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技术教学论文(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技术教学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技术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时,要正确处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要合理取舍网络上的教学信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要遵循四个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理性思考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资源共享、交互性强、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等特点和优势,正逐步赢得教师的青睐,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教学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的视野中。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滥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倾向,为此,笔者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1.要正确处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直观、形象、有趣的呈现方式容易获得小学生的认同,于是很多教师只要上课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至于多媒体技术课堂中运用的实效性如何则不作考量。其实不管在什么时候,多媒体技术永远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它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有了网络技术,便抛弃所有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轻松达到的,就不一定要赶时髦地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在探索网络支撑下的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无视各学科本身的特点,将课堂上成电脑课。

2.要合理取舍网络上的教学信息

网络上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教育的天地。但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逸斜出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在教学之前,教师应拿出一定的时间,首先从网上去搜寻、筛选,整理出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信息,并下载储存在易查找到的地方,供教学时所使用。

3.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宜进入网络教室,教师应善于取舍,有时甚至要“忍痛割爱”。如在语文课中描写名胜古迹的课文,由于Internet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比较适宜开展网络教学。其他如写人、记事、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之类的课文,如果不是特殊需要,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样能实现教学目标,就不必采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

4.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大多具有教师控制下的操作演示、教师操控下的学生操作、学生操作情况下的转播、学生单机操作、个别练习等功能。充分挖掘系统功能,将其整合在一起,是一堂网络教学课在技术上的关键所在。必要的课件广播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有利工具;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必要步骤;学生操作下的转播则突破了前后座位的相邻概念,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单机操作、个别练习又能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把握好各种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5.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实现和其他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录像等)的优化组合。所谓优化组合,就是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使现代教育手段的形象性和文字内容的抽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鉴于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正确选择的原则。所选择的教学媒体,不但要能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而且还必须真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选择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动片效果比静片好的就选择动片,投影片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的,也不必非要动用录像、光盘。有些录像片的内容同教材文字内容并不吻合,教师在选择时要舍得“忍痛割爱”。例如,课文的朗读录音,有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通话基本功扎实的教师在课堂上指导时,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自身有感情的朗读,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2)图文并茂的原则。图像和文字是彼此联系的,在教学中,只有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联系,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文字教材的内容,抓住重点,紧密结合画面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文字教材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在语文课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画面出示母亲清晨、傍晚等时间为一家人奔波劳碌的形象,教师深情地旁白:“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做早餐了;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晚餐忙碌;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还为我们检查作业,晚上为我们盖被子……同学们,这就是母爱啊!”至此,学生对母爱的感受一定会至真至切。

(3)视听结合的原则。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有助于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如在语文课教学《东方之珠》第二自然段时,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媒体演示海滨沙滩的美丽风光,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及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仿佛将学生带到了香港海滨那迷人的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海浪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4)适时适量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出示什么媒体,先演示什么,后播放什么,时间多长,以哪种媒体为主,哪些要重复演示,等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周全,切忌为追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无限制运用媒体,以免喧宾夺主,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益。

作者:徐建威 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心校

第二篇:工作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要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岗位职能论证和专家会谈,形成专业课程结构,然后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教学规划。基于工作过程的这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包括基础教学、课程实践设计,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做好职前实践训练,避免能力不足和经验缺乏导致的职业岗位能力难以适应工作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过程;专业教学

1.引言

在中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点相对较晚,基础薄弱,而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市场经济的强大支撑和重要的经济领域。也因为这个原因,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结构更加需要专业开设学校科学规划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理论课程的教学到理论课程的实践,以及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的培训都要求学校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地规划教学和指导。目前在我国高职类学校的教学中更加地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型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加符合高职类学生的教学需求,也符合社会这类技术工种人员素质的需求。工作过程的定义来自于企业的内部流程,它是指企业为完成一项工作来获得工作成果从而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程序。在企业中,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重大项目的庞杂都要求多个工作过程,这些工作过程构成了产品和项目的工作过程体系。学校采用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系统的教学领域和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

2.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内容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围绕经济发展的主题,以市场经济改革和教学改革为内在动力,紧贴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积极促进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在研究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问题上,研究人员必须先弄清该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整体架构。在企业的需求角度上看,优化的课程结构应该涵盖基础的理论教学,包括基本的网络架构,局域网的管理,网站建设,数据库的核心管理技术,数据维护,多媒体办公等基础的理论课程。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当注意承接市场的需求和以往教学的有益经验,切实掌握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确定行业岗位的分布和技术要求,多方面地考察和分析论证,与专业老师探讨教学的细节和教学任务,系统地整合和构建课程内容,从而形成系统性的专业、课程标准和本专业的课程资料,然后初步完成对应的教材、课件和考核方案。

