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技术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技术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技术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构建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应用技术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革,建立了过程性评价(60%)和期末考试(40%)相结合考核新模式。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签到(5%)、随堂测验和抢答(10%)、分组主题汇报(15%)、作业和章节考查(30%)。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的终结性考核,这种考核新模式促进了教师“教”的创新与学生“学”的主动性,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化学;药学;考核模式;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

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它为药学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在物理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课程考核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1]。考核能否做到科学、准确、合理和全面,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4]。近些年,为满足应用技术型药学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针对物理化学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考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新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教学中,物理化学课程考核一般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或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或指定的考试重点,有的考试内容甚至是从课本例题或课后习题直接给出[5]。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将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仅以期末一次性考试作为主要评价,考核形式单一,很难测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而且,这种考核模式重结果而轻过程,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不能有效诊断学生学习的情况,甚至可能会引发不良的学习导向,比如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突击复习,只为通过考试,这有违教育评价的初衷[5]。这种课程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无法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其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知识在药学方面的应用[6-8]。这就要求学生平时不仅要学习物理化学知识,而且还要注意与药学问题相融合,懂得知识的灵活应用。这已不仅仅是期末突击复习所能获得的,必须着重于平时的学习培养。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必要开展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打破以往教师课堂满堂灌、期末一考定成绩的传统模式。近年来,学校下大力气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融合了PC端和移动端(手机APP),既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平台,又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物理化学课程组综合利用该现代网络教学平台,对物理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革。

2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

为了建立公平、公正、全面的科学评价体系,我们首先以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调研,了解学生对考核方式改革的意见。通过调研,学生对改革“期末一考定输赢”的考核方式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对如何进行改革,学生的意见总结归纳如下:(1)考勤签到须计分,因出勤率体现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2)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参与有得分;(3)平时考核形式应更丰富,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权重,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组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现代教育技术,我们最终形成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新体系:过程性评价(60%)+期末考试(40%),如图1所示。借助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同步互联的手机APP学习软件,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电子档案,每一次考核都有相应的记录,可充分显示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

(1)考勤签到(5%)。教师通过考勤,可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利用学校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建立了物理化学课程网站,开通了授课班级,导入了学生名单。教师和学生利用手机APP软件可以直接登陆课程网站,进行互动教学。通过手机APP,教师可当场发起多种形式的签到,学生用手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签到即可,这大大克服了传统的纸质点名考勤效率低、时间长的缺点,而且历次签到考勤均记录在案可查,对缺课学生教师可予以关注并及时反馈沟通。

(2)随堂测验和抢答(10%)。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准备一些小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当场展开随堂测验,通过做题来强化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手机APP上可即时发起测验,教师只需输入题目,设定好答案和答题时间。测验发出后,学生用手机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系统可自动评判和计分,教师在手机上可以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和分数,这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在手机APP上当场发起抢答,对参与抢答的同学进行积分奖励。比如在表面现象这一章,我们引入一些实例作为抢答题:“荷叶为什么出污泥而不染?雨伞雨衣为什么能防雨?农药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实验室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抢答热情。此外,为了减少课堂上输入题目的时间,我们事先在课程平台上完善了物理化学题库,这样在课堂发起测验和抢答时,可直接从题库中选择题目,节约课堂时间。

