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文学素养于记者新闻写作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文学素养于记者新闻写作的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文学素养于记者新闻写作的意义

摘要: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道德情操、文化素养成为新闻工作者工作的重心。在新闻写作中,借鉴古代文学的语言和思想,不仅可以提升新闻作品的语言魅力,还能丰富作品内涵,符合现代新闻传播理念,是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走出舒适区,主动求变、求新之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古代文学素养

一、新闻记者培养古代文学素养的意义

1.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新闻记者的写作技能

信息爆炸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如何在同一新闻中写出新意、深度是其关注的焦点。在确保新闻新、快、短、活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其更加典雅优美,是新闻记者提升写作技能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标题中,会让标题瞬间增色不少;运用在正文中,可以让新闻作品语言更简洁、凝练,起到文约事丰、述作尤美的作用;运用在结语中,可以使新闻作品意蕴悠长,回味无穷。2002年2月4日的楚天都市报有一篇题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浊浪让人心忧》的新闻报道,该标题引用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同时也是我们熟知的文学经典作品《三国演义》的卷首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原有的后半句“浪花淘尽英雄”诗词进行了改编,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什么长江让人心忧,是源于其江水浑浊,让读者在感慨古今差别之时,也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2.运用经典成语彰显新闻记者的文学素养

在新闻写作中,恰当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为新闻作品增加亮点,还会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使用汉语言的技巧。除此之外,经典成语的运用彰显了新闻记者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方面的书籍,使他们在采写新闻报道中能够贯通古今,思维更开阔、角度更多元、认识更深入、解读更精准,是提高新闻记者基本功的重要途径。如人民日报刊发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论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一文中,一些经典成语的运用,为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如:“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不可犹豫、不能退缩,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打赢。”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攻城拔寨这三个成语的运用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的深度解读,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下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3.汲取古代文学营养培养新闻记者的高尚情操

对于当下的新闻记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所谓最好的时代是指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新闻记者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树立互联网思维和融合思维的基础上,应苦练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名弄潮儿;所谓最坏的时代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每天都在受到新的冲击。在这种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应随波逐流,传播一些无营养、博眼球、毁三观的作品,而要静下心来,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通过学习古人的道德情操、为人修养,来沉淀和升华自己的道德品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拿起手中的笔杆子,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做新时代下有责任、乐担当的新闻记者。

二、新闻记者培养古代文学素养的策略

1.重视积累古代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只有拥有丰富的古代文学知识储备,才能在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在新闻作品中,引用的经典诗句、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都会让新闻报道更形象、生动,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式。如新闻记者在写作中可从我国经典的史学资料出发,让古代文学著作中的精华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生。《史记》《汉书》《左传》《论语》等都可以拿来为新闻记者所用,让新闻作品不仅可以向读者传递消息,还能带给其精神食粮,增强文学涵养。

2.将古代文学中的人文情怀运用其中

传承至今的古代文学作品,除了具备优美的词句、独特的写作手法外,还具有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所思、所感和所悟,而这些则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新闻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应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拿来“古为今用”,从而使这些精华能够一脉相承。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怀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传统美德的挖掘,使其成为社会道德的标准,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还体现了媒体人的文化自信。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孝德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气质和文化标签,对后代具有重要的影响。孝为先、尊老敬老是中国人永不过时的传统美德,也是孝德文化在现代中国的衍生。这种优秀的人文情怀在新闻记者的广泛参与下,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如5月13日母亲节,新华网、中国山东网、快资讯等网站刊登了题目为《“大哉儒道行孝承义”——三孔景区母亲节活动启动》的文章,报道了山东曲阜市三孔景区,以“大哉儒道行孝承义”为主题,开展的一系列以“孝”为主的活动。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孝道的理念,更将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理念普及给了广大民众,起到了以文育人、以文明智、以文启德的作用。

3.将古代文学的价值观现代化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思想大家,如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是古代文学价值观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周文王姬昌在《周易》中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的自强不息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古代人倡导的一种良好的品德。这种品德贯穿于我国古代众多文学作品和先人的为人处世上。对此,《论语》有云:“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是对孔子践行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精神新的传承……由此可见,这种精神通过一代代文学家、思想家的传承,正在进入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激励国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价值观现代化,进行报道,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不仅可以彰显新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还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媒体融合潮流下,新闻记者在追赶融合大潮时,应时刻坚守道德的底线,以史为鉴,让先人智慧的结晶在当代依然有用武之地,用自己丰富的文学素养、正能量的现代价值观对所报道的新闻进行加工,将优秀的新闻作品呈现给大众;在新闻报道中批判性地传承古代文学价值观,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其进行现代化、时代化改造,使这种价值观为更多的人所知、所用,让古代文学中优秀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下绽放华彩,净化社会风气,引领舆论导向;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在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写作技能之外,还应时时刻刻擦拭自己的心灵,常怀一颗责任心、正义心、向民心、向党心,要像古代文人那样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之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心。在新闻报道中,在遵循事实的原则下,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让这些文学作品助益新闻记者成长为有素质、有责任的新时代记者。

参考文献:

①德吉央宗:《浅析古典文学修养及其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第21期。

②颜廷菊,董红:《浅谈新闻记者的古代文学素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作者:范学新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