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分析(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分析(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分析(10篇)

第一篇:论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取向,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实施开展素质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须,也是新世纪对于人才的一种全新的客观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加强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本文就是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合格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联系教材,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一、引言

素质教育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初中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落实素质教育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所在。本文主要是从几个方面简单分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帮助学生建立合格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因材施教”开展素质教育,就从最基础的做起,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育方式,比如在课堂上时,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提出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要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让其他学生参与到中间,积极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之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读课外书籍,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闻。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或者教师对于他们进行课外辅助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不仅解决课堂上的问题,针对课外知识也多加提问,巩固他们的知识,让每位学生的知识达到饱和状态。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目标,让有潜力的学生也能够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兴趣爱好是学生活动中最现实,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实现自我感觉、追求新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驱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成果。在教学中加入情境化教学,实现愉快的教学,渗入生动多样的表演形式,使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从活动实践中产生的,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发生变化。但是学生的年龄和阅历不足,兴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不能只片面针对某一种活动产生兴趣,对其他活动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学生向多元化的活动中发展,并且强化自己的兴趣爱好,促使自己的个性成长。

四、紧密联系教材,渗透教育

在教材中的大部分章节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是很明显,但是结合知识来分析,在教学这部分内容里面,就可以将素质教育渗透到知识授权之中,这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

(一)在物理基础知识上进行课堂的渗入

教师在讲述测量这一章节的课程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比如时间的测量,要求学生守时、惜时,在运用中,用大量的图片来代替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育学生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教育,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实验过程中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做事,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五、加强学法指导

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思想工作也不断进行更新,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加强学法的指导就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将教师的教学课堂改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掌控。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需要学生的强力配合,注重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六、优化感情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重视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个人品质、价值的定位,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样也有助于自身个性的成长,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七、结束语

从上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首先需要具备素质教育的意识,只有教师本身真正地领悟到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教师才能实现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养,为培养社会全能性人才而努力。以上提到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不需要面面俱到,牵强附会,只要教师能够根据需要作出周密的计划,主动培养,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霞.小议在初中物理启蒙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1998.

[2]王宏鲁.略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李文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9.

[4]吴广慧.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夏燕.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作者:张荣水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崇贤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多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能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物理教学符合新课标利用生活学习物理的理念。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要学好物理知识,就要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多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辐射式”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分别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寻找、探索和这个中心知识点有紧密联系的多个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例1在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的“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内容时,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知识点后,为了增强学生对杠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在工地施工中用撬杠来撬重物”这种现象来创设以下的多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当利用相同的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如果在相同的地点但用力的方向不相同时,需要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呢?问题情境二:当利用相同的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人们既可以向下压撬杠,又能向上抬起撬杠,在运用这两种方式时,哪种方式会更省力呢?问题情境三:当利用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为什么使用的撬杠越长,撬起重物时就越省力呢?在探索这几个问题情境时,需要学生找出各种情况下的支点,画出不同情况下力的方向和力臂,要进行对比、计算哪种方式省力,通过综合分析杠杆的运用条件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利用杠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知识的积累是人们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在初中物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探究精神。运用生活现象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循序渐进又相互关联的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问题,科学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学习,从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例2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摩擦力”这节内容中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条件有关系时”,可以创设如下两个教学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同学们在骑自行车时会发现,车子的脚蹬子、车把上的橡胶套这两个地方都有凸起或凹陷的花纹,做成这种样式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情境二:当我们用一个车子拉东西时,装满东西的重车要比空车费力气,这能说明摩擦力与物体重力有关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掌握了影响摩擦力的条件后,可继续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三:当我们在地上推一个东西时,比较省力,假如把两个相同的东西并排一起推时就很费力,这能说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积有关吗?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三,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兴趣,启发学生对摩擦力应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再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就能最大限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物理求知动力

要提高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求知动力,教师可利用多种方式来创设具有悬念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一是运用生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新颖吸引人的方式来创设这种“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想回答问题而又不知道答案的急迫心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3在学习“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的导入新课环节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悬念”问题情境:当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候车时,会看到站台上划有一条白线,所有乘客都必须站在白线的外面。如果站在白线以内列车开进站时会非常危险,大家想知道为什么人站在白线以内会非常危险吗?在同学们都想知道“真相”时教师导入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带着“悬念”进行学习,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动力。二是运用趣味性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对任何悬念问题都想知道其原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例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当你在路上不小心踩到西瓜皮时,身体为什么会向后面倒,而当你跑步时不小心被东西绊倒时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前倒?运用这两个有趣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动力。总之,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运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04).