3.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定位

针对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学校应当有明确的定位和专业特色引导作为连接市场化教学的支撑,科学的管理、规划和课程设计是首要的前提。高职学校务必围绕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面向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市场要求和市场发展,深入了解网络技术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技术和维护技术,根据这种工作的过程,学校方面应当不断地完善机制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实践制度,帮助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趋势挂钩,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见闻。营造学生全面夯实基础,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学习习惯。另外学校对老师的定位也要很明确,否则不利于专业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甚至会影响专业老师的教学方向和专业知识深度教学的规划。还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产生阻碍,对待这些问题,校方务必重视学生的岗位能力发展,从职业内容,行业通用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几个方面上不断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基础技能,拓展职业技能,深化自身核心技能。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训课程,严格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针教学,敦促学生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踏踏实实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目的。

4.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学科,它是以理论知识为首要指导,以实践为依托的基于现代硬件的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高职生的培养上,这一类学生的针对性很强,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问题,校方更加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4.1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

实践教学必须配备完整的教学文件,辅助教学的资料,人才培养的计划,课程标准,考核内容和考试题库。其次是完善的教材、课件和案例。还得注意的是实训场地的投入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包括一体化的教学器材,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除了硬件的支撑,还得需要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基本教学手段的指引,软件系统的指导,搭建网络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基础条件是老师进行实践新教学的前提,也是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关键。

4.2专业实践教学的要点

针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老师要把握方向和其根本的要素,那就是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工作内容挂钩,以实际的案例做为教材是最好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与企业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设计。优秀的课程体系设计有利于教学策略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补充,以企业网络技术的运行项目为载体,驱动网络技术的配置和工作过程细化研究,可以全局指导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4.3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

面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学校的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市场的要求。尽管如此,高职生在学校的专业技术实践依然相对片面,难以促进学生岗位角色的转变。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未能及时转变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改革中学校更应该正视这种问题,创新教学方案,周期地进行技术探讨和技术交流,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进行专业教育信息反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奠定基础。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行业规范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明确,实践型的技术人员是企业的内在动力和企业革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学校在培养实践型技术人才时应当重视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学生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和岗位技能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意识,实时将自己作为企业的技术人员带入到不同的技术实践中。夯实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积极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直接纽带,学校应当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的力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企业需求,依次为创新方向,优化教学风格,逐渐积淀教学和学习风气,模拟营造企业岗位的氛围,让学生深刻理解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意义,为社会培养更多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方,张学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12).

[2]张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1).

[3]周海泉,何筱敏.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

[4]杜庆平,陈路.从技能竞赛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作者:董其维 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了应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要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在分析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了国内新课改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以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教学目的,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通过对其应用现状的分析,有利于实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高效发展。

第一,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性的口语练习。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飞速发展,导致班级学生数量过多,而软件、硬件设备过于传统落后,无法及时跟上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脚步。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逐一的口语训练活动,从而使得每个学生的实际锻炼机会得不到保证,很难在短期内提高其口语运用水平。[1]

第二,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了解。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依然运用教材内容作为主要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单一的注解、翻译,难以调动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无法理解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难以发挥,学生无法置身于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在课堂中所学的口语交际知识得不到实践,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始终得不到培养。[2]

第三,在大部分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停留在教学材料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单一的造句与复述的学习活动。缺乏构建相应口语教学情境的意识,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难以形成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阻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学生之间缺乏口语交流的合适平台,难以提高自身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中,没有对学生的语法、语音等问题及时的纠正与评价。学生的口语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其学习信心逐渐下降,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阻碍了高职英语口语的教学进度。[3]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随着高职院校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同时,利用其技术优势,改善自身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第一,传统模式下的英语口语教学,只单一的对学生展开复述与造句形式的口语练习。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模式上更为趣味化,能够使学生脱离被动性的学习地位,做到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在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对图像、文字、声音及教学内容展开高效的整合,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在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置身其中,拉近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口语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存在密度高、节奏快的特性,在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密度高在于增加学生的口语实践机会,拓宽其实践范围,节奏快主要指的是,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有效加快教学节奏,加强口语、语法、词汇等方面转换的紧凑性。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展现英语教学内容。在最大程度上拓宽教学知识的信息范围,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通过对和谐、趣味性教学氛围的构建,全面提高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三,一般来说,交互属于沟通与交流。在口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人机交互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结合屏幕上方提示的内容,展开相应的口语对话练习。人机交互属于计算机工作形式的一种,学生可以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对自身的英语语调、发音等进行校正练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人机交互的教学优势,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分层式教学。借助于不同层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五,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率,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要提高对培养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突破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难点,为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新课改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甦,韩薇.多媒体辅助下的高职职场英语口语教学[J].华章,2013(10):226.

