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探讨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在物体表面或者是内部安装一定的探测感应装置,在网络的帮助下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一定的网络平台上,在平台的协助下将大量的物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体互相连接的现象。物联网技术是多种新兴技术的总和,其中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应用层技术体系,利用这些技术,物联网处理平台可以将所有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储存和传输,形成一个智能的传感网络环境。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收集方面采用的多种传感器或者是监控设备,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帮助下对多种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并且进行传输。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行业中,在农业生产领域,可以进行环境的监测、温室的控制等,并且在工业和环保等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
1.物联网技术在基层农业发展中的优势
(1)实现信息的高效采集与管理。在现代基层农业的实际应用中,物联网技术主要是用其先进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技术等,实现生产信息的高效、准确采集。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利用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各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土壤酸碱度、空气湿度等,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2)加快农业的信息化普及。物联网技术在基层农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轻松实现了人与农业生产的互联互通。在农业生产中,管理人员通过智能设备了解种植的各项数据。然后通过与互联网、数据库等的有效连接,不仅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为现场种植管理也找到了实践的全过程。而互联网平台也为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了平台,这样也加快了基层农业信息化普及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基层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1)在农情监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全面开花,出现了很多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更新也越来越快,但农业生产行业发展却相对缓慢,尤其受到粮食产业的影响,整个行业都发展缓慢。针对灾害,传统方式没有相对的有效措施,而现在运用物联网技术,借助先进设备,可及时通过农情监测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物联网技术获取农情监测数据,主要是依靠卫星遥感、GIS系统等科学技术。(2)在生产信息监测方面的应用。一直以来,我国进行实际的农业生产时,都是依靠个人的种植经验对生产信息进行分析,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容易造成生产资料的浪费,而且生产效率低下。而现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地对生产信息监测,能帮助农民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可以作为有效的信息来指导农民进行各种生产作业,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传统模式下农民无法对生长环境中的温湿度、pH值等数据及时做出监测,而现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就能精准监测出数据。(3)在农业设施方面的应用。农业生产中,农业设施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作物的种植,这时候农业设施的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建设智能温室,用物联网技术对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调整生长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而且智能温室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推动了农业设施广泛应用。(4)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应用。农产品生产后的销售、配送等环节都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方便、快捷的市场流通。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更方便地让产品流向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数据化的分析,也可以让农产品流通更快,降低存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
(1)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系统是利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并且会随着软件系统的更新进行更新和优化。系统主要是由软件和硬件所组成,由硬件系统完成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工作,在软件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和计算,最终在终端显示,由终端设备完成最终的决策。(2)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组成部分。系统主要是由数据的发送端和接收端所组成,数据的发送端是由信息采集、传输模块所组成,接收系统是由接收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完成的。信息的采集主要是由各种传感器所组成,可以检测到温室环境中的湿度和辐射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等信息,然后对这类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传输,在数据的接收端对发送过来的数据和图像等信息进行接收和判断,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3)基于多种应用模式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在温室环境监控管理系统中,对信息的处理可以完成对环境的各项操作,在计算机、LED显示屏和手机终端的帮助下,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显示,为用户提供准确化的判断和标准化的操作。监控系统通过对信息的不断采集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进行温室环境管理的关键。针对数据显示的问题,发出相应的指令,改变温室当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再由相应的传感器进行判断,实现对环境监控和处理的目的。