[2]贾天奎.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5(03).

[3]赵东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12).

作者:唐舟 单位:福建省福州日升中学

第三篇: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摘要:物理课程改革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展开物理实验教学,对于课程目标的贯彻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在生活环境中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回归初中物理教学的本来面貌,最终实现物理教学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下面笔者尝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生活;课程资源;物理式教学;实践

初中物理课程以实验为基础,离开实验资源无法展开物理教学,然而如果仅将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界定在学校配备的资源上,那么无形之中就为学生全面发展设置了“瓶颈”,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只会看到陌生的仪器以及各种有待验证的公式和定律,然而物理学需要和生活、经验连接,才能达到其效果,因此必须拉近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物理教师应该善于站在物理学视角审视周围的环境,从生活环境中注意挖掘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建丰富的物理学习环境。

1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学习活动与生活脱节

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现行教材个别地方和学生的生活是存在距离的,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解决问题,同时现在物理教学中多数教师始终在坚持“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需要在知识完整性的基础上理解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学生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但是如果将熟记教材知识点作为目的,很明显背离了现阶段学习物理的意义,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是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建立物理思维。生活资源可以为物理教学提供大量资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其作用逐渐凸现出来,所以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对各种生活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1.2物理知识仅停留在表面认知上

当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单纯重视学生最终的成绩,然而这种评价标准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物理课堂教学明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直接造成了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化与机械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失去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大量的强制性物理训练也显得完全没有必要了。另外,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物理知识都是在被动接受中获得,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仅停留于表面,面对一些陌生问题、复杂问题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束手无策,不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2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2.1提升教师自主开发生活资源的意识

上文提到当前很多教师都没有形成自主开发实验资源的意识,多数学校领导对这方面问题也并不重视,然而大量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表明,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资源以及我们身边的物品展开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发挥实验室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领导及教育部门应该转变认识,从经济上、制度上及政策上支持教师与学生开发实验资源,激发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热情,不断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2提升教师开发生活资源的能力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物理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及技能的责任,同时还要将学生的生活资源与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关注时下的生活感受,从而未学生终身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验资源与这一点是非常符合的。所以应该使广大物理教师清楚这一点,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及方法上的引导,特别要注意的是,应该加大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从生活中创造性的开发实验资源,将生活中的资源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

2.3利用生活资源展开典型案例分析

刚开始学习浮力时,大部分学生会感觉浮力产生的原因比较抽象,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这种情况下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将一个可乐瓶去底,取一个乒乓球、一个水杯、一根小木棒、一块玻璃片以及适量的水,教师走入教师时首先提问:同学们,大家说一说乒乓球放进水里会浮在水面还是会沉到水底?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们会异口同声的回到:会浮在水面。然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谁能尝试一下让乒乓球自由的沉到水底?这个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说自然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整个课堂也会随着这个问题的抛出变得活跃起来,一些学生主动要求上台尝试这一猜想,但是最终都是失败而归。这时教师从容的进行演示,将球放入倒置的可乐瓶中,瓶口被乒乓球堵住,然后利用小木棒轻轻的将乒乓球顶住,然后快速的向瓶中加水,一直到将球淹没后拿开小木棒,这时乒乓球果然并没有浮起来。在学生沉浸于惊奇的状态时,教师利用玻璃片将流水底部堵住,过了一会儿球又浮了起来。实验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前部分由于乒乓球没有了水向上的压力,因此浮力自然消失沉到底部,后部分利用玻璃堵住瓶子底部,有了水以后自然有了浮力,这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从生活中开发教学资源可以为新教学理念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希望未来的工作中,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可以调动周边的一切有利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将实验资源的开发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凤珍.蓝色与绿色的交响———山东半岛蓝色文化资源与烟台市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12-114.

