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社区网络教育实践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社区教育必然要跟上时代,推崇社区网络教育。社区的网络环境、服务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重要条件,社区教育需要良好的学习平台搭建,平台中要有丰富的电子学习内容。应用推广主要包括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开展社区网络学习具有多方面意义,如克服社区用户的心理弱势,加强思想交往;跨越知识鸿沟,增强文化情操;实现思想意识的再社会化。推广社区网络教育时要对一些不良因素进行规避。
关键词:社区;网络教育;实践思考
当网络在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时,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学习。诸多国家为适应潮流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结合,也就需要发展社区的网络教育。
一网络学习应用于社区教育的途径
广义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学习主体在网络的环境下而发生整体的影响;狭义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本文所探讨的网络学习主要是指狭义的网络学习,是指社区用户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社区用户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必然要求社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社区能保证针对式的服务。社区的网络环境、服务是应用于社区教育的重要条件,社区教育需要良好的学习平台搭建,平台中要有丰富的电子学习内容;应用推广主要包括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
1.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在网络飞速发展之时,多种网站纷纷建设,这些网站具备较多的学习功能,并能充分提供学习内容。社区教育即整合自己本身的数字化资源,为社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与服务。以常州为例,常州市教育局联合各区建立了自身的网络数字学习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服务。网络社区服务必须要做好一定的分析,考虑到网络用户自身的学习习惯与网络的硬件条件,保证社区用户能以十分便捷的方式进行网络学习,保证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网络学习平台除了具备基本的网络学习功能外,还要能进行网络在线测试、网络平台交流等功能,包括网络在线平台提问与回答、网络在线测试、网络用户论坛、网络学习资源云共享等。
2.学习内容的构架。社区教育和干部在线培训平台是不同的,社区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来自于文化程度不一的用户,这些用户年龄有差异、人生阅历不同、信仰也不同。整体网页设计可以参照一些其他较好的教育网站进行,遵循有关的宣传政策、推广服务、群众路线、丰富生活等原则进行网页内容构架。网页中必须包含丰富的教育新闻资讯、通知公告、教育辅导、生活休闲、文化常识等。以常州社区教育网站为例,常州市教育局也意识到学习资源的重要,在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www.czcu.net)推出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这里的资源涵盖了道德讲堂、文化素养、现代生活、教育辅导、职业技能、休闲娱乐六大资源,其中既有生动的教师讲课视频,也有不少课件、文字材料。对于整个社区新媒体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常州仍然在探索建立过程中,还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大市的网站来看,资源较为丰富,但就各区来看,并不是每个区的资源都十分丰富,这就导致了整体的新媒体资源建设各个区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不过正因为新媒体资源的共享性,优质资源仍然能互通有无,相互共享。当前,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的网站主要内容仍然是以流媒体和文本内容为主,其中流媒体包含了各种课件达431个。
3.网络化学习模式。网络化学习模式,是为用户搭建好优良的网络学习环境。为了取得预期的良好学习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学习模式。因为社区网络用户自身条件各异,他们分属不同的学历、经历、网络化程度、群体,他们对相应的网络学习模式各有各的要求。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如常州市教育局推出“社区教育先行”的三期活动,当前常州已经探索出四种基本的社区学习模式:讲授型网络学习模式、讨论型学习模式、探索型学习模式、协作式网络学习模式。讲授型学习模式是最常见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教师预先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机制等材料,编写为HTML文件,将文件放置于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这些页面即可享受学习,或者预先将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实录经过一定的剪辑,制作成流媒体文件,方便社区用户进行点播,社区用户不需要去某地集中学习,在家中拥有电脑即可享受教师的授课。讨论型学习模式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学习讨论,网络论坛往往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内容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这是一种容易实现的讨论学习模式。在进行讨论时,一般都有专职教师进行监控,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一定的特定学习方向讨论组,用户在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区内进行发言,与他人互动,每个人的发言能够被其他用户看到。在进行讨论时,所讨论的内容必须有教师或其他专家进行监控,以防止讨论内容不符合学习目标。探索型学习模式目前在网络教育中运用得不多,包括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网在内的国内几个知名网站都没有完整的探索型学习模式,探索型学习模式针对社区用户可以这样操作:通过教育机构设定一定的主题给用户,让用户进行解决,通过网络进行,同时,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供用户进行学习探索。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网络中可以设定一定的在线专家对话或教师对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学生疑难问题的帮助,给予学生帮助并不是直接把答案给用户,而是给用户以适当的启示,比如提示用户“请查阅某某文章”,这样,能广泛调动社区用户的兴趣与创造力。协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用户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彼此的交流与互动,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可以预先设定网络的协同学习系统,让诸多用户通过网络来解决网络中所呈现的问题,用户之间的交流协作会通过特定的公共领域来实现,每个用户与其他用户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以此解决问题。用户之间经过最终的讨论,选择适合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二开展社区用户网络学习的意义
