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一、解读《老人与海》蕴含的生态思想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堪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在1953年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并且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其寓意十分深刻。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五六个人或者更多的善于解释的人能够继续解释下去,我为什么一定要干涉他呢?”有人认为该部作品体现了海明威希绪弗斯式的悲剧色彩的英雄主义观;有人认为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的大男子主义观的宣言书。但是,该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广袤得令人难以想象,亟待人们从新的视角、在新的视域下重新研读去发现埋藏其中更多的思想宝藏。从生态批评角度来解读《老人与海》,我们要关注的是书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所秉持的生活态度,书中表现的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以及对人类“走得太远”对自然过度开发所进行的批判。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过着一种简朴、超然、注重内心世界的完全生态主义的生活。远离都市文明,圣地亚哥对于物质生活无欲无求。书中写到老人用一艘平底小帆船来捕鱼而不是渔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老人住在窝棚里,“窝棚用坚韧的护芽棕皮做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并且“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像他那张帆一样,而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饮食极其简单,不出海的时候吃的是“黑豆米饭、油炸香蕉,还有些炖菜”。在出海前,他会喝上一些咖啡作为一天能量的补充。在物质上,圣地亚哥几乎一无所有,但在精神上他是一个富足的人。坚定的宗教信仰、丰富的精神生活使他满足于这种物质的匮乏,因为他对生活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对于圣地亚哥来说,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对生活持有的积极、阳光、乐观的态度。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态度,如:“简单,简单,简单吧!……简单些吧,再简单些吧!”“如果我们愿意生活得简单而明智,那么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非但不是苦事而是一种乐事。”满足于简单,崇尚自然,圣地亚哥,这位赤脚走路的老人与那些信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人迷恋奢华、挥霍无度、崇尚享乐,而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们的生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圣地亚哥所实践的就是海明威的生态哲学思想:简朴地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重塑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人与海》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同众生平等的理念,字里行间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世上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类的目的和利益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而海明威却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看作与人类平等的存在。圣地亚哥漂流在海上看见了一只小鸟,善良的老人对鸟儿说:“小鸟儿,你喜欢的话就跟我做伴吧。”圣地亚哥把小鸟看成了孤寂旅程中偶遇的一位朋友,这是一种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之目光看待世间万物的心态。这种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态度还体现在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关系上。老人既把马林鱼看成他的猎物也把他当作朋友。海明威认为人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人与其他生物都在为生存而拼搏。圣地亚哥要杀死大马林鱼是为了生存而大马林鱼要逃走甚至要杀死圣地亚哥也是在为生存而挣扎。在这个意义上,老人与大马林鱼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是对手的关系,当老人用力地拉住在海中不断翻腾的大马林鱼时他说道:“鱼呀,你简直要我的命嘛,老头儿想,但是话又说回来,你有权这么做,老兄,我从来还没有看到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着、更高贵的东西。你来弄死我吧,我不在乎谁死谁活了。”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老人又对这条苦苦与之搏斗的大马林鱼心存敬畏,把它当作朋友。他说道:“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你现在觉得痛了吧,我也很痛啊。”在老人看来,这条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一位值得尊敬并且与他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论是老人杀死了这条大鱼还是大鱼杀死了老人,他们之间都没有失败者。正如法国生态思想家艾伯特•施韦策曾说:“成为思考型动物的人感到,敬畏每个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他如体验他自己的生命一样体验其他生命。”《老人与海》还体现了海明威对人类过度征服自然的批判。在这部小说的结尾海明威安排了一个极具悲情主义而又发人深思的情节。老人与大马林鱼苦苦搏斗三天,最终杀死了它,但是在把大马林鱼拖回港口的归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受到鲨鱼的袭击,回到港口时只剩下一具骨骼了。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后果呢?老人进行了自省和反思,“那么是什么让你打败的?”“什么也没有,只怪我出海太远了。”从某种意义来说,老人的失败不是鲨鱼,而是老人自己打败了自己,因为老人走的“太远了”,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理念必然得到报应。恩格斯指出,人类不要过分沉醉于征服自然的快感中,盲目的乐观使人类丧失了理智,每次征服自然胜利之后人类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因为自然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报复人类。人类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在对自然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利用自然,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发展,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用海德格尔的一句话,即“人不是世界存在的主宰,人是世界存在的牧人”,所以这部小说的最后结果就是老人辛苦捕来的大马林鱼“……如今不过是垃圾了,只等潮水来把它带走”。人类付出巨大努力而创建出来的文明成果,却因为对自然、对生态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过度开发而烟消云散,所留下的只不过就是一些在时间长河中等待被冲刷殆尽的遗迹罢了。这就是海明威为我们勾画出来的未来生态崩溃的场景,令人反思,促人警醒。

二、结语

生态批评的目的之一就是促成人类的生态意识的觉醒,提升我们的生态美感,调整自己的生态行为,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解。《老人与海》似乎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对老人圣地亚哥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描写,他对非人类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以及老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海明威在想我们呼吁,是时候调整我们的行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马克思曾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解”是同“人类本身的和解”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生态伦理学家也认为,人类在经济生活中的不平等是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平等息息相关的。《老人与海》给我们的生态警醒就是我们要节约资源,关爱所有生命,对人类开发自然的行为进行节制。这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郭秀伟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