[2]李玉峰,刘岚.新疆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74-80.

[3]何蓁.2007年湖南省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9:105-107.

[4]周通洲.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6:276-277.

作者:彭召强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张庄中学

第四篇:单元考试错题管理中初中物理教学运用

摘要:近些年来,错题管理更多运用于物理学科的日常教学,同时也体现了错题管理的实效性。从单元考试的角度来讲,错题管理应当占据关键的位置。通过运用错题管理,师生就能在相互配合的前提下纠正错题思路,避免后期在物理测试中出现类似错题。因此针对物理教学以及单元考试而言,应当更加关注错题管理。

关键词:单元考试;错题管理;初中物理教学;具体运用

在初中学科体系中,物理学科占据了核心性的位置。然而从现状来看,很多初中生在面对物理学科的单元测试时,通常都会感觉到畏难,这是由于初中生频繁出现各种各样的错题。如果能够运用错题管理,就能让初中生认识到错题根源所在,通过自主探究来归纳防止类似错题的可行思路。因此,错题管理与物理单元考试需要实现全面结合。

一、错题管理的重要价值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初中生都觉得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较大的,对此甚至怀有惧怕或者厌倦的心态。受到上述心态带来的影响,很多初中生都无法意识到出现错题的根源,以至于单元考试出现了反复性的错误。因此可以得知,针对物理学科的错题管理有必要予以全面强化,运用错题管理的手段与措施来避免类似习题错误,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同学们具备的物理思维。关注物理学科的错题管理,有助于帮助同学们迅速发现自身在学习物理时的各种缺陷,对于其中的知识盲点进行了有效弥补。通常情况下,错题管理都能减少初中生再次犯有相同物理解题错误的几率,因此体现了十分显著的价值。针对不同章节涉及的单元测试来讲,错题管理的宗旨就在于归纳得到特定的错题类型,然后凝练并且归纳得到完整度较高的错题本。同时,错题管理还能帮助初中生理顺物理学科的知识脉络,确保同学们在面对各种类型的物理题时都能拥有更加清晰的解答思路,加快解答速度,提升解答效率。近些年以来,新课改正在迅速推进。面对新的形势,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也实现了全方位的转型。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如果能把错题管理融入单元考试,就可以激发初中生针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在此前提下致力于完善物理学科的课堂。在开展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针对同学们常见的各类错题就要予以全面的探究,此项举措有助于归纳珍贵的解题经验,培育严谨与认真的学习心态。初中生如果拥有了错题管理的思路,就能借助错题管理来延伸自身具备的逻辑思维,针对物理学科的类似习题都能予以正确解答。

二、具体的教学运用

目前的状态下,物理教学针对错题管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从整体来看,错题管理仍然欠缺完善性,因此仍有待加以改进。受到应试思路的长期影响,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仍习惯于向同学们讲授物理学科的基本公式及定理,对于错题管理并没有留出足够时间。在此种状态下,很多初中生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接受错题管理,欠缺错题管理必需的思维模式。为了改进现状,物理教学有必要强化错题管理,将其运用于单元考试涉及的各个流程中。

(一)密切结合物理实践

问题教学法十分适合运用于物理学科的日常教学,这是由于,问题教学与物理实践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二者应当是不可割裂的。对于初中生来讲,如果能把物理习题与平日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从源头上转变自身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避免解答习题时的各种误区。由此可见,建立于物理实践前提下的错题管理具备很关键的价值,运用此种方式有助于强化认识。例如:针对串联电路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指引同学们探寻日常生活涉及的电路串联知识,进而归纳得到错题的根源,同时也拓宽了初中生具备的物理思维。