在多种应用模式的操作系统中,主要是对数据的分析过程不同,例如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对同一环境值在不同的节点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也可以对某一个环境值进行设定,当数据达到一定值的时候会发出相应警示或者是自动进行调节,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实现标准化作业。多种应用模式的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的选择模式,可以灵活地对环境进行检测和调控。农业温室大棚智能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适应不同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由智能监控单元组成,按照预设参数,精确测量温室的气候、土壤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2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喷灌、湿帘水泵及风机、通风系统等)。(4)基于PLC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PLC系统随着监控硬件放置在温室中,随着网络技术和工业控制的快速发展,远程系统通过对物联网设备系统控制的PLC单元进行程序修改和运行监控,基于PLC的远程控制系统是以云服务器为基础,将远程控制模块、温室传感器等通过一个交换机组建在一个局域网中,将远程操作模块接入互联网中方便用户进行设备的访问,从而掌握温室中的状况。只要用户通过专用的地址通道访问到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就可以像在现场一样对PLC进行编程和程序控制等,对触摸屏的界面进行修改和运行监控等操作。物联网PLC技术的远程控制系统结合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并且能够兼容多种其他操控系统,可以满足温室中各种场合和设备的通信需求,并且可以及时排除设备的故障,提升了运行的可靠性,可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温室产品损失,提升了经济效益。
4.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基层农业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信息技术有基本的认知,认识到了在基层农业发展中应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对具体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缺乏了解,对于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网页浏览文字信息上,缺乏深入性信息体系建设。还有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人员错误地认为现在实施物联网信息技术过早,对于基层农业生产作用不明显,这延缓了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速度,加大了地方间的差距。(2)农业网站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现阶段,我国很多农业网站使用的农业信息采集方法缺乏科学性,采集量少,这将大大降低信息的可靠性、权威性和准确性。虽然国家级的农业信息网站产生出的农业信息质量较高,但是部分地方性的农业网站产生的农业信息质量低,信息落后于时代发展,实用性低。同时更新信息的速度慢,通过利用这些信息指导农民,起到的效果不明显。(3)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我国农业物联网信息管理整个体系的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严重缺乏专业化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待遇差,工作条件恶劣,很多农业部门都难以留住大量优秀的人才,为此在配备技术人员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新的技术,需要从外国引进科研工作需要的设备和系统软件,投资力度较大,要想建立实用性强的农业物联网信息系统,需要较大的研究费用,这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和研究单位无法承担巨大的费用,因此很多地区无法实现开发研究。
5.加快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应用的措施
(1)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低、信息意识差是阻碍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因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虽然有些技术很简单,但是农民依然无法有效掌握,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延缓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速度,降低农业生产水平。为此,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和培训,以此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更多现代化的、跨世纪的农民。(2)积极开发和研究综合数据库系统。近几年,我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由于在管理、组织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这些成果无法有效利用和推广。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数据库占据比例较小,并且数据库的产值较少,农业数据库更少。为此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建立具有较强综合性、实用性的农业物联网信息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和完善数据库。(3)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站。在信息时代下,网络对于基层农业发展十分重要。为此,要积极建设农业信息网站,多建设一些影响力大、水平高的地方性农业信息网站,并及时更新和完善网站内容,密切联系农民的生活,为农民提供更多有较强实用性的、简单的、易懂的生产技术,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综上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合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推动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郝劲松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篇2
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保持粮食基本自给,为确保农产业的品质和产量,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现代农业中,精准农业尤为重要。目前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率,产量品质以及技术的优化,为此进行修改现有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引入新的和现有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优化相关经济领域现有流程。所以,技术解决方案适应农业工业综合体是提高管理模式效率的方法之一,也是农业部门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和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通过卫星图像收集必要的决策信息数据,跟踪进行室外工作机器上的过程特征,并采集土壤样本,同时跟踪大面积的特征,它们伴随着由地域组成部分引起的离散性和局限性——这是这种数据收集顺序的一个重大缺陷。同时,大量提取的数据无法进行数字处理。因此,不能以适当的准确度分析这种数据,并考虑到适应技术和管理方法所必须的趋势。将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引入生产流程,解决了未来数据可靠性,分析和建模以及自动化的问题。该研究的目的是介绍在作物生产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要素的前景。
