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预科教育中网络教育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预科教育中网络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预科教育中网络教育的影响

【摘要】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它使新型教育——即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成为现实。网络教育即远程教育,是指跨越地理空间进行活动。远程教育涉及各种教育活动,包括授课、讨论和实习。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极大地增加了进行远程教育的可能。但如何更好的让它们为教育服务,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网络教育;成果;影响;指引

互联网是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将是人类融入信息化生活的高速公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创新和发展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方法、交往模式和思维方式,网络教育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我们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要跟紧时展的节奏,就要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达到提升教学目标。但我们也需要克服网络教育带来的许多弊端,为学生学习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1网络教育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可以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网络教育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来完成学习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而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去发现与了解世界。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是有它的局限性,只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互动。预科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少数民族,由于地区经济的差距,他们的学习基础比普通的学生稍微差点,在传统的教学时间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要使他们适应未来大学的学习,就必须要及时弥补差距,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在业余时间学习。互联网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网络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网络教育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老师通过网络来布置作业,网络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效率,学生可以将知识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接受最新的社会信息,在网络时代,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是避免网络不良影响、弥补网络行为隐蔽性缺陷的最好办法,同时也提供了强化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很好的机会。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当前,网络教育的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们有能力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师生共同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网络教育改变了原来教学模式中只围绕老师的被动学习,学生通过知识的提升和独立思考,可以更好地与师生进行互动,使学生从简单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提升、自主创新。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老师要为学生指导方向,去发现学生的优势与特长,给预科生自由思考和讨论提问空间,充分激发预科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2网络教育的一些问题

网络教育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于不发达的水平,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弊端。

2.1网络教育没有与人的情感沟通

传统的教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生动情境,营造浓厚氛围,激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而学生们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学生是独自面对相对虚拟的空间,很难有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网络教育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改变。

2.2网络教育会让学生产生封闭

由于是新事物。网络教育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考,网络教育的质量都不到有效保证,有可能会比传统教学更为低效,网络的信息量极大,仅仅是获得简单的信息,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增加孤独感,降低人际交往能力,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2.3网络教育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

长时间的网络学习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面对一个电脑,长时间的接触会使眼睛干涩,疲劳;长时间使用电脑时,不正确的姿势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视力下降和颈椎、肩椎的疼痛,使网络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尽管网络教育具有各种各样的优势,人们从心理上和身体上对它的适应,需要对他们有一个认知、使用、热爱的过程。

3结语

总之,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人们将通过网络继续接受教育,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网络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给每个阶段的人提供共同的交流平台,提供可持续的教育资源。据有关专家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的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的隐秘性与传递的便捷性使得色情、暴力内容能更容易地传播。而孩子的分辨能力不高,好奇心又重,这些不良的信息就会容易给他们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理解每个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参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让网络为学习服务,为生活服务,一起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顾日国.网络教育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曹文.英语网络教育助学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王晓东,高宏卿.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张璟 单位:南昌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