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研究(4篇)

第一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校不完善的教学设施,使得高校教学的实践性不强,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经验丰富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认识到实践教学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后,许多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文章就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促进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将物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国家的这一决策,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也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运用实践教学,将有利于实现物流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更有利于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好服务。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设备体系不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许多高校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各个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发展不平衡,一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设备还不完善,并且学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相对比较少[1]。一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实验室,但是,在实验室的设计方面没有任何创意,也看不到高校的创设特色。没有专业、独特的物流实践教学培训室,所以,高校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

(二)物流管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各大高校开设的时间比较短,许多教师的专业大多都与物流管理专业相近,因此在授课期间,教学没有理论体系,课堂内容比较空洞、单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兴趣不是特别浓厚。有的教师具有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教师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使得教师无法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也无法灵活处理物流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三)学校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起步比较晚,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不足,部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是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接近的,有的教师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由于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些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现代物流专业的培养人才要求不相适应。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制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学校要加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建设。高校要确保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备综合性技能,就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制订出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2]。首先,在第一学年,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对物流管理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第二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模拟训练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学校要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跟着公司的优秀员工进行实践学习,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而且要学习他们的品质和物流管理职业道德。

(二)完善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训基地采用PBL模式教学,让学生在明确问题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研究。因此,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强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诸如加强建设物流业中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物流技术设备实训基地等。其次,要加强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机制。各个高校要利用学校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基地,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不同,因此各高校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3]。建立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机制,为各个高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有利于各高校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教师的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不丰富,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能力明显不足。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教师从企业中学经验,让教师从企业中来。一方面,学校要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企业优秀的专家或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进学校担任学生实践实训教学,指导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另一方面,企业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学校教学可以在企业做兼职,亲自到企业中去,学习企业的实际工作模式,增加教师的见识,提高社会阅历,进而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水平[4]。

(四)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在我国高校中出现得比较晚,因此,相关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为了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观察总结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可以运用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情况下深入学习。

三、结语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既要改变教学方式,又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由优秀的教师团队投入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既能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论建设,又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4,01:390-392.

[2]余名宪.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4,09:490-492.

[3]史新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4,13:460-463.

[4]贾卫丽,李普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物流科技,2015,12:46-49.

作者:曹益平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微课模式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课、慕课、在线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的传统教育中,而这正为我国许多正迷茫于如何找到既合适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主要研究微课模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物流管理;微课;高职院校

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率先推动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的微课比赛,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信息技术,不管是高等教育院校还是基础教育学校,都在大力开展微课建设,而高职院校作为主要培养实践性人才的基地,其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实践教学,使得微课的应用更加有必要。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不了解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尤其讨厌枯燥的理论教学,而且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简单地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不过就是教人如何储存货物和搬运货物,对专业缺乏兴趣,自控能力较差。

1.2学生比较挑课程,喜欢直观化、趣味性较强的课程,讨厌理论性课程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跟大多数高职学生一样,学习情绪比较严重,喜欢比较有趣味的课程,讨厌理论性比较强的枯燥课程。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物流基础》、《采购管理》等课程时,明显表现为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而在学习《物流设备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各种设备完成各种任务,与其他同学协同合作完成各类方案,教学效果良好。

1.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效果一般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领域课程大力建设,包括建设精品资源课、开展项目教学等多种课程建设工作,但是终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教学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只有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我们高职院校未来教学工作的目标,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

2、微课的作用

2.1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2微课的好处

(1)短小精干、易于传播

微课的时间较短,一般时长为5-8分钟,最短的甚至只要几十秒,但是内容突出、明确,可以以较短的时间向学习者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高。由于微课时间短,所有视频大小较小,下载、上传比较方便,易于传播。

(2)精致有趣,吸引力大

微课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围绕一个知识点使用PPT、视频软件、动画制作等多种手段制作微课,内容精致有趣,可以为学习者设计一个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3)打破课堂界限,随时随地可学

传统的课程模式,学习者只有在教室里学习,时间比较固定,而微课可以打破这一传统,依靠现今强大的网络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浏览微课资源,观看视频,下载学习资料,使得学习真的可以做到无处不在。

(4)反馈及时、师生互动性强

由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也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教学视频做出评价留言,老师在视频上传之后可以很快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及时修改自己的微课内容,并且可以在线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向老师提问,往往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但是如果是在线上,采用网络留言的方式,学生们应该很容易接受,这样师生互动会非常活跃。

3、微课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

3.1合理设计微课教学模型

微课教学模式应该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内学习两大部分,所以我们要根据课前学习和课内学习两部分的内容构建微课教学模型。

(1)课前学习

微课教学模式的课前学习内容是学习者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课程微课网站地址,上网观看将要学习内容的微课视频以及课件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前老师需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去观看微课视频,效果更好。比如《物流设备与技术》课程中涉及的地牛介绍,就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网上观看地牛操作的微课视频,学生们看过视频后肯定对地牛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再在课堂上介绍地牛的结构和功能时,学生们肯定会迅速的理解。

