物流管理专业软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配备与课程体系和企业岗位相适应的仓储、配送、港口集装箱堆场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沙盘等各类物流实训系统。

4.3校企的深度合作

依托产业学院,与行业协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合作方式丰富多样,如开展“订单班”,共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分年度开展企业见习、企业调研、专业实习、企业轮岗,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组织产学研课题联合攻关,等等。

5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转型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转型路径也不能一概而论。各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适时丰富教学形式,活化教学内容,强化过程性考核,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最终成功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提升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必善,张议元.基于应用转型临港临空物流管理实践教育评价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0):119-124.

[2]贾卫丽,李普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5(12):46-49.

[3]张天明.我国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15):83.

[4]任其俊.基于过程性考核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6):147-149.

[5]杨淑惠.“PBL+CBL”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技术学院学报,2021(4):78-80.

[6]杨岩.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课程物流管理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1):28-29.

作者:周容霞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