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训练意义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训练意义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训练意义探析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其中涵盖很多舞蹈动作和动作要领,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训练中,通过不同舞蹈体态、手位、步法、节奏、动律、力度等的不同,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风格韵律。而屈伸作为一个体现民族舞蹈特征的重要舞蹈动作,要在具体的风格性中抓住民族民间舞蹈的动律特点,将屈伸动作作为训练的主要切入点,通过对屈伸节奏和动作的反复训练,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韵律和特点,根据对不同民族民间舞蹈动律的掌握,循序渐进地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

关键词:屈伸;动律;节奏;风格韵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滋养了我国传统舞蹈艺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基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在形成的过程中其风格和特色也有很大不同,将这些风格和特色的差异体现在舞蹈动作中,会发现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体态、手位、步法、节奏、动律、力度及所涵盖的民族特色也大不相同,民族民间舞蹈者只有将这些涵盖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动作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比较鲜明地展现出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代表,犹如绚丽晶莹的珠宝,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里散发着五彩的诱人的光芒,同时,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也能生动而又鲜明地表达出我国各族人民审美心理、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不同。

一、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动作的特点

屈伸作为一个重要的舞蹈动作,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民族舞蹈特征,各舞种的屈伸动作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在藏族舞蹈中,屈伸是一个重要的舞蹈动作,体现了当时在高原气候和农奴制社会影响下,藏族被奴役、被压迫造就的藏民族舞蹈屈伸动作重心向下、膝盖略沉稳的特点。藏族舞蹈中的弦子、踢踏和锅庄更能充分体现出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其舞蹈动作也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马步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人们就好像骑在马背上,尤为逼真和带有民族特色。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其舞步的特点是将步伐稳健的基础上带有的微颤特点贯穿到整个动作中,再加上膝部的控制力和弹性,实现屈伸动作的有机结合,实现脚下“微颤而不蹿”的动律特点,维吾尔族无论男女脚下的动作如何屈伸都不影响重心,他们步伐沉稳,对旋转的练习要求也更高,能达到屈伸动作的要求,也更能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民族特点。在东北民族舞蹈中,最出名的是东北扭秧歌,屈伸动作的特点是通过把握好膝关节的节奏、速度和力的屈伸,充分体现出“艮、浪、俏”的东北秧歌特点。东北秧歌的屈伸要求双膝屈伸软、硬、颤,要求软艮、硬顿、颤似棉,主要是一种以脚下的屈伸动律带动上身的扭摆和腕部的绕花动作,要求每走一步都要经过这一系列连锁动作,否则很难体现出秧歌的浪劲儿。在傣族舞蹈中,屈伸在基本步伐勾踢步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长屈短伸,并且具有内在韧性的步伐,来模仿大象腿的厚重感,充分表现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民族民间舞中很多的动作起势都会从屈伸开始,并且讲究虽然动作静止,但通过呼吸继续延伸,屈伸不能停,达到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效果。因此,通过屈伸动作把握好膝关节的节奏、速度和力量,才能够体现出各个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

二、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动作的训练要领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非常接地气、自娱自乐性很强的舞种,所以,屈伸在民族民间舞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即使是做抻膝,也很少有完全蹬直膝盖的状态,膝关节要存住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对大地母亲的一种热爱。各民族地域文化、乡土风情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化出了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格韵律,正是这些鲜明的风格韵律才能孕育出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民族舞蹈动律。而屈伸作为身体动作的发力点,是通过腿部的弯曲以及抻和伸变化而来的。屈伸对于膝关节的控制要求很高,并且可以充分保护我们的膝关节。屈伸动作之间既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屈伸的不同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之中,只有根据节奏进行适当的屈伸,才能展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魅力。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中,经常会把两种不同的舞蹈进行对比,体现出不同舞蹈的差异和舞蹈动作的不同。在民族舞蹈训练中,学员由于刚掌握一种民族舞蹈的风格,又接触另外一种民族舞蹈的学习,会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而针对这种情况只有将两种不同的屈伸动作作为切入点,才能让学员快速地掌握两个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比如在进行蒙古族舞蹈和藏族的弦子组合舞蹈示范时,由于蒙古族舞蹈中的屈伸动作是通过节奏为下短上长的屈伸,预备拍双膝弯曲、强拍双膝伸直,如前后点地步和踏跟步等动作中要求双膝屈伸时要脆而快,要有连续性,不能僵硬,让双膝在一定的节奏中快速上下曲直。而藏族弦子组合舞蹈动作中的屈伸动作要求屈伸节奏缓慢,重拍在上,但是在特定舞蹈中的屈伸重拍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弦子屈伸重拍在上,牧区风格性的屈伸重拍多为向下。在屈伸中要有连绵不断的感觉,分为点靠的屈伸练习和长靠的屈伸练习。其中,点靠的屈伸包括顺点靠和交叉点靠两种,顺点靠要求强拍时主力腿屈伸踏地,弱拍时动力腿脚上抬、脚跟点地在主力腿的旁边,交替进行练习,双膝同时屈伸,动力腿上抬一定是与地面垂直的角度抬起,两者的做法都是相同的双膝同时屈伸,区别就是脚的位置不同。而长靠的屈伸是在点靠的基础上加上步伐移动形成的,要求舞者在移动身体时,手臂动作与屈伸动作配合好。藏族舞蹈中的颤,要求膝关节放松,短小而具有弹性。朝鲜族舞蹈中的屈伸要配合呼吸,通过丹田发力吸气,屈伸经由脚掌下踩传递到膝关节、到髋关节。同样,要想掌握我国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需要通过屈伸动作的差异来体现不同舞蹈鲜明的韵律风格。因此,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内容交叉训练,掌握民族民间舞蹈中互通的和独有的内容,在对比、体验中学习,可以学得更快、记得更牢,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从而体现不同舞蹈的韵律并达到较好的舞蹈效果。

