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远程网络教育环境对计算机微课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远程网络教育环境对计算机微课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远程网络教育环境对计算机微课的影响

摘要:远程网络是成人高校教学的特色,其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得到升级。而微课作为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手段,与“互联网+”的理念有机结合,将会有力的促进教学,对远程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互联网+;计算机;微课设计;研究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入了“互联网+”理念。国家开放大学作为成人高校的先锋和主力,其计算机课程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相应改革,为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一、“互联网+”的含义

所谓“互联网+”,就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的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也是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成果。就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的行业和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提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如,互联网分别与传统的银行和商品集市结合,就衍生出了支付宝和淘宝,提高了支付与够买效率。

二、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LeroyA.Megrew和英国的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课程。2010年,国内学者胡铁生首次将这一概念引进到国内的教学活动中。具体来说,即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讲授的教学方式。特点是时间短,10分钟以内;其次,针对性较强。

三、“互联网+微课”的意义

“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的意义,从“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典型案例即可看出端倪。该项目起因于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提供在线的免费微视频课程,这些视频很快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影响也从家庭蔓延到了学校,经过几年发展,其课程覆盖小学到大学,文、理、金融、天文学等方面,甚至正在“翻转课堂”,改变着传统学校教学。比尔•盖茨评价说:“可汗引领了一场革命。”由此,我们发现“互联网+微课”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微课”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

“互联网+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将课堂中心转换为学生,老师只提供支持服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二)“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师将微课存放在计算机或云教学平台上,形成互联网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权,打破课堂和教材局限,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远程网络找到实时或非实时的解答。

(三)“互联网+微课”的教学可以促使老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及理念的转变

1)重视微课的理论模型研究。逐步研究不同课型的微课理论模型,使其概念逐渐清晰,形成共识,完善微课理论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2)针对微课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有效衡量微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微课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亟待探究解决的问题。3)建立全国性的微课网络联盟组织。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建立全国性的微课联盟组织,统筹协调微课发展的各项工作,避免微课制作的分散性和造成的优质资源浪费。当今,微课制作大都是教师的个人实践,缺乏统筹和协调,优秀微课作品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共享利用,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因此,成立全国性的微课联盟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四、“互联网+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选择教学内容,细化知识点

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基础理论和操作验证性内容。前者可以设计为讲解阐释型微课,配合视频动画等手段生动演绎,使枯燥的理论易于理解;后者则可以设计为情景实训型微课,在计算机系统的真实环境中开发各种微型操作训练软件,通过网络反复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以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视角录制微课

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针对微课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协调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三)录制与后期编辑

录制前,摄像者和教师要充分协调沟通,熟悉教学的流程,确定分镜头设计,调整好设备,保证录制顺利进行。录制后,通过后期编辑完成内容的整合、美化,使其符合教学要求,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微课教学平台的建立

网络能够在课堂之外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故微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种途径是依托校园网,嵌入微课学习平台,无缝对接;另一种途径,可依托相对成熟的免费网络平台(如优酷等)来构建。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更大的学习群体进行互动。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规划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加清晰的了解个人的学习轨迹,从而使自我评价更加及时,反馈效果也更好。

五、展望与建议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微课翻转了课堂,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固有认知。加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教育场所固定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课教师,传播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成为其它领域的知识接受者与微课学习者。从可汗学院的崛起,到TED的演讲,再到国内蓬勃发展的各类微课网站,它们都是“互联网+微课”的成功案例,这种趋势正在倒逼传统教学方式作出改变。微课在平台建设、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除了从事教育实践的教师之外,很多的企业和研究人员也逐渐加入到新型微课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了。教师与研究人员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协作创新,融汇各种技术和教育理念,把诸如二维码、增强现实、情景应用等技术都融入到微课开发中,让学习者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方面,应逐步向资源共享与重用方向发展,优质的微课资源应该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并能够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域多次重复使用。我相信,加持了“互联网+”理念的微课教学必将在今后的远程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能量,为加快我国的教育数字化改革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58-259.

[2]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6-157.

[3]严志,王涛,雷军环.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学习影响因素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2).

作者:苏霆 单位: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市分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