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建构与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数学网络课程建构与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数学网络课程建构与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了必要趋势,对于改善当前学习的环境、扩充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尽可能地设计具有交互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海量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打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接收到多种信息资源,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渐转变学生以往对数学课的消极态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网络课程建构应用

网络课程集结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是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等多种方式于一体,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开放的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吸收。所以笔者在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网络课程的建构与应用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初中数学网络课程构建的原则

(一)资源丰富与开放性原则

网络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构建网络课程学生可以不再将书本作为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网络课程能够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世界各国初中数学的学习素材或资料,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网络课程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网络搜索等功能促使各国、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共享,有着极大地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些数字化的资源为教师课件的制作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二)使用灵活与重组性原则

使用灵活是指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本班教学的进度和需求从网络课程中搜集相关的资源,通过分析、整理进一步制作成教学课件,当然,学生个体也可以灵活地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展开自主学习。重组性是指教师在搜集课程资源之后,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要自由重组资源,并根据课程标准来调整和更新课程资源模块,将搜集到的素材拆分、重组到一起,这样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组合之后就不会太牵强,而且更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交互高效与广泛性原则

交互性不仅体现在课程资源跨文化、跨学科、跨地区的交互,更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还包括学生与数学课程资源、学习环境的交互。构建网络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多方主体交互,具有广泛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可以为教师、学生多方互动提供广泛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高效吸收。

二、初中数学网络课程的特点

(一)教学资源呈现的多维化特点

传统的教学资源一般都是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呈现固定的学习内容,容量较小、较封闭,具有一定局限性,这样下去只会将学生的思维也局限在书本当中,不利于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而网络课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图片、动画、文本、声音等多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能够以多维方向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带去强烈的冲击,进一步形成声情并茂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从图片、文字、音频中获取要点知识,既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特点

网络课程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死板积累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建构与探究,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中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资源、灵活使用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所以,网络课程的应用对学生而言有着自主化的特点,可以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现象。

(三)教师学生交互的多样化特点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构建网络课程需要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能够促进双方的深入交互,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和媒体的交互、学生和教师的交互等,在交互的时间上又分为实时交互和即时交互,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交互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与传统课堂单一交互的方式相比,网络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具有多重交互的特点。

三、初中数学网络课程的建构与应用策略

(一)从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整理制作丰富课件

与传统的印刷教材相比,数学网络课程具有更多容量的教学资源,资源库中不仅包含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还涵盖了教学设计模块,如教学大纲、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搜索、提取以及拆分和重组,将其整理、制作成适合教学实际的课件,如此一来可以增加数学教学的课堂容量,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授知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圆的对称性”时,教师从网络上搜集了本节课的教学课件,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制作了一个课件。首先,由其他对称图形引入,引导学生欣赏到多媒体呈现的北京城布局、埃菲尔铁塔、脸谱以及风扇的叶子等图片,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其次,课件中出现红色的小提示:思考圆是否也具有这种对称美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如脸谱是轴对称,风扇的叶子则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而圆综合了二者的特征。最后,结合课件上的内容,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二)合理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在线答疑促进交流

在初中网络课程中,布置作业、线上讨论、在线答疑等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创新。教师要合理地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交互性的优势,为师生、生生的互动提供合适的契机,既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同伴共同探讨遇到的难题,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远程指导和在线答疑。总之,运用网络交互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同伴交流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的机会,为教师的“云端指导”提供较大的便利。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投影与视图”时,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了在线答疑、讨论区、论坛、聊天室、作业布置/批阅区等,引导本班学生在讨论区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展开讨论,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或遇到的问题等,如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投影现象”进行了探讨,有的学生说我国的皮影戏就是投影,有的学生想到小时候玩的手影游戏,做出某个手势利用灯光将其投影在墙面上……之后,学生还可以进入在线答疑区,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有什么区别呢?”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惑,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三)运用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网络上包含着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新颖的数学学习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展开自主学习,利用浏览器根据自己的需求从网上搜寻、查阅各种学习资源,还可以下载、上传以及存储资源,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建立个人学习资源库,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运用网络展开自主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冲破教材的束缚,有效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和知识面,使学生体会到网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设计遮阳蓬”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学生利用手机、电脑上的浏览器在网上搜集关于遮阳蓬的知识和资料,逐步了解遮阳蓬有哪些类型以及功能,获得一些科学的素材,比如夏天遮挡阳光、冬天吸收阳光。其次,学生自主探索遮阳蓬的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如学生以自己卧室为参照物,冬天当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为a时,要想使太阳光刚好全部射入室内,应该如何在窗户设计遮阳蓬。最后,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使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利用网络进行诊断评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诊断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诊断、调查以及当堂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计开发出适合数学教学的评价程序,如进行学习测试的评价反馈系统、练习题库或者评价数据分析等,使用网络技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行为及成果进行评价,将所有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察觉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不断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时,为了更好地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评价体系,即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一个“我问你答”的界面,当屏幕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站起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电脑上就会出现大拇指。如:九年三班要乘坐客车去滑雪,从学校到滑雪场全程约为140千米。客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只要学生回答出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就可以获得奖励,这种诊断评价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综上所述,网络课程的网络平台是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促进多方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基础和水平,发挥出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优势,通过搜集教学资源、搭建交互平台、为学生在线答疑和诊断评价,使得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起来,不断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坤.网络环境下初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探思[J].考试周刊,2020(96):69—70.

[2]赵园园.初中数学网络课程的建构与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2):12—14.

作者:王南英 单位:甘肃省兰州八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