1.物联网
1.1物联网含义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球信息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红外线感应器等装置,实时采集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接入,将物与人,物与物相互连接,并进行交换信息和通信,实现管理、识别、定位和监控的巨大网络。关键技术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Machine-to-Machine/Man(M2M)和云计算。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行为来为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有用的分析结果,从而获得实用价值,而云计算则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没有云计算设施,无法实现大数据计算。互联网可以实现事物和事物之间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沟通,云计算是物联网的中心神经功能。物联网对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分为三层,即整体感知层,利用感知设备获取各类信息;可靠传输层,利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的融合,实现数据传输和时效性的传送;智能处理层,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将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1.2物联网在精准农业中的优势
精准农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将智能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作物产业中去,通过对作物土壤、环境、空气指标等各项的检测,确保农产品处于一个良好环境,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减少了人工劳动力,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精准农业是一套通过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综合管理系统,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相关参数,从而调节对农作物的投入,进行实时定位、信息管理、系统诊断、优化方案、技术更新、科学管理等总体框架。科学合理利用。研究人员在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精确农业中心实验地点里安装18个LartechTelecomLLC传感器,进行土壤和空气指标监测。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远程访问和使用先进的低功耗装置,造成这种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自身成本均低廉。LartechTelecomLLC传感器的低成本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安全组件的使用,节省后续收集过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土壤、空气指标与观察时间的关系图,得出结论。研究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将使实现流程自动化,节省人工参与,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资源,以低成本投入达到同等或更高的收入,改善环境状况,共同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
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作物中的实验
2.1作物生产环境的数据采集
考虑到每种方法彼此影响,在做出决策时有必要考虑一组基本数据。这些原数据的清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工业综合体的行业,同时,还考虑到生产过程的特点、工作环境条件、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数量。例如,对于作物生产,这些参数将包括以下指标:田地面积、土壤成分、土壤的体积和比重、湿度和温度、气候条件、生产的作物类型等。现有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预测这些参数的总体产量水平,以及决定田间工作的时间,所用肥料的需求和数量,以考虑到单个耕地面积的产量特异性,从而收集本次数据并找出相应的制定方案加以解决。
2.2作物实验数据的目的
目前,在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莫斯科农业学院)的实验室实验站的精准农业中心,对土壤、环境和作物进行各种类型的监测,目的是为作物生产管理中的最佳决策制定提案和建议。为实现精准农业的智能作业系统,在实验中要其考虑田地面积、土壤成分、土壤的体积和比重、湿度和温度、气候条件、生产的作物类型等。(如图1所示)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数据感知是物联网首要的步骤,并进行作物采集,将收集到数据信号进行智能化系统处理,监测所需面积,分析数据信息,最后制定和提出相应建议。
2.3作物实验数据的材料
在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精确农业中心实验地点里,使用数字传感器来搭建实验器材,并在作物田地的气象站的帮助下进行监测(如图2所示)。这样的气象站配备了LI-7550接口模块,它是所有LI-COR气体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该模块包含来自气体密度和湿度的气体分析仪的集成数字信号处理装置。通过非色散红外光谱法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和水的密度。该设备虽然具有相对简单性、可用性和功耗低等优点之外,但这种监控方案还具有明显不足之处:其使用仅限于几个目标,传感器和电缆的存在是现场工作的障碍。因此,为了进行详细研究、收集和传输信息,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建设农作物环境自动检测系统,根据测控参数的类型和控制目的,这些设备可以安装在工厂、土地或农业机器上。图3显示了LartechTelecomLLC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传感器。目前,可以制造离线工作的便携式传感器,由于农田的地势较为复杂,必须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使农业用地内信息被准确地检测到,并且能够对所需指标进行在线监测。根据农业用地的目的和任务设定,确定监测指标和传感器的类型。这些传感器可以自动模式安装(重置)在现场的严格建立的部分中,例如,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例如四轴飞行器,使用精确到几十厘米的卫星定位(图4所示)。
2.4作物实验数据的方法
