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是一个极美的学科,语文教师,则需要以文学修养启发学生的心智、打动人心。然而现实中,大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并不尽如人意,自身尚无修养可言,更谈不上在教学中感染孩子以品味文学的魅力,更无法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基于此,文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文学素养的解读及提高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探前进之妙方。
一、文学素养的涵义
文学素养是一个人的文学知识、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是指教师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从狭义上说,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包括语言修养、语文修养、文学修养等几方面。
二、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实在让人忧心,他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语文成绩也的确不错,但学习的过程实在不敢恭维,究其原因:
1.传统观念给我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代的封建教育,强调“文以载道”。近百年的语文教育把语文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在传统烙印下,教师漠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抛弃工具性,注重人文性,任重而道远。
2.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过去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五大块”教法,死板僵化。在应试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语文教学连“五大块”教法也不如,基本都是根据考点进行训练,课文成了支离破碎的训练教材。
三、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学素养
1.语文教师要有对文学的感悟。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是依据课本来作为指导的,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创作的,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状况,将作品恰到好处地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光华和情感波澜。
2.语文教师要有对文学的创作。所谓志于道,游于术。然而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实际写作能力的并不是很多,他们把自己束缚在狭隘的理论架里,随着教龄的增长文学创作趋于沉寂,性灵落寞于尘埃。
3.语文教师要有对文学的积累。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胸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教师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读书,只有教师热爱文学,才能教育学生热爱文学。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
四、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的途径
1.读一点文学名著。语文教师应挤出时间读一点文学名著,给自己精神“补钙”,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生于华夏,学习语文,传授语文,不读孔子,不读诸子百家散文,不读屈原的诗,不读司马迁的历史散文,不读唐诗宋词,不读“古典四大名著”,不读鲁迅,如何传承发扬它呢?作为语文老师,对世界文学、文化也应该有所了解。如果对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我们都一无所知,我们如何能引导学生吸取世界文化的营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呢?
2.学习一点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知识。有些教师大学时学过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但那时只是把它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达不到学以致用的境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它又被束之高阁。因此,有必要重温旧课和重新学习,加强文学理论和文学鉴赏的修养,以理论来指导文学阅读,提升阅读层次。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把文学之美传达给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3.写一点文章。语文教师应该养成写作的习惯,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更不用说要做名师了。一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写写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故事等,而且能随时捕捉到许多生动鲜活的材料。但在写东西时,不要局限于写清楚明白就可以了,应该适当增加一点文学性,既可使文章增色,也有利于个人文学修养的提高。总之,语文的学习需要兴趣,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的教学需要活力,让我们用激情去点燃文学的火把,用热情去照亮语文的课堂,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培养学生文学的悟性和灵性,以促成高雅的审美品质和审美趣味。
作者:朱云兰 单位: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象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