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想象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想象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舞蹈训练与表演中想象运用

【摘要】舞蹈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抽象艺术,想象在舞蹈训练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想象的概念及促成机制,将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想象分为心理空间想象及动作空间想象。以具体实例论述想象在其中的运用,最后提出舞者应积累生活表象,提高文学素养,以丰富记忆表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舞蹈训练与舞蹈表演。

【关键词】舞蹈训练;舞蹈表演;想象

舞蹈表演艺术是人类高层次精神活动的产物,富于想象和创造力。如今,舞蹈演员不断拓宽生理结构对肢体能动性的限制,新颖的高难度舞蹈技术技巧样式层出不穷。然而,舞蹈并非一门纯技术的表演,它肩负着传达人类情感生活的艺术使命,若非如此,舞蹈便与体操、杂技等无异了。因此,创造性精神生活的源泉———想象应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被加以重视,成为当今舞蹈艺术发展的助推器。

1.想象的概念及促成机制

1.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关于想象一词的出现,胡经之先生考证:“最早提出‘想象’一词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心灵论》中说:‘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叔本华认为“想象是在动物脑中发生的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其结果是意识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图画或者影像”。想象是自由的,是可以在脑海中“观看”图画或影像的心理过程。心理学上一般认为想象是指人们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包括联想和幻想两个方面。联想即根据一定表象进行的再造想象,如胡岩编导的舞蹈作品《孔乙己》就是对鲁迅先生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的再造想象,是基于文学作品形象的再造;幻想即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的创造想象,如杨丽萍创作的《雀之灵》,就是对孔雀这一原型进行的加工改造,从而创作出了全新的舞台艺术形象,是基于孔雀这一动物的创造。在想象过程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现代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中就叫想象表象,在现代美学、艺术学和舞蹈学中就叫意象或舞蹈意象。

1.2想象的促成机制

在英文单词“imagination(想象)”中,包含“image(影象、模样)”,可见,客观物与想象物之间不无关联,大脑将知觉、情绪、表象等因素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为想象提供可能。想象的基本步骤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诱发或唤起无意识,其次是整合意识自我与唤起的无意识内容,整合的过程又分内在心理和外在生活与社会。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想象,重点不是停留在想象的过程,而是呈现,并主动参与无意识的发展,不断地、主动地回溯着无意识的原始意象。通过一段文字、一个画面或一个印象等激发意象的产生,主动对意象进行整合,完成自己的想象。想象的过程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构建内心世界的一种观看方式。

2.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心理空间想象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位艺术家“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由于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感官无法触及,肉眼无法观见的,那么语言的引导、表象的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1教师(编导)

言语启发下的心理空间想象舞蹈艺术教与学的过程,一般而言,是由教师的语言文本到舞者的想象表象再到舞者的肢体呈现的过程。并非同自然科学一般,拥有绝对理性的“正确”与“推导公式”,而是经由大脑将知觉、情绪、表象等因素有机地联系到一起,用肢体呈现想象表象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感性与创造性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启发对舞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舞蹈表演中,动作方向、力度、表情等要求是基础,但若在教学中仅干瘪地描述动作方向、力度、表情,舞者的肢体动作也将缺乏表现力。如在蒙古族舞蹈中,往往需要体现草原的辽阔。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室中,用言语描绘草原的宽广,激发舞者对草原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草原的意象,从而帮助舞者在肢体展现时赋予动作情感与生命力,进而更好地塑造角色、诠释作品。

2.2运动表象训练中的心理空间想象

运动表象的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舞蹈动作或表演情境,从而提高动作技能和情绪控制力的方法。舞蹈表演艺术与文学、美术、建筑等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即舞蹈表演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是人体本身。不同于纸、笔、建材等物质材料,人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会疲劳,会受伤,同样,在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方法比长时间的盲目练习更为高效。因此,利用人独特的心理想象机制,帮助舞者安全、高效地完成舞蹈训练至关重要。在实操训练前,舞者可先行在脑海中回忆重要的发力点、运动轨迹等细节,在脑海中先形成完整的技术技巧运动表象,从而帮助完成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整合。既节省实操训练中体力的消耗,又降低了因错误发力及准备不充分所造成的不必要损伤。同样,在登台前,舞者也可先行想象舞台表演的画面,在想象中的舞台上演出一遍,从而有助于缓解压力,更加游刃有余地呈现舞蹈作品。