传感器的密度是在现有的异质性和场的特点基础上建立的。图5显示了位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莫斯科农业学院)土地试验区的18个传感器的酸度、土壤温度和湿度以及气温和湿度监测指标的实施情况。通过现有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远程访问和使用新型的低功耗装置,使得该设备自身成本和维护成本物美价廉。这种传感器的低成本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安全组件的使用,使得节省其后续收集过程。数学形式的数据处理和决策算法可以通过处理一组指标以搜索某个最优的形式表示其中:X0--分析参数的最佳指标,F--是数学(智能)数据处理装置,A,B,C,n--分析(记录)指标。研究结果,模拟结果用土壤和空气指标图表示,取决于观察日期(如图6所示)。根据从控制农业活动过程的传感器和软件产品获得的数据,整理收集后,制定相应方案和提出适当建议。关于作物生产管理的决定,最佳地采用以下几点:第一需要施用肥料,其体积,成分和所需的处理区域;第二需要使用化学保护和治疗区域;第三灌溉频率,体积和面积;第四需要种植(播种)种子或收获;第五需要保持生产资料等。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系统化,可以准确预测生产量,计划企业的资本和运营成本,并通过最终产品的成本优化生产流程。
3结语
在作物生产中引入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允许自动化控制酸度、温度和土壤湿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参数的过程,以及最小化人工参与农业生产的高效农业技术操作。莫斯科农业学院室外实验站精准农业中心精确农业领域的研究工作,表现出高效率,低成本,基于物联网技术对某些元素进行研究。
作者:李金琼 陈思羽 肖世伟 王春光 李梦月 熊文龙 厉凯峰 刘春山 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发展篇3
0引言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技术能够将事物与网络进行连接,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业生产和相关产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联网技术能有效地管控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和机械化。最重要的是,物联网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能够以动态的方式,精细化管控相关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消耗,扩大利用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物联网技术发展
1.1国外物联网研究现状
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主要使用卫星系统实时监测,得到结果后发送到各个监测站点,并进入信息决策系统,完成整体区域内的农业统筹规划。在美国,有15%的农户使用GPS机械设备进行农场害虫密度检测,通过实时监测可有效进行害虫防治。当密度超过警戒值时则利用传感器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上,快速设置杀虫方案,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现了利用互联网实时了解农场土地成分结构和灌溉施肥及病虫害情况。针对病虫害的防控,日本开发了农田作物测绘系统,可根据GPS提供位置信息进行作物生长图像的拍摄,通过电脑就可以对作物的详细情况进行了解。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上,农业互联网主要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网络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信息融合网络传输技术及智能分析技术来对周围生态环境变化进行感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线传感器对海岛上的生物栖息情况进行周期性的环境监测。美、法、日这些国家主要通过对全国农业化信息系统的全面覆盖来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生产管理领域,物联网技术更是应用广泛,在技术系统方面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已成体系。美国作为农业互联网应用的引领者,具有先进的精准化农业模式,对农田中的杂草可进行自动识别,并使用GPS系统等高新技术,以支持大型智能农业机械的精密播种。
1.2国内物联网研究现状
物联网的应用涉及工业、物流、交通、农业、环境、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推动了该领域智能化发展,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生活相关领域的应用,使服务范围、方式、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农业为例,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已有突出进展,初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或有害成分进行调控,达到合理使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等目的。我国的农业互联网应用在资源检测中主要将GPS定位技术与传感相结合,对农业资源信息进行定位与采集,并利用无线传感和移动通信等高端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传输。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通过地面监测站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环境信息的全面监测。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田间土壤信息的获取、农业数据的采集、农作物管理、水产养殖方面也有新系统不断投入使用。
2物联网技术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2.1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在世界信息峰会上,物联网技术概念被正式提出。会议中明确指出,物联网信息技术将成为未来世界中企业支撑的重要技术,属于物联网信息时代即将到来,成为继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后不断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成为目前信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主要由感知结构、网络结构及应用结构构成。感知结构能够收集目的物品的有效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实现互联网资源共享,其主要由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等构建而成。网络结构是物联网系统传输的主要方式,通过网络结构,经过收集分析到的物品信息才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共享。可以说网络系统是凸显物联网价值的基础结构,而应用系统就是对在物联网中形成的信息进行处理,达到物联网中物品信息与人的交互功能。物联网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功能:①信息获取。包括对相关信息的感知、捕捉和识别。首先能够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进行感知,具有敏感性;在捕捉到相关信息后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表征。②信息传送。通信过程的主要模式,包括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各个环节,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③信息处理。这一环节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是制定决策的过程,对捕捉或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新的信息。④信息施效。这一过程是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
