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创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于2010年9月开始申报,2011年上半年正式立项并独立招生。该项目具有特色明、起点高、理念新、前景好四个特点。从立项至今,该校主要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项目建设工作。项目经过三年建设,促进了校企双方进一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得到增强、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问题。项目的建设经验,可为其他高职财经大类专业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1项目基本情况
2010年8月,湖北省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于2010年9月开始申报,2011年上半年正式立项并独立招生,该项目共招生三届,学生总计274人。其中首届毕业生于2014年毕业,毕业率达98%。该项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特色明。该项目是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申报立项并招生,它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交通行业特色、水运物流专业特色与地方特色(物流产业是湖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于一体,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
②起点高。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物流管理专业是该校四个省级示范专业之一,不仅拥有良好的教学软件条件(省级教学团队),而且拥有领先的教学硬件条件(国家物流实训基地)。新兴产业项目落户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使得该项目的实施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起点,这十分有利于该项目的建设实施。
③理念新。自项目立项以来,该校十分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依据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采用“旺进淡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物流产业的发展助力。
④前景好。物流业是湖北省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在《湖北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湖北省“力争建成‘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乘湖北物流业发展之东风,基于该校物流管理专业群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优良的教学软硬件条件,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前景十分美好。
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是在省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坚实基础之上,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始实施工作的。从立项至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主要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项目建设工作。
①教学团队建设。自项目立项以来,该校就十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教师教学方法培训和教学理念更新、校内教师企业顶岗锻炼)、校企联合教研活动(企业教师授课、校企联合学术会议)和聘请楚天技能名师三个方面打造教学团队。2011年上半年,该校聘请了阳逻国际集装箱装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李永兴同志作为“楚天技能名师”,为教学团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还积极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参加与武汉新港的联合教研活动及到湖北省内物流企业的调研活动。通过以上一系列的举措,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打造了一支规格高、领域全、分工细、协作强、校企合、特长多的教师队伍。
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到企业的调研、研讨与实践,该校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采用灵活机动的“旺进淡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湖北物流企业生产特点,在生产的旺季,人员需求较大的时候,安排该班的学生进入企业参加生产实习,解决企业用人紧张问题;到了企业生产的淡季,该班的学生回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这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利用工作的淡季到学校来指导学生课程实训。
③课程体系建设。该校主动适应湖北物流业发展需要,根据湖北物流企业生产情况量身定做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年后,该校根据湖北物流企业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调整优化。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共同研究,紧密结合湖北物流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实际而构建的全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性、针对性、职业性和前瞻性。
④校企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选择湖北省内的优质物流企业,如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商业储运有限责任公司、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吸收这些企业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共同成立联合教研室,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通过零距离地与企业交流合作,方便、及时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校企合作常规化、固定化、协同化。
3项目建设效果
①校企双方进一步融合。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是该校与物流行业携手,与物流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湖北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该校与湖北省内物流企业联合育人的过程。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激发了校企双方合作动力,加深合作程度,将该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水平推向新高度。
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该项目的建设,促使了该校适应物流职业教育办学的新要求,实现办学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管理的柔性。该项目的建设以校企联合育人为突破口,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建设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发挥了企业在校企联合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物流职业教育新路径提供了有益探索,促进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③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得到增强。该项目建设以来,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为社会进行国际货运从业人员培训1380人次;为社会进行助理物流师从业人员培训1120人次;为湖北省商务厅提供《湖北省服务贸易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受武汉市发改委的委托,完成了《武汉丹水池物流基地发展规划研究》并付诸实施,受到武汉市发改委好评;为中储股份汉口公司、中远物流武汉公司、武汉徐东物流商圈、湖北省物流协会等提供物流咨询和技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该校校内的国家物流实训基地得到了进一步功能扩展。截止2014年8月,该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2248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建有4个具有实战职场氛围的实训中心,即物流认知实训中心、物流流程再现实训中心、物流新技术应用实训中心和物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面向物流院校教师与学生、物流企业员工提供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企业咨询等服务。同时,该项目的建设促进了该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0多个,其中,在本地区紧密联系型实训基地10个,与80多家企事业单位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实习实训条件明显改善。
⑤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自该项目建设以来,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在教学科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了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与优势。同时,该校是湖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赛项的固定承办单位,该校代表队在2009年、2010年、2012和2013年四次参加全国高职物流技能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得到了国家、省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高度认可,专业品牌效应逐步形成。
4建议及改进措施
在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该校也发现了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在现有人事管理制度下,由于薪酬和绩效认定相关规定的制约,企业教师来校任教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尽快出台鼓励企业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②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是否可以打破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壁垒,采用具有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物流企业生产实际,以有利于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模式培养人才。③招生制度方面目前,物流管理新兴产业班的学生全部来自湖北省,是否能考虑扩大生源范围,比如招收省内物流企业的适龄员工或外省生源,以增加学生构成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结束语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已经三年,从总体来看建设过程平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经验,可为其他高职财经大类专业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健.基于新兴产业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2]黄汉华.电子科学与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0).
[3]韩加国,马永良,何树贵.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动态适应[J].教育研究,2012,(6).
[4]王大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培育模式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89-92.191
作者:杨晋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