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境文化对中美写作方式解释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境文化对中美写作方式解释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境文化对中美写作方式解释力

一、引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T.Hall)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Culture)一书中首次从交际和文化关系出发,提出了关于解释人类交际活动受文化和语境因素制约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跨文化对比、文学、翻译、写作等领域。请柬(InvitationCard)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书面体裁,被应用于中美两国民族在各自的文化圈内交流和两国跨文化交际中,并发挥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实现礼仪交际的社会功能。请柬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非正式请柬是指用于亲戚朋友之间邀请信,其格式与书信类似。而正式请柬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有一定的书写格式和方法,主要用于招待会、举行婚礼、宴会、隆重仪式等正式场合。本文把该理论中关于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分类概念,国家文化在高低文化语境中的定位及其交际中的差别性特征这三个具体观点应用于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探究,通过对选取源自1990.1.1-2010.12.31为时间跨度段的中美正式请柬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力求证明该理论对请柬写作结构和请柬写作策略有普遍的解释力以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框架

(一)高低语境文化具有语境性及其分类

Hall(1976)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认为,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要受到文化和语境的制约与影响。他在该书中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将语境分为高语境(HighContext)与低语境(LowContext)(1976:81-83)”。Hall(1988:96)认为:“任何事物均可被赋予高、中、低语境的特征。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绝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质语境中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仅有微小部分存于编码清晰的信息中。低语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内在语境及外在语境)”。

(二)国家文化在高低语境文化中的定位

WilliamB.Gudykurmt根据Hall关于高低语境的解释,“将12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按从低语境到高语境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瑞士、德国、斯堪的纳维亚、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阿拉伯、中国和日本”(cf.唐德根,2000:181)。基于不同文化的国家对语境排列位置,中国文化具有高语境特性而美国文化具有低语境特性。

(三)高低语境文化的交际性特征

M.W.Lustig和J.Koester把HC和LC文化及交际的差别特征概括(cf.贾玉新,1997:34)为8项(见表)。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前3项特征予以解读并运用于中美正式请柬的范例分析。通过表可以看出,高语境文化中,语境在意义传递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传递并不完全依赖语言本身,而是更多地借助语境,并以含蓄和暗码的方式来传递;而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的作用突出,交际信息主要是通过语言以直白和明码的方式来传递,语言在交际中处于中心地位。高语境中的信息编码和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而低语境中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则主要在语言中,交际信息对语境的依赖性与前者相比要小。

三、基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视角下的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的分析及其解释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文化思维模式会影响语篇的写作模式。请柬作为实用文体的一种书面体裁,具有为实现特定礼仪功能的文体特征和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美请柬除了体现相同的礼仪功能外,由于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其写作模式各异。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视角,利用文献中的中美正式请柬为语料进行比较、归纳和范例分析,从请柬写作结构和写作策略两个方面来证明该理论对写作模式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一)语篇结构——中式请柬的螺旋型叙事结构与美式请柬的直线型叙事结构

1.中式请柬语篇结构分析

由于长期在儒、道、佛教的浸润下,中国文化积淀倾向于含蓄和中庸。基于这种倾向性,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型的。而中国文化积淀的倾向性和思维模式的螺旋型特点又决定了中式请柬语篇的叙事结构。笔者利用文献语料,选取1990.1.1-2010.12.31为时间跨度段中的35篇中文正式请柬,通过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并得出结论是:在中国高语境文化下,由于受中国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式请柬语篇的组织方式呈现出两类叙事结构,可分别表示为:(1)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题--暗示信息(可选)-发出邀请-确认邀请(可选);(2)明示性背景信息-宣布主题—暗示信息(可选)-发出邀请-确认邀请(可选)。具体到范例1,该请柬正文可分为4部分:“从盛世文明到以裹文事”是间接迂回的暗示性信息;“从谨定到宴会厅”是明示性的背景信息;“举行南方日报文艺部作者座谈会”是基于上文语境的宣布主题行为和“翘盼光临,千祈勿却”是发出邀请行为。由此看出,范例1的叙事结构是背景信息(包含暗示信息和明示信息)-宣布主题-发出邀请。从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的视角来看,中式请柬的叙事结构蕴含了过多的语境信息,作者借助上文语境,以含蓄委婉的暗示信息来实现礼仪功能。而对语境的依赖度较高这一现象,却反映了高语境文化下的中式请柬的组织方式是受文化倾向性、语境因素和思维模式制约的。

