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师范生文学素养探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师范生文学素养探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师范生文学素养探思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学前教育学科建设,从一流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学前师范生文学素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一流专业的建设,对学前教育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提出建议和指导策略,助力学生今后教师素养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学前师范生;文学素养;一流专业

在一流专业建设的大局之下,对学前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要求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其中有爱心、有童心、有责任感,能尊重幼儿自然天性、培育幼儿完善人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发幼儿多维潜能,能胜任学前教育领域的保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已是当下对学前教育的专业要求。高校、教师、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载体,各司其职,均有所建树: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所在,以文化教育为根本旨归;教师以匠人精神将文化育人的职责春风化雨般落在实处;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接力者和继承者,主动汲取文化精髓,以提升文学素养并传承民族精神。文学作为发扬优秀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其精神实质以润物细无声之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文学世界中感受智慧与情怀,能够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益于文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文学素养一词实由来已久,且是大学生自身内在涵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因学前师范生的专业课程需求,并从专业发展和必备技能而观,文学素养的提升与培养是无法脱离其学科意义的重要一环。文学是一种作为表达的艺术,我们经常会评价或思考一本书中的一段文字,正是因为这段文字,给读者带来了思考与琢磨,这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交融与思想碰撞。文学素养培养受多重因素影响,依据学习者主体维度,可将其划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学习两个层面。主动接受多集中于儿童时期,期间文学素养的培育基本依托于儿童文学,诸多量广质足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儿童喜爱,为儿童提供了愿意自我探寻文学世界的机会,并以阅读这一崭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拓展视野、丰富阅历。儿童文学以诸多形式展现,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有适龄读物可以去探求。被动学习即因学习需要或工作要求,必须要去阅读或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后者是现如今大多数学前师范生的学习现状,并且由于课程展现的局限性和学生自身对儿童文学作品了解的匮乏,致使文学素养的获得与提升极易受限。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文学素养与儿童文学之间缺少纽带和连接,在教学设计和对幼儿的文学素养培养上就会产生各类困难。以目前学前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调研结果为例,就儿童文学课程而论,高达72.63%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仅在小时候阅读过儿童文学作品,之后明显断层。先天阅读的“缺陷”,后期又多作为被动读者,并未在大学获得及时补给。阅读习惯的养成基本依托于外力,而且要持续要求附加检查,此类的被动阅读收获显而易见。此外,仅有7.37%的学生因专业课程需要去选择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课程结束后又将其“抛之脑后”,收益甚微。总之,多数学生儿童时期文学给养是明显不足后期的,而在外在补给中,吸收的主动性不足以弥补主动接受阶段的缺陷,又因现如今大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主动性大幅削弱,故其文学素养亟待提升,此现状对学前教育学生而言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试想如若今后的幼儿教师文本阅读量极度匮乏,不主动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自身就无法理解文学作品中传达的审美价值和需要,教学中如何向孩子们传神地分享与讲解,并将文学教育之价值落在实处?又如何通过潜移默化地文学熏陶来培养幼儿的性格和习惯?故在专业学习阶段文学素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文学素养已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素养,这是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实践的。如若仅依靠于课前备课和被动阅读,不仅是教学中会缺乏主动性,对儿童的文学培养更是会大有折损。就学前师范生而言,文学素养的培育方式具体展现的维度是多方面的。由专业课程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外在表象,均可作为其探究维度。本文主要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现状从师生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对学前师范生文学素养自我培养的积极引导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专业要求,更是教育所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真正认识到文学素养对今后从业的重要价值所在,学生文学素养的最终形成绝不可仅依靠于儿时的文学积淀以及成人后的浅尝辄止。现如今大学生良好地自主阅读习惯尚未养成,文学作品阅读对象多受潮流阅读风气影响,对于新派作家和新潮流文学一拥而上,可终究并未真正品读其中的审美元素,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思考习惯。学前师范生的文学阅读数量有限,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对相关专业书籍的推荐之外,学生大部分文学阅读都基于自身兴趣。故其变故大、缺少计划性等问题较为显著,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文学素养自我培养地中断。文学素养的自我培养,需学生了解新媒体时代阅读风尚,而不是盲目更风。纸媒阅读被大量且形式多样的电子阅读所替代,此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的自身价值和功能。原因在于大量电子阅读削弱了原本纸媒阅读所锻炼的专注力和理解力。且快速提升阅读速度,减少思维实践,必然削弱了文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故应对于此,应使学生明白和理解在迅速掌握新时代阅读技能后,需不忘阅读初心,坚持将阅读作为习惯,回归生活本真。针对学前专业学生,平时可增加经典阅读,分享阅读的活动,通过读经典、品经典将书中的知识经验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是自己得到成长,更是将文本阅读的意义了然于心,使文学作品在新媒体时代不失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文学欣赏作为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应在学前课堂中得以深化,这需要学前专业学生具有自觉意识和教师及时有效引导的一个学习过程。教师对学前师范生文学素养自我培养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所谓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非是进行口号式或机械式浅层阅读训练,且仅将文学阅读作为单一获取信息的渠道,这是无法真正实现其文学教育价值。

二.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有效干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一流专业建设下最直接的感受者和体验者,对专业的技能掌握和课程需求有着最直观地感受。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应及时有效了解学生的课程反馈和专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做到有效干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深度挖掘,将与之有关联的文学作品相联系,使学生在每日课堂中都能有所成长,有所收获。在课程建设方面,因基于一流专业建设,故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较强。由于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致使原本应具有明确文学教育的课程并未有效发挥其功效。其中可以儿童文学课程为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儿童文学课程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儿童文学的有效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各类文学作品特点与创作特点,了解儿童心理,学会创编和欣赏各类儿童文学作品,并能够带领儿童在教学主题活动中欣赏、表演各类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诸多影响因素,譬如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能力的不足,使学生并未掌握儿童文学的欣赏和创编;教师未重视文学情感的培养,致使课程最终流于说教;教学也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并未真正实现儿童文学的教学目的;儿童文学授课教师多为学前教育专业出身,故对文学教学和欣赏存在一定短板,同时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中易忽略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使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稍显被动,而在大学阶段是文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师生都应认识到提升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些均由师生双方文学素养培育意识的欠缺所致。不论是教师亦或学生,对文学素养的培养问题追本溯源可从读者身份而论,文学作品需要作者潜心创作将所见所闻转化为真思考真感受,而读者更需要在此时静心阅读,将文学世界中的真感受真思考转化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阅读的健康循环,不会因其余干扰因素而对阅读“始乱终弃”。连续性阅读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全方位的连贯性的,更是在此类文学活动中,将文学欣赏作为重要的实践部分。前面已经论述了当下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等到这部分学生从教之时,他们的学生多为“网络原住民”,对文本阅读的习惯培养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再去逐步掌握这部分技巧时,更需要展现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这也更体现出在大学学习期间,学前专业学生要将培养文学素养意识和提升自我文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亲身体会和实践有所思有所得,才能将此问题内化于心。基于一流学科建设,教师可通过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良好地文学素养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此外相关课程可具备与之相应的文学素养培育训练,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结合不同体裁让学生将文学审美内化于心。此外,基于一流专业建设,学前师范生的课程可在课前五分钟准备与文学相关的内容,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将文学学习有计划地开展与进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亟需学生清醒意识到文学的自身价值和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价值,也需教师及时改善教学理念,能够认识到文学素养对一个学前师范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学前师范生文学素养自我培养的积极引导以及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有效干预,会对学前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安静芸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