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建设融合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建设融合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建设融合发展途径

摘要: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思想孕育新内涵。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念。深入挖掘“新思政观”,在“新思政观”下着重推进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提升网络育人工作时效,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思政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系统地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报告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明确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战略部署,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新内涵。同时,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需要广大教师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定政治站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深入挖掘新思政观内涵

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就青年成长成才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内容做出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学习相关论述,领悟挖掘新思政观内涵,才能在新形势下正确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1]。要在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将其作为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指南,把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教育落实到劳动教育、实践教育之中,丰富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握教书育人内涵

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2014年考察北京大学时就提出“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后续还对教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把师风师德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师队伍。不仅明确师德要求还要把握教书育人内涵。当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是“从课堂到日常、从进校到毕业”贯穿始终的,任课教师及辅导员都要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把握教书育人内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首先要做到自身政治方向坚定、专业知识精湛,能够不断提升教育理念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代化。其次要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工作内容精细化、工作方法科学化,在日常的学生教育中能够始终秉承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工作理念。

(三)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根本工作任务,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2]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根本规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求必须“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3],在厚植爱国爱党爱校上下功夫,让学生有认同感、有责任感、有荣誉感。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在学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踏踏实实地修好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四)坚持“三全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方形成育人合力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高校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强阵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加强统筹协调社会资源等,把思政工作有机渗透并融合到各项工作之中,构筑“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育人合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大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开始渗透融合到各行各业和大众的生活之中,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为最具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群体已经从最开始的“触网”新人转变成网络“原住民”的身份,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相应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从无到有应运而生。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互联网世界是虚拟的世界,网络传播速度的迅捷性与即时性,其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和传播方式的生动性与多元性,在娱乐性与趣味性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其风险性和挑战性。网络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娱乐、知识学习、人际交友、自我表达等方面带来了新方式、新渠道,更加便利与互联,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价值观不正确和质量不高、过度娱乐化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等因素,也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上负面、消极内容的影响。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2020年初由于受到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网络平台的教育规模及线上用户成指数式增长[4]。早在2000年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就有近80%的青年学生使用互联网,最新的一项数据统计研究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已相当普及,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5]。2018年的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20~29岁这个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到27.9%,由此可见,网生代原住民的青年学生们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了解大学生群体特点,依据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手段,能更好地解决网络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我们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对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从总体上看,他们都是经过高考选拔进入大学校园学习,有相仿的知识结构和较为接近的心理生理状态;从年龄上看,他们年龄绝大多数都是在18~25岁之间;从性格上看,他们个性鲜明,关注自我,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相对依赖网络,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想法。但对于大学生群体暴露出的缺点,学者们也看法比较一致,即注重自我认知也常否定他人,渴望实现自我却缺乏动力,喜欢朋辈社交但又相对孤独,自主性强却又缺乏规划等,处于该阶段的大学生们,尽管在身体和智力水平上均达到了顶峰,但在迈向成熟的这个时间段内是充满着不稳定性的,种种特点表明他们更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而目前大学校园中已经多数是“00”后的学生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群体气质,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数媒土著”,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愿意独立思考、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善于运用网络进行生活、学习、社交等。网络发展拓宽了学习和生活的界面渠道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因为网络传播速度快,过于便捷的获取知识渠道和学习时间成本降低的同时带来“浅阅读”现象;由于经济全球化等时代特征,特别是全球化浪潮输出的利益性和融合性观念,容易把大学生带入认识误区中,会使大学生们的思想受到一定冲击,产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以上调查研究在浅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后,毫无疑问都指出了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他们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了多重影响,互联网络催生出包括网络犯罪、道德失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文化侵略、信息污染、隐私泄露、知识产权侵权、交往障碍、网络成瘾等方面的内在德育问题[6]。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风险与挑战,在党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总体规划下,思政教育者们积极应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覆盖了所有高校,各大高校都已经占领了网络育人的主阵地。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我们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尤其是应该时刻牢记“三因”,结合“新思政观”的育人内涵,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进,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以“新思政观”为引领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多次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7]并多次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我们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主线,将新思政观的思路作为开展具体工作的指南,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真正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引导学生们成长成才。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时代新人

总书记多次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和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融,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个立身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一体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体系、工作方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网络思政全过程融入“三全”育人格局

积极建立全员参与网络思政建设的工作机制,提升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做到三个“整体”建设:线下教育与线上资源整体建设、新媒体平台与传统互联网络整体建设、教师思政引领与学生自我教育整体建设,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智慧校园,实现学校、学院、学术、学风、学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的融合体系,做好学生价值观引领。全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依托学校自身历史和深厚文化基因开展网络文化节,拓展网络思政工作的宣传途径,通过建立的学生工作相关公众号,将学生组织的各种信息、活动进行整合,多角度地权威信息,关注学生成长、回应学生困惑、解决学生问题,聆听学生心声、记录学生生活,建立以学校平台为依托、学院平台为分支的一体综合性“校园网格网”,从而真正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网络育人新格局。

(三)利用网络创新思政课,推进线上教学改革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利用网络平台推动“互联网+教学”改革,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型校园。通过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打造专业类在线课程,实行线上网络教学;另一方面打造德育类在线课程,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全面的课程种类,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融合,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使传统课堂多了一分新活力,也更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线上校园网络平台阵地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学生

做好线上校园网络平台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将日常教学、思政教育整合到校园网络平台阵地。结合实际需要建立多终端的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电脑端与手机端的融合、校园内部自助机器与线上网络服务大厅的融合、教师端与学生端的有机融合,在方便学生日常需要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校园网络移动平台阵地的建设,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时而进。

(五)坚持底线思维,严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线

第一要及时关注网络信息,设立专门的网络建设维护队伍,实时关注各种新闻事件和校园网络动态,对相关的信息提前做好预判以及相关预案的制定,做好相关准备并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第二,要有引导积极正向舆论风向的能力,要积极回应学生们的问题,解决学生们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线上沟通与交流,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第三,要能做出正确引导,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主旋律引领,对于校园榜样和先进的事迹要加大宣传力度,在问题发生的同时,要第一时间根据舆情做出正确的积极引导,做学生可以信赖的网络信息窗口。第四,要在平时教育引导学生提升网络素养,让学生具有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信谣不传谣,在网络上下都要做一名有道德有素质的遵规守法大学生。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智慧网络校园平台建设,促进教学与网络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够符合新时代要求和需要且与时俱进的信息化队伍。进一步加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提升网络素养,引领广大师生弘扬正能量,争做好网民。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效果,创作深入学生日常生活、贴合学生日常思考的网络育人作品,运用相关平台,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将学风建设、创新能力、就业服务、困难资助、心理关怀等方面进一步细致化、便利化、日常化。在“新思政观”内涵的不断引领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提升网络育人和思政教育时效,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作者:夏梦遥 刘卓群 单位:黑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