2.美式请柬语篇结构分析

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美国人崇尚独立,奉行“自我为中心(ego-centrism)的文化价值观”(胡文仲,1994:257),以个体性为基点进行直线思维,强调直述己见、明确具体的直线型叙事结构。笔者运用与中式请柬相同的语料检索方式和相同的语料分析方法(上同)对所收集的28篇英文正式请柬(不含以英语为中介语的所有英文请柬)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是:在低语境的文化下,由于受美国文化思维的影响,美式请柬语篇中采用叙事结构有别于中式请柬叙事结构,并呈现出显著的特征,可表示为:发出明示邀请—宣布主题-背景信息(明示)-确认邀请(可选)。以范例2为例,该请柬分为3部分:“从LadyAmeliaJones到Dr.JohnMarkham”是发出明示邀请行为,“atasoireeathome”是主题信息,而“OnFridayevening,thethirdofMarchatseveno’clock”为明示性背景信息,“Pleasesendreplyto”为确认邀请的信息。由此看出,范例2的叙事结构是发出明示邀请—宣布主题-背景信息(明示)-确认邀请。根据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美式请柬的叙事结构呈直线型,作者以语言为载体,直截了当地发出邀请行为和宣布主题,而非借助语境信息来传递邀请这一礼仪功能,这表明在低语境文化圈内美式请柬的叙事结构同样受美国文化观念和直线思维的制约,但也表明叙事结构对语境的依赖度低。

(二)语篇策略:华而不实与朴实无华

语篇策略是Enkvist(1978)提出的术语,指语篇作者根据交际目的对语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项(decisionparameter)所作的权衡。在具体请柬的写作中,当语篇的构架及主题确定后,语篇的策略表现为作者采用何种手段来实现交际目的。本文通过中美请柬语篇范例的描写与对比分析来证明该理论对语篇策略的选择有普遍的解释力,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选择恰当的语篇策略是服务于语篇结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请柬的礼仪功能的需要。

1.中式请柬语篇策略分析

从言语行为来看:范例3实施了两项言语行为,即宣布主题(举行庆祝元旦“茶话会”)和发出邀请(敬请光临指导)。为实施言语行为所选择的策略:在中式请柬中,两项言语行为是借助于暗示性的背景信息(上文语境)来完成即通过间接迂回、含蓄隐晦的中国文化思维来宣布主题和发出邀请的。可以看出,中文请柬正文部分的写作策略是先从细节信息开始,最重要的信息置后,基于语境信息以间接迂回、含蓄隐晦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来完成特定的礼仪功能。从基调的角度来看:正式、庄重、礼貌和谦恭。为了彰显基调,作者选择的策略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在高语境下,信息编码和解码更多地依赖交际双方共享的文化规约和交际时的情景。作者使用的敬词和谦词如兹、敬、光临和敬礼等语言形式来显示礼貌,而频繁地使用这些词,既是中国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的体现,也是在特定的书面体裁场合中为更好地实现请柬的礼仪功能的需要。而非语言形式是采用了线性的格式,但有别于美式的格式。

2.美式请柬语篇策略分析

从言语行为来看:范例4也实施了两项言语行为,即发出邀请(requestthepleasureofthecompanyofMr.HuWenzhong)和宣布主题(reception)。为实施言语行为作者所选择的策略:在该请柬中,两项言语行为是通过直抒己见,以明示的方式来发出邀请和宣布主题。作者在正文部分的写作策略是先从最主要的信息开始,明示性的背景信息置于主要信息之后,而且以直接的美国文化思维方式来传递特定的礼仪功能。更重要的是,美式请柬与中式请柬相比,对语境的依赖度要低,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明示性的语言来完成。从基调的角度来看:正式、庄重、礼貌。作者选择的策略也包括: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在低语境文化下,作者为了表达礼仪功能,注重语言准确性和明示交际,在请柬中未使用类似于中式请柬中含有隐含意义和文化色彩的谦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词汇request,pleasure,R.S.V.P.来显示礼貌,而非语言形式是采用了美国文化中特有的缩进式的线性格式。需要强调的是:中式请柬中存在着诸多敬词和谦词如令尊、敝人、寒舍以及常用套语、四字成语等,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礼仪功能的需要。事实上,正是这类词往往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容易引起交际障碍或误解。相比之下,美国人通常是以自身愉快的感受来显示礼貌,常用的词有pleased,pleasure等。

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建议

本文在分析中美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及其如何影响请柬语篇组织和策略选择的基础上,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出的建议为:首先,应用文写作不仅是单纯地考虑语法正确性,也要考虑适切性问题。D.H.Hymes(1971)指出要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中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cf.胡壮麟,2001:357)。具体到应用文体裁来说,其写作是一种交织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的语言思维活动。其次,应用文写作还要考虑框架结构和段落安排问题。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本民族与目的语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和语篇组织方式差异的基础上,进而培养学生以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来谋篇布局。最后,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语言对比的能力。RobertLado(1957)在其著作《跨文化的语言》中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并指出了对比分析的重要性(cf.ibid:377)。基于对目的语和母语的应用文范例的对比分析,来引导和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中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并逐步提升写作能力及其策略。

五、结语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拓宽了语境研究的跨文化视野,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语境文化中,语境在意义传递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在意义传递上起重要作用的是语言。本文通过文献语料的归纳和范例对比分析发现:为了实现礼仪交际的功能,中美正式请柬写作模式在写作结构和运用的策略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中美请柬写作模式差异背后的成因最终由包括文化和语境等因素来解释是最好不过的答案了。此外,高低语境文化理论给我们的指导意义是: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语言本身的正确使用问题,还要根据目的语文化因素和交际语境,探讨在写作过程中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以符合特定场合来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与写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笔者收集的样本和范围比较小,其概括性可能会受限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