(二)关注课堂探讨

初中生在面对单元考试时,经常很容易表现为迷茫状态,针对特定类型的物理题无法迅速找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因而浪费了较多时间。然而,初中生如果单纯凭借自身力量,那么通常无法迅速归纳出可行的解题思路。因此,如果能把课堂探讨与错题管理相互结合,就可以帮助初中生探究错题的根源,对于自身具备的物理思维漏洞进行全面弥补。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各组都要给出特定类型的物理题解答思路。通过运用小组探究的模式,就能从根源上巩固同学们拥有的知识体系。

(三)开发变式试卷

在每次的单元考试中,教师都可以察觉到同学们经常做错的物理题型,针对上述的物理题型有必要制作练习卷,运用变式练习的方式来深化印象,帮助同学们摆脱错误思路。具体在设计变式的物理题时,针对其中涉及的各个题型都要予以灵活选择,在转变思路的前提下灵活应对物理题。由此可见,变式的物理试卷有利于拓宽物理思维,确保初中生拥有更为灵活的习题解答思维。

三、结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初中物理不能缺少错题管理作为必需的课堂措施,错题管理运用于各个时间段的单元考试有助于活化物理思维,同时也帮助初中生从根源上避免错题的出现。未来在课堂实践中,师生还需致力于密切配合,因地制宜运用错题管理来优化整个的物理课堂,提升综合性的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新.单元考试错题管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4.

[2]沈宵.注重错题管理,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6):163.

[3]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57.

作者:卢焕丽 单位:山东省宁阳第九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目前的科学教育需要从理论教育过渡到实践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未能跟随时展的需要步伐。本文科学概述了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初中物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结合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不足。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一、引言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科学素质对于这些国家的教育者都占有重要地位,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寻找培养教育的方法。从教育的角度上看,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而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科学的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最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科学能力又主要集中在科学探究的能力上,从我国的教育历史上看,中国的教育没能充分地集中在科学探究能力上,学生缺乏基本的探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探究性,不能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时代。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概述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老师的探究活动。在中学的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生事物和发现新规律,自己去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询问教师,在自己亲身经历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从智力和情感上实现学习的过程。

三、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

(一)探究教学未受重视

开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该将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来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很少,在这个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学生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大多数学生将时间花费在阅读教材和写作业上。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没能实现多样化,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出科学探究的精髓。

(二)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未受重视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讲解课堂知识,把所有的问题都讲清楚,没有留多余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题能力缺乏足够的训练,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没有注重创造情景化的物理问题,学生也缺乏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联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提出科学的问题。

(三)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未重视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的教学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探究性的实验缺乏。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启发性较高,探索性却不强,不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验证性实验一直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不能满足现代新课程物理实验的要求,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操作未能受到重视

初中的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且实验的本身也是学习知识、展示知识的体现。从实验的角度看,对于实验仪器的选用、操作、结果分析,都是探究学习的体现。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摸索实验,对于实验充满热情,享受探究过程带来的乐趣。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一)设置没有压力的学习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教科书中提出问题,学生来解决问题,很少会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加入情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矛盾与问题,深刻了解学习物理。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从上面的章节中,可以知道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上占据大量的时间,很少的时间给予学生自己去写作业等,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予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没能深入了解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留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三)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实验

学生在观察收集数据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明确收集的对象,记录收集对象的联系,明确收集对象的时间,关注收集的信息。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学生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出基本的物理量。

(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通过认识科学探究能力,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扬长避短,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对待科学探究,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地获得发现和改进的建议,从中获得体验,有正确的见解。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做出了一些论证和对策,但是由于时间和实验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所以教育部门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工作,也会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达到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

[2]赵小琴.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课堂环境及其对探究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吕文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4]武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模式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5]张立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打造智慧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

