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舞蹈训练中舞蹈表现力培养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要有好的编导技巧之外,还需要通过舞蹈的情感体验和风格节奏来表现舞蹈的美。舞蹈以标准的动作来表现情感、规律,同时,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美,使观众可以欣赏到情感的美。为了充分达到这种舞蹈效果,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然而,在高校舞蹈教学训练中,对舞蹈技术和技巧的训练过于重视,忽视了舞蹈表演的内在学习。因此,本文在了解影响舞蹈表演训练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从舞蹈教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舞蹈表现力培养的缺失,并从舞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舞蹈;表现力
舞蹈的表达是指舞蹈者通过身体、动作和表情,并伴随着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具有吸引力,体现在其丰富的意境、节奏以及情感等方面。可以看出,舞蹈必须能够表现情感、表达思想,缺乏思想情感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机械运动,不能称之为舞蹈。能否恰当地表达舞蹈中的情感,取决于舞蹈演员是否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要求舞蹈演员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无论是塑造人物、渲染情境还是表达情感,都应如此。一个好的舞蹈作品,除了要有好的情节以及丰富的导演技巧外,还要有标准的动作,要表现出舞蹈的风格和动态规律,当然更重要的是舞蹈所包含的内在情感,充分体现舞蹈的美感。在观众欣赏舞蹈的过程中,要让观众有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舞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舞蹈表现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中国教育的推广和发展中,人们日益注重科学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教学。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舞蹈教育需要准确地掌握教学的趋势和发展方向,突出特色舞蹈作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素质比较高的舞蹈人才,这是社会取得发展的基本要求。舞蹈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而不单纯只是对舞蹈动作进行刻意模仿,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洞察力,使舞蹈表演更加完整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舞蹈观念,使学生不停地去探究摸索,丰富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培养满足国家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作为一所高校,舞蹈方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直接为我国舞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掌握表演技术和技巧。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是大众化的艺术普及者,承担着传播、推广、发展艺术的职责。因此,他们的艺术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艺术素质,就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美育。由此可见,高校肩负着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
一、舞蹈表现力的概念
舞蹈,是舞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通过音乐的伴奏,结合身体、动作和表情等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的表现力包括其丰富的意境、韵律、情感等。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纯粹天然的、最富有表现力的人体动作艺术。所以,人体动作是舞蹈的本体。也就是说,人体是舞蹈的物质材料,其表现手段是动作姿态,舞者依靠动作姿态来创造美,同时打动人们的心灵。表现力是一种具有明显或暗示性质的、可以用来传达情感概念的符号。不同的动作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愿望、要求、意图,可以创造情感意象。比如,姿态娇媚柔婉,能展现出悱恻缠绵的情怀;动作恣意粗鲁,可表现出浅薄放浪的个性。舞蹈并不是单纯的手舞足蹈,它表达的是舞者内心的想法。它可以向观众传达一个深刻的主题,展现演员内心的丰富情感,让观众欣赏美丽的视觉盛宴,感染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思考,这都是舞蹈表现力的范畴。舞蹈是表达美的艺术,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是激发人类心灵共鸣的艺术,也是反映现实的艺术。舞蹈的表现力是舞蹈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但在许多舞蹈教育或舞蹈比赛中,舞蹈技术技巧的水平往往被认为是欣赏和评判的标准,这使得舞蹈的表演越来越不受重视。为此,我们应该改变对舞蹈的认识,提升舞蹈演员在舞蹈中的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现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其有助于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积极把握音乐,正确感知身体律动,准确进行情感表达。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来说,舞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舞蹈表现力主要指的是通过学生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舞蹈的体验,其体现了外在运动表现与内在精神气质的统一。同时,学生表现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方法和途径,而舞蹈教学正好就是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的,能以一种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设计趣味性游戏,这是培养学生表现力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可以取得更好更直观的效果。学生舞蹈教学与表现力的培养,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及表现美的能力
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要遵循节奏的运动规律,这是一种愉快的心境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舞蹈中的美、感受舞蹈中的美,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升表现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表现艺术美、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表现能力。表现力在生活中也处处可见,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发现美、探索美。舞者通常是借助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去提升舞蹈质量,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会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去感受美,并且更加仔细地关注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从而增加与外界的接触,主动接收外界的信息,增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而且可以在这些事情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对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舞蹈的表现力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快、慢、扬、抑等不同的表现类型,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一些他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和表演,这样可以更加快速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舞蹈情感的表达
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仅是通过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来完成作品,更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一个舞蹈作品,即使没有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也没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但依然可以感动欣赏者,这是因为舞蹈可以传递舞者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感染观众,使得表演者和观众内心产生共鸣,所以观众就会对作品给出很高的评价。情感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舞蹈表现力来实现的,包括舞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舞台服装以及舞蹈的音乐等方面。舞者应具有较高的表演水平,按照作品的需求来搭配服装,清晰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做到表情丰富而准确,从而将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所以,舞蹈作品的表现力是考验表演者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对舞者的最高要求。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水平体现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上,舞蹈老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在表演某一个舞蹈作品时的表现力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现力,以提高整个舞蹈作品的表演水平。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组合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的,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必然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观众观看后会产生深深的共鸣。比如说,舞蹈作品《中国妈妈》是一部讲述母爱的舞蹈作品,它讲的是抗战时期日本孤儿在中国一位母亲的抚养下成长起来的故事。在这个舞蹈作品当中,表现了中国妈妈对日本孤儿的关爱,让孩子在自己怀中取暖,面对日本侵略者时用手捂嘴的无声哀泣,衰老沧桑的背影等都将一个充满爱的中国妈妈形象刻画出来,表现了伟大的母爱。整部作品朴实无华,没有复杂的舞蹈技术技巧和动作,凭借简单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舞蹈表现力让人潸然泪下,这是因为观众被作品呈现出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这是我国现阶段各类教育的宗旨,国家也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教育过程中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应以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为基础。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舞蹈强调创造美的能力,不仅仅是去模仿他人的美,更是要创造自己的美。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洞察力,不断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此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丰富学生的舞蹈知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下,教师和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而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表现是结果,素质提高是内涵。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接受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中专生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8,(05):191.
[2]周璐.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提高思考[J].艺术评鉴,2017,(22):132-133.
[3]林友.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分析及培养策略[J].艺术科技,2017,(11):412.
[4]罗曼.舞之形,动之情——探究高中舞蹈生的舞蹈表现力[J].艺术评鉴,2017,(13):77-79.
[5]万波.促进学生舞蹈表现力生成与发展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7,(12):237.
[6]张文凤.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7,(05):228-229.
作者:袁琳 陈丽思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