(2)课内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课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查,具体方式可以是提出与微课视频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去探讨,引导学生协同合作解决问题,再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提炼总结,并对学生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微课视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而教师通过接受对微课视频的反馈进行评价总结实际就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

3.2设置科学合理的微课考核办法

高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微课模式想要真正的实现,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而且可以实行的考核办法。目前有国际上很多高校开设了慕课课程,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他们的考核办法是,学习者在每次在网上学习慕课课程后都要进行网上签到,作为考勤考核,而课程的考核也还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例如网上出卷、答题等考核办法。不过我认为这类考核办法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转化成若干个模块或者是知识点,再把这些知识点制作成可以展示的微课视频,例如我们可以把“物流信息技术传递”这个知识点拍成利用QQ、MSN、微信等通讯软件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按照视频中的要求独立掌握视频中所展示的技术,教师就可以认定这名学生此知识点已通过考核。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考试不要局限于试卷、也不要局限于教室,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学习,完成课程知识点的要求,便可通过考核。可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结构,作为讲授知识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学习者可以通过微课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课程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微课模式如何更好地应用于物流教学、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需要更多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孟桂颖.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1,(3):72.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7)

作者:郭鹏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分析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随着现今网购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受到重视,同时物流行业的迅速膨胀,也导致人才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物流管理人才较为紧缺,改变这一局面的主要方式就是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进。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提升对策,通过实际的研究,能够确定完善评价机制是提升顶岗实习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研究

顶岗实习评价管理机制建设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更深一步的推进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存在评价主体和对象很单一、评价内容和方式过于简单、评价及时反馈给学校和相关管理主体等不到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构建要将评价贯穿于顶岗实习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加强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和总结经验。物流即货物运送、货物流通,物流行业在现今市场中占据的地位极为庞大,与各行各业的货物买卖息息相关,主要原因就是现今货物的买卖不受地域限制,不受距离限制,能够直接通过互联网、通信等方式进行交易,在此环节中就需要物流做为中间媒介,实现货物实际的交换。物流行业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物流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导致物流进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紊乱,出现失误,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场所就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全面发挥顶岗实习作用的方式就是制定评价机制。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建立的意义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随着物流重要性的体现而逐渐受到重视,逐渐发展起来,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也随之体现出来,主要问题包括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标准存在不当之处,具体体现为现今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实际的发挥实习效果,采取顶岗实习的实习形式,顶岗实习就是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实际的进行现场操作,参与工作内容,履行实际工作职位的职责,全权负责,独当一面,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没有进行限定,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没有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注意事项进行标注,同时没有制定一套合适的评分标准,这导致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效果无法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没有实习方向,没有实习标准以及没有计划,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高职院校在实习结果评定过程中,标准不一,导致公平性无法保证,容易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得过且过的现象,不敢大胆尝试,不敢创新,实习的标准逐渐往避免出现失误方向发展。在该情况下,建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能够给予学生实习标准,给予学生实习方向,实际的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制定,对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有实际的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意义。为实际的发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的作用,采取的具体操作就是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进全面的分析,确定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详细的剖析,确定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完善化,全面促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合社会的物流管理人才,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不完整。通过对实际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机制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评价机制不完整,即评价机制没有包括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能力体现,各种标准,以及没有体现综合性评价,评价机制不完整具体表现为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评价机制较为固定,评价内容较为死板,各大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极为相似,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出错率、学生的上司对于学生的评价,职工对于学生的工作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为标准,以此做为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较为散漫,较为重视与同事、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工作的决定能力以及工作的判断能力较弱,在实习过程中的心态就是但求无过,导致顶岗实习与普通实习区别逐渐缩小,顶岗实习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责任感,导致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不实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评价机制不实际,具体表现为评价机制与学生实习单位,以及与学生实习内容没有较大的关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的工作表现没有关联性,评价机制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即对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效果较为突出的评价机制进行借鉴,导致的问题就是评价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评价机制限制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进展,限制学生的能力发挥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对于评价机制的使用也存在局限性。导致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发展受到限制。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不实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评价机制不实行,即评价机制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处于一个表面化状态,缺乏操作人才,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遵循,教师对于评价机制的应用较为敷衍,导致评价机制成为摆设,该种情况致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紊乱化,顶岗实习无法顺利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完善措施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完整化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完善化的具体操作,就是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顶岗实习要求进行明确限定,对评价机制内容进行改变,以及对评价机制形式进行改变,通过实际的研究,能够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评价机制能够强制性的改变学生的工作态度,以及实际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具体评价机制就是,评价由多方进行,评价多阶段进行,评价要有理有据,展示出具体的数据以及工作结果,评价结果需要综合化进行。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实际化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实际化的操作就是,确定顶岗实习的单位,顶岗实习的内容,确定评价机制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的成果,决定的策略,工作的文件以及工作的所有进程,同时包括工作的突出部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评价机制直接表明没有突出成果的学生评价中下,实习成绩中下,直接记录档案,强制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实行研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实行操作就是,设立相关的小组,组成成员为学生,每一单位一个该种类型的小组,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机制中的各数据信息记录,该组成员一旦出现记录数据虚假即将实习成绩记为不及格,同时相关学生成绩降一级,实际的实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有计划的进行顶岗实习,并且顶岗实习的目标明确,极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操作能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机制能够促进顶岗实习的质量提升,实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有实际的研究完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明玉.顶岗实习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12,(12):54-56.

