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阐述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实施1+X制度,探讨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课程标准、评价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技能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0引言

基于网络时代,各领域均以“互联网+”为指导,从而也对网络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标准。高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主要机构,需以推动就业、服务发展为指导原则,依据“1+X”制度来明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推进教研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先进的教师队伍,保证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质量。

1“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

随着“1+X”制度的渗透与发展,行业市场也对网络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专业需向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以此提升技术的发展效果。“1+X”制度可对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全面迎合,体现出传统产业转型的必然需求,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需拓展研究涉猎的范围,具体体现为各相关学科实现融合发展。此外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需要综合性教育人才的支持。在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面,如果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相关知识,便需教师基于专业知识内容来持续对相关学科领域进行拓展教学,为网络技术人才提供更为理想的教育资源和辅助的动力[1]。基于“1+X”制度指导,新的技术和理论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只有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侧重应用和实践方面的内容渗透,才能准确迎合市场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教学设计

高校在推进“1+X”制度深化落实期间,需对培养的目标、模式和具体的评价制度进行优化转变,以市场角度衡量专业群的契合效果,促进产教紧密结合。具体的变化可体现在下述方面:(1)培养目标。基于1+X证书制度指导,需突出学历的培养目的,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知识及职业规范等内容,辅助学生形成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X”是职业技能证书,需培养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职业素养,拓展其职业技能。因此实施1+X证书制度,便可将“1”与“X”高效融合,发挥素质教育的本质性和实践性特征,侧重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将培养目标设置为能力培养为主,全面兼顾其他领域[2]。(2)培养模式。在1+X证书制度指导下,为优化学生的专业能力,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向校企合作的方向深度发展。通过全面梳理岗位技能和核心技术等,在专业“1”中渗透“X”的部分内容,从而制定出适当的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在设计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期间,高校需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符的课程内容,将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以职业技能的标准来保障人才发展与时代同步。此外还可在合作期间实施“1”的综合性教学,以及“X”的培训活动,制度的重点在于在教学方案中渗透证书部分内容,从而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转变以往知识堆积教学的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迎合其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3)评价机制。在推进1+X证书制度期间,其评价体系也逐渐向双元、考培分离等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学校的考核工作逐渐转变为培育工作,实施第三方的考核机制。其中“双元”便指培训组织和院校均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双兼”主要指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够灵活掌握操作技能。

3教学实践

校企共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我国的教育改革方案为1+X证书制度的推进落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院校可作为落实方案的主体,1+X证书制度与网络技术专业的融合,需从企业的岗位需求着眼,学科教师和企业人员也需对岗位的规范、要求加强研究,对1+X证书制度体系下的课程进行专业化的设置。专业课程可作为整个1+X融合的前提。“1”便是专业的学历教育,学生可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X”便是依据职业等级对岗位技能开展的培训活动。将上述两种教育体系融合实施,便需从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着手,将“X”技能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对于“云计算云维与开发”资格证书,高校应该依据岗位的具体需求,结合云架构网络操和系统等设置独立的课程内容[3]。对于“Web前端开发”证书,便可将jQuery等技术开设课程。高校需紧密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从行业角度定位学生的层次,依据“X”证书的不同等级标准来构建1+X制度的新型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更新课程标准。将1+X证书制度标准作为参考,将课程技能标准与岗位要求统一。高校需主动引入专业领域的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人员,形成校企人才交流、互聘的模式,将行业先进技术、企业的真实项目等均作为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更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和素养,形成新的专业课程标准,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将知识与具体应用渠道紧密结合。依据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趋势,校企可定期研究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1+X试点教材,这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材部分信息的滞后问题,迎合企业对技术人才不断提升的需求。其中将培训和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衔接,可作为校企合作的着力点,双方需更为重视资源的衔接和有效使用,将理论与实操有效融合,在课程的体系和教学手段方面形成创新。创建信息化桥梁,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1+X证书制度期间,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迎合当前的技术教学需求。模块化的教学更需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的技术手段发展相对成熟,终端的使用规模也在不断拓展,OMO模式场景更多用于教育领域,可有效提升教学活动实施期间应用OMO的作用[4]。对“X”项目教学中的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后,形成线上具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成绩和评价等数据的信息化。构建不受时空等因素限制的客观环境,让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形成优势互补,全面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如在云计算的云维和开发项目中,“云架构操和系统”相关知识能够综合涵盖网络操作和云平台搭建等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将课程中的颗粒化的知识信息综合在线上教育平台上,学生便可利用空闲时间随时开展学习和研究,从而明显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1+X”证书制度下,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相融通[5-7],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1+X”证书制度不仅是教育制度,更是就业制度。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快“1+X”证书实施速度,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文超.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技术试行1+X证书制度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9):103-105.

[2]李丰.1+X证书制度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通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02):36-40.

[3]王慧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23+25.

[4]曾德生,庞双龙,陈晓丹,唐玉芳,邵翠.1+X证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4):1-7+13.

[5]于洪涛,林忠会,董红梅,张岩.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05):119-120.

[6]张钦锋.“1+X”证书制度下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20(03):174-175+186.

[7]伍雁鹏,黄磊,袁赟.试论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J].信息化建设,2015(06):43.

作者:杨海明 王文增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聊城市分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