2.3形象塑造中的心理空间想象

舞蹈形象的塑造是舞蹈作品的核心要素,同样的作品,不同演员的诠释不尽相同。完整的舞蹈形象理应富于美感并饱含主题情思,绝非单纯停留在动作是否到位、技术技巧是否高超的层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时期发明的“形体—心理动作法”,就是让演员能调动下意识进行表演。笔者认为,这一理念亦是通过大脑整合知觉、情绪等一系列心理因素,进行的心理空间想象。2009年,华霄一、毕然两位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学生都以佟睿睿编导的中国古典舞女子独舞剧目《罗敷行》作为参赛剧目,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且都获得了各自组别的一等奖。两支舞蹈的个别动作有所差异,但整体一致,从技术技巧来看,华霄一略胜一筹,但从整体的形象塑造来看,华霄一所诠释的罗敷更显得大家闺秀、成熟稳重,反观毕然,则比较小家碧玉,活泼可爱。二人年纪有一些差距,生活经验也有所区别,因此对角色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心理空间想象也定会有所区别。事实上,并非每个舞者都有与作品中角色相类似的经历,个中内涵只能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舞者的想象进行演绎,从而构成完整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塑造出更鲜活灵动的角色。

3.舞蹈训练与表演中的动作空间想象

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语言,表达情思的艺术,舞者肢体技术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舞蹈艺术水平的高低。想象能够为舞蹈带来多样性、丰富性、创新性的肢体动作。诚然,舞蹈动作绝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实际用处当中,但舞蹈家们、舞蹈编导们将抽象的人类情感、所谓的风格性借由人体这一客观物质媒介,通过鲜明的舞蹈动作形式呈现出来,这一转换过程就是动作空间想象。无论是民间舞的风格性动作开发,还是舞蹈作品中的意象营造、人物角色塑造,都需要对大量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文学作品、风土人情等原始意象积累。当这些原始意象成为无意识内容,能够作为记忆表象被随时唤起时,内在心理便能够更为流畅地进行想象的整合,最终将想象的结果用舞蹈动作呈现。

3.1民间舞风格性动作空间想象

立足于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原型表象,在动作空间发挥想象,才形成了如今各民族独特的舞蹈风格。东北秧歌以东北人淳朴而豪放、热情而质朴的性格为核心,以民间高跷文化为背景,紧扣稳中浪、浪中艮、艮中翘的风格特点,“在动作层面讲求抬脚快、落脚实、屈伸大,上身随之摆动和扭动”。在使用动作诠释动律时,采用膝部有规律的顿挫、换脚时对重心的把握诠释“稳”;以上身的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八字圆动律以及步伐、重心移动中形成的动态弧线诠释“浪”;以步伐的快出慢落诠释“艮”。正是基于东北人民独特的性格特点,抓取了核心的动律特色,通过想象丰富了东北秧歌的主题动作。蒙古族本无“舞蹈”这个词汇,由于贾作光在发展蒙古族舞蹈方面所做的贡献,正式添加了“布吉格”(蒙语:舞蹈)这个民族词汇。可以说,蒙古族舞蹈的从无到有就是贾作光对蒙古族民间的、宗教性舞蹈进行了深层次的动作空间想象,从而创作并规范了蒙古族手、掌、肩、臂、步伐等动作和一系列训练纲目,尤其是以鸿雁为动作原型的手臂动作,成为流传于全国的蒙古族舞蹈语汇。反观今天的蒙族舞蹈创作,从《奔腾》到《草原汉子》再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此类剧目将蒙古族的飒爽英姿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动作层面却并未出现大量雷同。这说明民间舞的发展在基于有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同时,以原始舞蹈纲目为原型,却并未局限于其中。舞者们需不断寻找新的视角,在动作空间再想象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又各具特点的民间舞蹈。