[2]张瑞珏.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职英语口语教学[J].校园英语(下旬),2015(10):97-97.

[3]胡小礼.多模态视角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上),2015(11):123-124.

作者:闫哲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中“一体化”教学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一体化教学已经被逐步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书面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此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显著的成效。阐述了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应用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良措施,旨在为我国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尽一分微薄之力。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课程改革

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将教学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能够更具体、更形象地了解一体化教学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改善我国教育、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一体化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当前,由于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较差、实际操作能力低,不能将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产生了所谓的“高校低能”的说法。针对此种现象,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全面、技术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国将一体化教学引入到高职院校之中。这一教学方式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师教学的方式,从以前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方式。开展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形成知识与技术操作为统一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地应用于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更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不仅基础知识雄厚,同时专业技能也过硬。因此,可以说一体化教学不仅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还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新、更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同时,以高职院校作为试点,引入一体化教学方式,也能对众多高校起到借鉴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能力不足

很多教师只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涉猎,能够进行很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但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以理论为辅、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仅仅通过知识的讲解(例如,计算机硬件概念、软件概念、实现网络技术涉及的共享功能等),会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涉及的专业词语较为晦涩,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学生了解和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另外,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质量,不考量实际操作水平,在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中,不仅没有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还闹出很多笑话。例如,在北大青鸟的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一位在进行课堂讲解后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中,就误将电缆当作了光纤,与两台计算机进行连接,结果不但没达到教学效果,还差点将两台计算机引燃。这就是教师动手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此种现象不利于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开展。

(二)学生兴趣不足

在一体化教学中,如果不形成很好的教学互动也会影响一体化教学的效果。部分老师具备基础知识理论,还拥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却使学生很难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兴趣。没有良好的兴趣养成,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更不会形成有效的教学互动;没有有效的教学互动,就会使教学与实践相分离,从而影响一体化教学顺利地展开。

(三)教材缺乏一体化

目前,一体化教学已经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展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众多,但却缺少一体化的教材辅助教学。现有教材中,对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有明确的介绍,并有多年的知识理论做后盾。然而,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学生加以指导,因为教师掌握的实际操作经验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弊端,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操作方法作为借鉴,这也是现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应及时对教材进行完善,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四)就业困难

虽然高职院校中也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学生也能够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但很多学生却被挡在了企业门外。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找工作难,就业难,是我国多年来存在的普遍现象。很多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很多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也因为只注重企业自身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拒绝接收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对工作的自信心,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更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目标起到消极作用。

(五)缺少实践场地及设备

实践操作过程,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另一重点,不过,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一体化教学认识不足,虽也进行了教学设备的配备,但却远远达不到开展实践操作教学的标准。同时,院校领导又将资金更多地投入校园及校舍的建设中,使教师在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过程中,学生缺少计算机,不能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甚至有些院校缺少进行实践操作的微机室,使学生虽有学习的兴趣,但却缺少实践的工具,也会慢慢地淡化兴趣。此种情况的出现,会使学生无法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更会使学校无法完成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三、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一)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很多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做如下解决。首先,学校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培训,锻炼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动手能力。其次,通过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可以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将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教师安排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并为他们安排“师傅”,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会的地方可以由“师傅”进行讲解。再次,可以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去电脑科技城参加志愿者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技师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实践操作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兴趣

为使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开展,必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书本知识较为枯燥和晦涩,这就需要利用实践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清华同方北方职业分校,在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前,就开展了一次“网络技术创新发明会”,会上请来了很多在清华同方工作的员工,这些员工都将自己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创新和发明展示出来,并进行功能的讲解,使这些在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同时还有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还对有些发明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即将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使他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学校在学期结束后的统计可见,这批应届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较往届学生有明显的加强和提高。

(三)一体化教材的应用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对于一体化教学来说,一体化教材更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切实针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有基础知识的部分,还要对实践操作能够加以指导,这样的一体化教材才是完善的。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体化教材中,对理论的部分可以参照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教材进行编写,同时,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在基础理论之后,要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涉及的计算机拆装、网络平台搭建等类型实际操作步骤和流程图及线路图,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部分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对实际操作流程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样教师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时,对计算机与网络平台的构建等知识就会印象更加深刻,对自学中遇到的难点也能迎刃而解。因此,对于一体化教材应当尽早地投入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中。