作者:张荣水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崇贤中学

第六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摘要: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研究.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观察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物理学的基础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引入环节.一堂课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不寻常和鲜明性,能使学生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听课投入程度,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化教学手段,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穿插生活现象,使学生轻松获取物理知识.例如,在讲“在汽车匀速行驶中,对司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时,会遇到一些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副驾驶就会觉得司机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马路上的人就觉得司机正在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运动形态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要依据参照物进行描述”的知识.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物理教材中基础概念占了很大的篇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在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时,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并适当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反馈自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方法,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物体运动的原理.比如,为什么人们踩了路边的香蕉皮会向后滑倒,而被石头绊倒则会向前摔呢?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这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可是却对其物理原理不能准确表述.教师要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人绊到石头时,脚受到石头的阻碍停止运动,上半身却会继续向前,所以会向前摔.反之,踩到香蕉皮,脚随着西瓜皮向前滑行,所以会向后倒.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惯性”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方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把生活现象有意无意地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物理原理.比如,冬天的打霜现象.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思考为什么会形成霜.通过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火箭、卫星、三峡工程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不过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公众平台了解相关资讯.比如,在观看发射火箭的过程中,会看到发射架下的“白气”,或者火箭周身所掉落的物质.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在学校学习毕竟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者:费正河 单位: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初中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全面适应初中教学节奏.在此基础上,八年级新增物理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学生整个物理学习生涯中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学好初中物理是至关重要的.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一开始因为知识点相对简单,在学习时会很轻松,也会很感兴趣.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加上其生涩的概念,会使学生越来越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从一开始做好学生的启蒙工作,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其实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不过整理成规范的文字在课本上呈现出来,从而不会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例如,在讲“参照物”时,课本上简短的语言,就把参照物的概念概括出来.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概念好理解,并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参照物概念,掌握参照物的知识点,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另一个学生在讲台下面走动或者是站立,让其他学生判断这两个学生以彼此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刚开始时,学生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我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全面,并能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亲身体验后,我又举例说明我们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相对状态,加深学生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的周围找例子,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了学生的物理学习.

二、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物理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概念相对较多,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知识点环环相扣.学生有时会因为一个小知识点的疏漏而造成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困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讲“电路”时,虽然我反复讲解通路、短路、断路这些概念,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懂短路和断路,在做题中会混淆概念,错误率较高.为了使学生清楚理解这些概念,我鼓励学生用小灯泡自己连接线路.在接好线路后,我依次演示出现短路和断路时小灯泡的情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看我操作结束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不断反复练习短路、断路的线路情况.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学生基本掌握了出现短路和断路时线路的情况.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他们动手操作,相互请教,互相指正错误,共同提高.营造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主观意识较强,小组讨论的形式,正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条件.小组讨论的课堂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讨论,在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力”时,有些学生对受力分析掌握得不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高和学习能力相对不高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划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小组划分好后,学生积极讨论,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分析,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不时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找到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我更加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世界上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志兵 单位:江苏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研究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能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物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一、分析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个性明显,自尊心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遇到学习瓶颈期时,学生一开始会不断反思自己,总结学习经验,但是随着问题的持久性,在考试中成绩提高不明显,导致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学习障碍.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激化,而是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这需要教师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篇幅的讲解,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让摩擦力这一概念更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我让大家伸出双手,相互摩擦,使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特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认为的摩擦力,带动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二、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难易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原则: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会因为兴趣自主学习,专心专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否则即使老师讲得再卖力气,学生也不感兴趣,那么教师的付出也是徒劳的.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跃课堂学习氛围.2.启发性原则.兴趣是基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发性原则正好符合这一教学目的.启发性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作为前面赘述的原则的实际应用,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符合当时的教学条件,使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也使学生“够得着”.这样,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电路”时,电路知识点相对复杂,即使学生对电很熟悉,但是转化成课本知识来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电路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电路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路,我带来了有关教具,让学生模拟接线,并动手操作自己混淆不清概念的部分.当我亮出教具的时候,许多学生眼前一亮,并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我所提出的问题对线路的影响.学生积极响应,都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不断尝试新的连接方式,尝试改变线路的走向.这样,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学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多角度思考,找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惯性”时,我手里端一个盛满水的水杯跑步前进,脚步突然停止,水杯中的水突然溢出,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坐公交车时,车突然间刹车,我们为什么会身体前倾?在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水杯在突然停止运动后,里边的水会向哪边溢出?如果我突然向右急转弯,这时水会向哪边溢出?这样的设问,轻松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悬念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生活现象.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情境融会贯通,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利用情境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商中达 单位:江苏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九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及实践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并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物理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在物理问题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和想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首先,生活对教育的需求,而教育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因为生活的需要,教育才得以延续,所以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传递的观点主要反映在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其次,教育与人类生活同步.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生长,所以对于教育而言,人不应该因为离开校园而停止接受教育.最后,生活中能将现在与将来联系到一起的方法就是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就是为了防止教育脱离社会.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丰富自己,知识的获取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该是被动地被传授知识,而应该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驱动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构建的过程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能够为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教学生活化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主要包括生活和物理两个方面.如果围绕物理这一方面进行引入和展开,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入的课题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创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引入物理知识.2.开展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之上,导致教师很难通过只言片语改变其思维方式和想法.这种单纯的语言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获得,还应该进行体验和感受,通过活动深入了解物理知识.这种活动带来的体验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添加活动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3.实现物理作业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物理作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并且作业内容往往是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物理作业生活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摆脱物理作业原有的单调泛味,在作业内容上进行思维发散,使作业与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还要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有趣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并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在数据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搜寻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类,最终针对问题得出答案,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4.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但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还应该包括科技馆以及实验室等.新课标要求课程资源的来源应该进行拓展,需要利用生活资源对以往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知识中增加生活资源,是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能将物理理论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交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开展物理实验.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一把梳子,能够帮助学生观察静电现象;一根铁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等等.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前面学习的被动者,变为现在学习的主动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对物理知识有了直观地体验和了解.总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不但要求改革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维,从传统的课本教学中走出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蒋国峰 单位:江苏宜兴市楝树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教学中追问学习的探索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扩展学生视野、掌握更多知识以及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追问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联想与运用已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追问学习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追问学习;应用探究