2.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各个部分的标准化将成为物联网技术的关键。①感知设备方面。对于传感器/执行器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一直在不断更新,而关于RFID标准的核心主要在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分别代表不同团体或国家的五大标准组织:EPCGlobal由北美和欧洲标准组织联合成立,规模较大,拥有上百家成员;ISO、AIM、UID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日本;IP-X则以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居多。②传输网络方面。主要包括无线通信领域的802.11系列、802.15标准、802.16标准和有线接入领域的802.3标准。③应用服务方面。软件和中间件的数据交换和处理标准是物联网的关键标准。
2.3主要发展趋势
物联网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符合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需求和农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以传统人力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以科技为主要生产力的时代,物联网的诞生无疑给科技种植提供了新方向。因此,今后农业发展中要着力创新传感网、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并进行后IP时代相关技术的部署及后续研发,抓住迈向信息社会的时机。
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例
3.1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在精准农业发展方面,现阶段发展水平较高。精准农业技术实际上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管理工作的新型模式,在农业管理系统中可以利用传感器进行监测,获取所监测区域的相关数据,对作物的生长、培育等工作进行量化控制。物联网技术在精准农业上的应用模式,主要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相关区域作物生长信息,利用田间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农作物管理的时效性,借助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作为辅助手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立足作物生长的所需条件,增加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以求满足作物生长的具体需求,应对实际操作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把控投入成本,量化资源投入,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以保护农业资源为底线,帮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与此同时,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设施使用和维护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2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
农业经济作物中的农副产品的监管和流通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影响,在对农副产品出品控制和安全追溯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从对食品流通的各相关环节的把控上,增加农副产品安全,降低安全隐患,增大经济效益,减少损耗,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概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食品供应链的构建,追溯整个流通过程链条,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通过防伪标签、内外码防伪技术、安全防伪标签、二维码防伪标签等信息追溯手段,利用重算法编码技术,CCN算法+数据库等技术支持。消费者在消费环节中可以获取该农业产品的一切相关信息,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实现全程化把握,实现高质量食品安全追溯。
3.3农业信息监测中的应用
农业信息监测工作包含许多方面,如农业生产供应市场信息监测、量控制管理、产销形式分析以及信息监测成果的应用等。在农业信息监测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信息的采集、整理、监控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帮助提高农业信息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如农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远程获取大田或者温室大棚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与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农作物的信息监测工作包括针对农作物的虫害情况进行监测,对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控制,对生长过程中作物施肥状况进行记录和观察等。信息监测涵盖广义农业的各个方面,不仅涉及种植活动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畜牧业以及渔业等,在这些领域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有利于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采取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物联网技术都能得到较好应用。合理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盖继海.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的应用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1(12):146.
[2]吴斌娥.智慧农业发展中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5):85-86.
[3]苗盼盼,王元.现代农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3):322-323.
[4]贾春刚,静永红.农业物联网技术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7):153.
[5]徐茂,吴昊,魏祥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江苏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J].长江蔬菜,2020(8):20-23.
[6]孔惠东.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20(2):131.
[7]吴越.浅析智能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20,51(23):78-79.
作者:逄锦超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藏马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