(四)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

为有效地改善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使学校与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将课业已经结束但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推荐到相关专业的合作企业内进行实际操作学习,这样企业就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对实习的学生有一个前期的全面了解(专业技术能力方面、为人处世方面等)。通过了解,与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并与学校沟通用人事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则在实习期结束后返回学校,这样,企业就达到了在不影响企业效益的情况下合理引进具有较强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对于没有录用的学生来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在其简历中列出:在某某相关专业的企业内进行了培训与实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他们找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对于学校来说,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下一年的招生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完善学生实践场地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二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完善的一体化教学。因此说,完善实践场地的建设,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立与课程有关的计算机室,并对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网络设备等进行有效配备,同时建立相关的图书室、物理实验室、多媒体室等,形成一个完整且完善的学习与实践场地。只有这样,才能从学习和实践的两个方面入手,找出学习与实践中的错误与不足,才能真正做到“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理论是支持实践的基础。”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共同完成。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但要对知识有很高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学校的要求是,要进行教师资源、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相关设备的大量投入,使一体化教学同时满足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一体化教学成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方面立足。

参考文献:

[1]张学文.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网络与信息,2012,(11):53-54.

[2]于丽.研究型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3):90-91.

[3]陈功平,王红.“一体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07):79-86.

[4]周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海峡科学,2011(12):71-73.

[5]江卫星,李汝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1(6):98-100.

[6]李小琴.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成效[J].科学咨询,2014(8):68-69.

作者:唐朝平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用性的技术,对应用和实践有较高要求,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应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改革。笔者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提出了相应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革;项目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结构以及实现技术,最终目的以培养学生配置网络、组建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和网络维护等实践能力为主。因此,笔者以项目为依托,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革。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现总结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理论教学比重过大,缺乏实用性

该课程在早期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设定比较模糊。在教学中,该课程所占学时总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4学时,实际操作只有18学时。这种课程设计延续了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计,偏重理论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只注重灌输相关理论知识,却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动手操作。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接收抽象的、缺乏实用性的知识,对将来工作没有太大帮助。

1.2教材过于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

本课程教材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选取的理论知识的教材,在内容方面偏重于介绍数据通信基础、OSI网络体系结构等,而在实际应用中,公司或者企业都注重实际搭建网络、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交换机等的设置。基于此,这些教材知识已稍显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发展。

1.3实训环境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网络传输介质的制作、局域网的组建、网络配置等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这些操作都要求具备较完善的实训设备,实训设备的缺乏以及不适用的实训环境都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直接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以项目为依托,对课程进行整体改革与设计

为适应高职教学目标和要求,现以项目为依托,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2.1改革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行业的调查以及对相关工作岗位的了解,对该课程的总学时进行调整,将原有的72学时变更为36学时,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学时的比例更改为1:1,即理论18学时,实际操作18学时,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配置进行操作。其次,在教学中,将课程学习的主要场所由课堂转移到计算机网络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教、学、做、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网、建网、管网、用网”为主线,引导学生完成网络技术的工作项目,充分参与整个项目运作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完成从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学习,在真实的实践任务中完成职业能力的提升。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开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与广州中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在新的培养方案上加入企业课程,由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以企业的视角对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之外,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学习,让学生深入企业,感受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状态,在工作实践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2.2教学内容重组

遵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能力培养规律,将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模块化重组。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基础和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及其配置、Internet基础与接入方法和网络安全。五大模块共分为九个单元,具体安排见表1:这九个单元的知识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给出具体任务书,配合应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3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以项目为导向,按照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对网络技术课程进行安排与设计。在实训前要求学生明确实训目的与任务、了解相应的应用情境、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测各种可能性。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实训项目,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分工和协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项目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对该课程采取“五步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由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一步进行效果展示,吸引学生眼球;第二步进行效果剖析,重点讲解;第三步开始项目分组,学生进入动手操作阶段;第四步进行交换测试,检验学习效果;第五步总结点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

2.4课程考核改革

本课程将在原有的使用传统纸质试卷的考核方式上加入实践考核环节,将考核重心由理论转向实际操作,由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转向对职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对课程的考核体现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结语

在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多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及实训环境等方面的探索与改革,端正了学生学习态度,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充分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认可。通过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也对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许金普,徐鹏民,孙晓梅,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

[3]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邢英俊 杨春丽 单位: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