3.2意象营造中的动作空间想象

舞蹈是抽象的艺术,审美对象是“物”(舞蹈演员本身),也是“象”(舞蹈作品营造的意象)。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通常是在编导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意象(抽象概念),再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一步步外化呈现。这一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客观艺术形式的过程就是意象营造中的动作空间想象。虽然在欣赏舞蹈时,首先看到的是舞蹈演员的人体、服装、道具、肌肉力等,但一个舞蹈作品在最终呈现时,观众注意到越少现实物,越多的“象外之意”,就愈发证明着舞蹈的完美。在古典舞作品《黄河》中,并非让舞者通过舞蹈动作来扮演黄河,而是通过古典舞语汇中的云手、云间转腰、翻身等技术技巧表现波涛汹涌的场面,体现黄河这一精神符号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精神。古典舞作品《爱莲说》取材于周敦颐的《爱莲说》,该作品用流畅、收放自如的舞蹈动作表现了“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诗意化意象,整体舞蹈动作温婉流畅,用一种虚幻的力对莲花进行静态、动态化的动作模拟,非“扮花”,却已超脱了莲花之“形”,体现了莲花的清新脱俗之美。舞蹈创作者需要借由想象,使用动作外化呈现内心的意象;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够看到除舞者这个客观实在物(四处奔跑的人、扭动的身体等)以外,舞者肢体动作所营造的意象。

3.3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空间想象

舞蹈表演区别于戏剧表演,生活中的特征动作无法直接转化到舞蹈表演中使用,而需要将生活动作进行高度典型化、节奏化、造型化的艺术加工,在动作空间进行想象,以丰富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语汇。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善于捕捉生活中人物形象的动作特点,扩大大脑中的记忆表象,为人物形象塑造时所需要的典型化、节奏化、造型化的动作空间想象奠定基础。舞蹈作品《儿行千里母担忧》,塑造了一位挂念远行儿子的母亲形象。在起承转合中,母亲回忆起怀胎十月的景象,演员通过对现实中怀胎动作、怀抱婴儿等动作的模拟,加以节奏处理,展现了为人母的温情,成功塑造了母亲这一形象。舞蹈作品《八女投江中》,七位舞蹈演员抓住了一位下腰后仰的舞蹈演员的腿,以群像造型的形式模拟了摔下悬崖的险情,体现了革命斗争中不畏惧艰险的女性形象。可见,舞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时并非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搬运,而是以此为原型,通过合理的动作空间想象增加角色魅力。

4.如何提高舞者想象力

在想象物的直观感受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表象,而想象又是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对表象的积累十分重要,综合知识是想象的内在素质。

4.1积累生活表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想象的产生是因为外在事物的激发,它根植于人类的生活经验,是人类记忆的一种表现。黑格尔也说,想象的开展“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他还说,“想象要靠牢固的记忆力”。若要通过舞蹈表现现实生活,传达人类情感,势必需要经常注意生活表象的积累,观察和研究各种动的规律和动的艺术形式。当动的表象激起我们的情感,在精神上产生一种相应的想象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身体这一媒介,将这一抽象情感生成为舞蹈动作,继而形成动作素材的积累。故当我们带着思考深入生活,并观察、体验生活,善于积累生活中的表象,又带着记忆表象回归到舞蹈当中去时,生活中的表象积累将会为想象助力。

4.2增强文学素养

吴晓邦先生曾说,舞蹈者有时必须通过文学作品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才能从生活基础上激发灵感,创造想象。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创作取材于经典文学或艺术作品,例如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分别改编自同名电影与同名歌剧;优秀民族舞剧《杜甫》《孔子》等创作灵感源自伟大文人的生平故事与成就;基于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又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古典舞、民间舞、国标舞的舞蹈作品。诸如此类的经典改编不胜枚举,文学作品、绘画、雕塑、诗歌、音乐等艺术作品都是极佳的舞蹈创作与表演的灵感来源。强大的文学素养有助于舞者理解角色背后的故事,帮助舞者树立更为广阔的世界观,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考量和理解世界,从而在角色塑造时为角色注入“血与肉”,使角色的性格、特征、情感跃然纸上。

5.结语

舞蹈表演作为一门艺术门类,训练过程及最终的舞台呈现皆离不开想象。舞蹈作品从酝酿到诞生,想象贯穿其中。若舞者能够积极地积累生活素材,大量阅读以增强文学素养并能够自如地运用记忆表象进行想象加工,为舞蹈训练及表演服务,于舞者的艺术生涯而言定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经之.文艺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9.

[2][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04.

[3]平心.从舞蹈感觉到艺术想象———兼谈艺术与超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3):49-58.

作者:戴伊凡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