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追问学习的乐趣,掌握追问学习方法,领悟学习方式的思想和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勤学好问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追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传统的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缺少创新观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对物理学科的重视度不高,虽然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因此在教学上只能以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灌输教学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听、看、写、记,学习形式单一、过程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一步,难上加难。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宗旨发生改变,从物理学科教学中就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以强调科学探究、追问学习为主要方法,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意识,并在实践学习中不断重视追问学习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追问学习的利用,在源源不断的问题上,积累更多的解决方案,便能获取更多的知识量,同时对知识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追问学习的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比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分析、辩论、交流、合作等,每一个形式的运行过程都能够锻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试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疑虑,再在其他形式的学习中找到满意答案,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彻底了解的心态,提高自信。

二、追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这一节课上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追问学习为主,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观察周边事物,比如:笔袋、卡片以及门窗外的大树、楼房等物,引导学生进行凸透镜使用与不使用对比,或者利用凹透镜、平面镜再进行观察、对比等,再让学生按小组形式探讨凸透镜的作用,小结:凸透镜可以得到物体放大或者缩小的成像,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远处的物体从凸透镜中看到的像是缩小的像,而近处的物体反而是放大的像?凸透镜中的物体为什么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物体在凸透镜中的大小、正倒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等等。

2.引导学生大胆假设与猜想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凸透镜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对问题进行尝试分析,并且认识到假设与猜想在学习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是证明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自觉运用的关键,但这一环节不宜将猜想出的结果作为最终答案,也不需要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

3.学生进入分析与论证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像的条件和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像的条件。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对错误分析进行纠正。小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都是倒立的、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实像。问题: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多远的地方,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怎样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像在什么位置?此时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这个像与前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并回答:这个像是正立、放大且在光屏上得不到的虚像。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的范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交流与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从而认识到追问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学习活动,并不是要求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但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不能只为了赶进度、赶时间,否则会造成学生没有足够进行思考的余地,而草率地得出实验的结论。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当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实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曹广荣.“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6):9.

[2]邹礼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7)

作者:秦传松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