[2]金小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2(4):12-14.

[3]陶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157-159.

作者:李卫东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摘要:本文分析重庆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背景,结合区域经济对物流管理人才技能的要求,依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校企合作企业在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学资源引用、师资培训、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工学交替等方面展开的深层次合作,为学生发展提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立体实践平台:感知实践平台、课程实践平台和角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物流管理;协同创新;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秉承“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紧紧把握物流发展趋势,以学校国家骨干高职建设建设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人才需求背景

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推进,“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口岸经济将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引擎。随着渝新欧铁路运行、长江黄金水道激活,重庆具备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重庆成为内陆唯一拥有航空、水运、铁路三种国家级口岸的城市,立体口岸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发展口岸经济已“水到渠成”。依托口岸重庆市将大力发展十大产业业态,以构建完善的口岸经济体系。其中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态,包括发展口岸物流产业、保税物流产业、高端跨境物流产业以及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和物流金融产业。在现代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企业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可见,全市物流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持续性的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到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今后的产业发展也会造成长期影响。作为市级重点建设的高职专业,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有责任将本专业建设得更好更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为重庆及周边省市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三级标准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实践“三级标准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5+0.5”办学模式下,以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教学标准中融合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分析本专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知识,探索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每年通过市场调研追踪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入物流行业协会,全方位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物流学生社团、物流沙盘兴趣小组、物流体验之旅兴趣小组、物流社会实践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普适技能;通过在合作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在岗位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从而形成行业、企业和学校三级标准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校企合作企业在共建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学资源引用、师资培训、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工学交替等方面展开的深层次合作,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保证职业通用能力训练,强调职业技术能力训练,突出职业方向技术能力训练,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按认知与体验、岗位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生产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迁移能力。

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为了体现物流管理实践性强的这一专业特点,进一步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进物流实训室的建立,在校内设立中国邮政物流实训室和小麦公社物流电商一体化两个“校中厂”,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前瞻性、通用性、综合性的,融实体经营与教学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其中中国邮政物流实训室有中国邮政全额出资建设,小麦公社由迈思可公司全额出资建设,小麦公社同时还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平台以及后台维护服务,实现了校内物流快递的上门配送功能,目前物流实训室的快递业务已经覆盖了周边的一些高校,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物流实训室的专业实训,学生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及实践操作等,从而具备从事物流服务行业的基本素质,增强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知度,提高专业能力,真正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顺利进入物流相关行业,走上物流管理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并提升学校学院专业的知名度。

2.校企合作打造立体实践平台。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与重庆民生物流有限公司、重庆邦达隆飞物流有限公司、合川邮政、韵达物流、小麦公社等企业紧密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立体实践平台:感知实践平台、课程实践平台和角色实践平台。

2.1感知实践平台。在感知实践平台,学生通过认知实习、企业参观与座谈等活动,增进了对行业和岗位的感性认知,开阔了视野,感受了企业的真实氛围,在实践中明确了企业的用人标准,找准了努力的方向。为了加强学生对企业岗位的认知实习,物流管理专业多次组织师生到重庆邦达隆飞物流有限公司和重庆申通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认知实习,让同学们提前了解企业和岗位的需求,提升对专业的认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2课程实践平台。在课程实践平台,学生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实训、校中厂、工学交替等活动,从学习情境向工作情境过渡,实践岗位技能,深化专业理论,学用结合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进“校中厂”实习实训模式,与合川邮政及迈可思公司展开合作,分别在校内建设了中国邮政校内实训基地和小麦公社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参与,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学生开展实训、创业的平台;团队承接企业项目、开展社会服务的窗口;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的桥梁”作为功能定位,随着实训工作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其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作用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凸显,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探寻新的校企共赢合作办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多次邀请重庆民生物流、重庆邦达隆飞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到我校进行物流行业及其现状、企业的用人标准、物流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研讨交流展示。

2.3角色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建立的角色实践平台,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增强了独立工作能力,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快速成长,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在顶岗实习方面,物流管理专业与邦达隆飞物流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实习岗位主要有仓储管理、业务内勤、数据管理和部分其他岗位,以物流行业一线岗位操作为主。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岗位顶替实习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而且还能通过实习留任的渠道,获得了心仪的工作。不仅如此,在企业的层面,也获得了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在双赢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了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开拓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娟.口岸经济:将成重庆发展强大引擎[N].重庆日报,2015.04.10.

[2]劳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5(10):127-127.

[3]孟军齐,姜洪.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3):387-389.

[4]闵敏.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139-140.

作者:张异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