开展社区的网络学习,就要不断克服社区用户的网络学习弱势,加强思想教育。
1.克服社区用户的心理弱势,加强思想交往。社区在进步,不断地在吐故纳新,网络技术飞跃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整体教育。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新的知识在不断取代旧的知识,很多社区用户尤其是老年人原本各自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其工作岗位上也发挥着技术骨干作用,但是面临种种新技术,他们不得不产生沮丧,并对新知识产生畏惧感和恐慌,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无法适应。甚至部分社区中的用户因为长期脱离新的技术知识,形成了规避现实,回避与他人交往的性格,这也就导致了部分长期脱离现代知识的社区用户精神空虚,甚至产生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在看到擅长使用网络的用户在无限畅游新技术并因此而获得物质或精神快乐时,其产生的自卑感就愈发强烈。使用网络化教育对克服社区用户的这种心理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网络能为脱离现代知识的社区用户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社区工作人的帮助,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进入学习状态后,用户不断地利用网络进一步获得知识,获得物质与情感的支持,与善于使用网络的用户形成合作关系,并产生与时代对接的感觉,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缓解心理压力。“电子媒介确实改变了社会交往行为的社会参数,大体上使得任何人都能够在任何时候与任何其他人进行交流。”[1]
2.跨越知识鸿沟,增强文化情操。网络的出现,在给世界带来飞速发展时,也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了革命式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在社区用户不断脱离社会时,就形成了知识鸿沟。为配合时代需要,推广社区网络教育,给社区用户带来文化增势。为培养社区用户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加强社区网络文化建设。首先,相关社区工作人员要创造文化理念,通过网络文化建构和谐社区,形成“人人热爱网络学习”的氛围,通过社区人的网络文化知识竞赛与互动,倡导文明上网,建设良好的网络文化社区。其次,相关社区要建设信息化社区,构筑一定的信息化社区服务,以便更好地为社区服务。通过一定层面的服务和实践操作,帮助社区中信息能力落后的民众实现知识鸿沟的弥补。
3.实现思想意识的再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2]社会是封闭与开放的结合,在社会中,人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生活趋于固定,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甚至对新事物会有猜测和怀疑的态度。在思想意识方面指导社区用户去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能够帮助社区用户进行思想意识的再社会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纠正思想的偏差。社区用户会有意识地重新适应社会生活,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社区其他群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对社区用户网络学习中的不良因素的规避
在社区用户中推广网络学习也要对一些不良因素进行规避。1.对于“网络信息过载症”的规避。美国著名学者西奥多•罗斯扎克曾说:“信息,到处是信息,唯独没有思考的头脑”,“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思想,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一堆事实面前眼花缭乱、六神无主、无所适从。”[3]网络媒体在带给社区用户无限浩瀚的信息时,对本身网络素养基础差的社区用户而言,如果没有选择,就会迷失方向。社区用户在接受诸多网络教育时,需要防止信息过剩。社区中的工作人员针对社区用户的思维速度、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式地进行指导,让社区用户不断进步。2.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冲击现象”的规避。网络技术本身发源于西方,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较多被西方控制,在整个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网络西化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在西方国家网络助推思想已经成为常用的软武器。“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网络,我们就有武器。”[4]“种种迹象表明,西方社会从来没有停止对我们的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图谋和渗透变得更加阴险、尖锐、现实和复杂”。[5]不少长期不接触网络知识、缺乏新思想的网络用户在接触网络后,部分人因其思想中的偏执一面而对负面新闻深信不疑,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义愤填膺。本身关心国家大事、热衷政治新闻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对负面新闻全部相信,甚至导致缺乏信仰,这就完全进入了意识形态冲击的歧途。所以,社区工作人员在对社区用户引导时,一方面在对其进行网络培训,另一方面还要构筑思想的防火墙,放置网络用户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去接触不良信息,将网络培训的良性效果发挥好。
参考文献
[1]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64.
[2]刘光宁.论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0(2):53-54.
[3]西奥多•罗斯扎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M].苗华健,陈体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108.
[4]苏云生,周如俊.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2):22.
[5]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8-39.
作者:杨曙 单位: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