(3)分组主题汇报(15%)。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小部分教学内容或与之相关的知识作为自主学习的主题,要求学生分组,选定某一主题,围绕该主题完成资料查阅、PPT制作等准备工作,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主题学习情况汇报。比如在讲授熵增原理时,我们将知识点扩展到了“负熵”和“耗散结构”,然后给出了三个相关的讨论主题“熵增原理在生命体中的应用、熵增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熵增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教师在手机APP软件上创建这三个主题的分组任务,学生通过软件选择分组并接受任务。汇报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内容、PPT制作、讲解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手机上给予组员评分。分组主题汇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4)作业和章节考查(30%)。课后作业和章节考查是必要的考核手段,通过作业和章节考查,学生可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教学调整。传统上上交作业和进行考试都是纸质的,教师要出题出卷并评改计分,费时费力,造成很多教师不爱布置作业和进行平时考查。现在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可随时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作业和考试。对于客观题,设定了答案后,系统还可自动评改计分。比如化学热力学部分共有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和化学平衡。每章讲授完后,我们都会在课程平台上该章的作业,作业从题库中抽取,并附有答案解析,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APP完成作业后,可查看自己的分数和错题解析。热力学部分讲授完后,我们还会针对热力学部分在课程平台上一次章节考试,用于考查学生对热力学知识点的总体掌握情况。通过平时作业和阶段性考试,可以做到随学随考,从而避免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的陋习。

(5)期末考试(40%)。期末闭卷考试,是课程考核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复习,接受期末全面考核。期末考试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物理化学期末试卷命题,我们坚持基础知识占70%,综合提高占30%,而且所出题目尽可能与药学相关,比如热力学部分尽量选用具体药物合成路线求算热力学变量的题目;相平衡部分尽量选用跟药物分离纯化和药物剂型设计改进相关的相图;动力学部分尽量选用通过半衰期计算给药时间、判断药物的有效期和稳定性等相关题目。这样出题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也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

3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物理化学由于内容庞杂、概念抽象、逻辑性强、推证繁复[6],使得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枯燥乏味、难懂难学。以往的物理化学教学“重教”而不“重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沉闷,教学效果欠佳。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逐渐走进课堂教学。借助于学校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同步互联的手机APP软件,我们在建立物理化学课程网站的同时,也对物理化学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以此促进教学相长。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软件,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我们在课程平台“讨论”版块上了一些讨论题和思考题,用于对课本知识点的引申及开扩思维。学生参与讨论留言,教师可回复点评。在手机APP软件上,学生可以单独给教师发送信息,教师可回复解答。而在班级群聊里,同学们可在群里互相讨论,畅所欲言,教师也可在群里通知、答疑解惑或征求意见。通过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的师生角色定位,建立了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共学关系[1,9-10],师生情感充分沟通,师生关系和谐,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从药学专业2017级开始实施,对比2016级学生,物理化学的平均成绩和合格率都显著提升,且高分段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手机APP对学生展开简易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2.6%的学生认可考核评价新模式的标准设置;88.9%的学生认为这种课程考核模式更为公平、公正;83.3%的人认为这种考核模式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考核模式的不足之处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目前在药学2018级、2019级的教学过程中正逐步调整改进。

4结语

基于网络技术的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新模式的构建,在监测学生学习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交流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学生的参与是过程性评价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并告知学生积极参与。另一方面,虽然有了网络技术的支持,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过程性评价涉及广、细节多,仍会占用教师部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水平也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并能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提高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伍义行,胡华军,张永勇,等.药学专业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3,29(3):1-4.

[2]唐树戈,牟林,郑其格,等.高等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5,38(3):81-83.

[3]赖雪飞,谢川,龙沁,等.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化学课程评价探索[J].大学化学,2016,31(6):16-20.

[4]李国林,张晓妍,宿琳媛,等.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型大学应用型课程考核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7(3):86-90.

[5]欧阳跃军,唐莉莉,吴峰,等.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广州化工,2015,43(24):212-214.

[6]傅贤明,李春来.两类不同专业背景物理化学教师教法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8,24(6):16-17.

[7]傅贤明,李春来.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61-663.

[8]傅贤明,魏金婷,阮丽琴,等.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2):94-96.

[9]欧阳跃军,唐莉莉,吴峰,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考核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37(6):18-22.

[10]曹小华,雷艳虹,严平,等.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6):15-17.

作者:傅贤明 许丽兰 郑瑶滨 卢诗 陈健敏 单位: 莆田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