三、屈伸训练在民族民间舞中的重要性

学习民族民间舞首先要从动律开始学习,所以,像藏族、朝鲜族、傣族等都会从单一屈伸开始学习,从易到难。民族民间舞蹈中小到手指尖,大到整个舞蹈动作,都有屈伸动律的存在,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屈伸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舞蹈动作,可以是急也可以是缓,来体现不同民族人民的个性特点。屈伸动作一般很容易利用上身主动做屈伸,所以,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一定要强调气息从脚掌下踩,膝关节向上柔和地做抻膝,整个过程有内在的韧性,通过不同节奏的屈伸练习,充分让我们的膝关节松弛,从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呼吸贯穿屈伸的始终。通过了解屈伸的重要性,来抓住舞蹈中具有特征性的东西,抓住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屈伸也可以舞蹈中作为连接下一动作的纽带,在民间舞蹈中经常会有停顿现象,这些舞蹈动作间的链接都是通过屈伸动作的运用体现出来的,如在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艮”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屈伸作为驱动力接放松下肢的一些动作。屈伸还有直接被作为舞蹈动作使用的特点,如在海阳秧歌中的“直波浪动作”,是由胯带动作逐渐屈伸向下,再由旁腰挑起的一个向上的波浪。舞蹈动作还可以进行屈伸借力,在很多舞蹈中都有体现,但在朝鲜舞蹈中应用最广泛,通过上身放松,膝盖弯曲,屈伸经过膝盖、脚踝,在立起半脚掌的时候由屈伸的力量推动向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是鹤步。很多舞蹈中也通过屈伸来做情感表达,借用不同节奏、不同力量的屈伸带动四肢躯干来表现舞蹈的思想感情,增强氛围感。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动律的特点也是每个民族民间舞蹈所特有的,尤其是屈伸动律,可以通过屈伸的强弱深浅来区分不同的民间舞蹈,并且配合我们的四肢、头、眼、躯干的协调来体现更多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每次在接触新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时候,要先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动律,只有熟练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动律,如膝盖的上下屈伸动律、上下指的屈伸动律等之后,才能更好地对舞蹈进行学习和研究。民族民间舞蹈除了学习舞蹈的风格,更重要的是要代入那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性格,从生活的环境和习惯去分析屈伸的缘由。而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屈伸动作练习中,不仅要进行反复性训练,还要注重针对一种动作进行单一性训练。单一性训练可以帮助舞者理解和熟悉发力的基本要素,通过单一训练的深入借鉴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的一些基本动律问题,如训练藏族颤膝动律时,通过节奏快慢、颤动深浅、时间长短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让舞者能够更好地体验动作中的动律问题,使得动律和屈伸动作更好地融合。

参考文献:

[1]周明龙.膝关节的屈伸柔韧训练对民族民间舞的作用与意义[J].艺术品鉴,2017(08):310.

[2]吴颖梅.腿的屈伸——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J].黄梅戏艺术,2008(03):54-55.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李雪梅,等.地域民间舞蹈文化的演变[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朱佳囡 单位:西北大学现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