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5G无线通信传输分析与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G无线通信传输分析与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5G无线通信传输分析与探讨

引言:

十年前,世界上传输速率最快的移动网络是3G网络。而短短十年,5g时代已经到来,这十年就是发生了什么,面对5G无线通信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做好对其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无线通信传输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技术演变分析

十年前,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的移动网络是3G网络。2009年12月,北欧电信巨头TeliaSonera公司在瑞典的首都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第三代伙伴合作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标准。相对于当时原有的3G网络技术而言,LTE是一个过渡的3.9G技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3G+,是基于当今CDMA的3.5G和3.75G移动标准,如HSPA(High-SpeedPacketAccess)。而当时WCDMA的R99和R4系统能够提供的最高上下行速率分别为64kbps和384kbps,为了能够与CDMA1XEV-DO抗衡,WCDMA在R5规范中引入了HSDPA,在R6规范中引入了HSUPA和无线通信技术EV-DORevB。该标准的物理层包含有多个高吞吐率、高传输速率的数字通信传输技术,主要用于满足蜂窝网络更快的数据率。因为2G和3G采用是EV-DORevA技术,所以最多只能使用一个波载,而LTE则是使用的EV-DORevB调制技术,可以最多同时使用15个波载(实际使用通常为3个)。通过支持高达20MHz的带宽、4x4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道和高阶调制方案,LTE的下行信道可以达到300M/s的速度。由于LTE系统缺乏和3G系统的后向兼容性,因此对于那些早早更新了3G系统,在2010年左右大规模更新网络的运营商显然更为适合。然而对于更新3G网络不久,在2015年之前不希望进行“革命性”换代的运营商而言,LTE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因此3GPP推出了HSPA的演进项目HSPA+,其目的在于保持与R6版本的后向兼容性,同时在5MHz带宽下达到和LTE相仿的性能。2012年1月20日,国际电信联盟网站公布的消息,国际电信联盟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即4G)国际标准,我国主导制定的LTE-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国际标准。如果称LTE为3.9G移动互联网技术,那么将LTE-Advanced称为4G标准更加准确一些。

二、5G无线通讯传输前景探讨

回顾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历史,每隔10年左右,以通信网络的升级迭代为标志,移动通信领域就会发生一场大变革。每隔10年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就会普及。据中国IMT-2020(5G)推进组于2014年5月的《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数据披露,预计到2020年全球移动终端(不含物联网)的总量将超过100亿,其中五分之一预计来自中国,全球物联网用户数量将超过500亿,而中国同样占据超五分一的份额。网络消费者对带宽的需求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导致了各大智能技术公司和研究机构前仆后继地争相投资,不断谋求使用新技术扩大网络带宽和提高传速速率。以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做比较,第一代模拟式系统(1G)以模拟技术为基础,仅提供语音服务,比如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第二代数字式移动通信技术(2G)主要采用数字技术使用标准,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传输速率最高只达384Kbp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但是与当时已经有很大程度普及的有线宽带网络相比,3G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仍然很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通常可达到10~20Mbps,甚至最高可以以100Mbp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相当于10年前手机上网速度的大约100倍,比20年前拨号,上网快2000倍。可以预见,等发展到第五代移动通讯,其将具备更大的吞吐量和更快的网络传输速度。

三、结束语

当今的无线网络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变革伴随着的是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和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到2010年前后的4G网络,技术在发展,软硬件功能在增强。5G无线通信传输在将来会彻底取代4G通信,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李欣雪,任瑾,徐殿双,等.基于5G无线通信传输分析与探讨[J].电子世界,2018(4):121-123.

[2]杨松朔,何海浪.浅析5G的大规模天线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J].科技风,2017(7):88-89.

[3]王东明,张余,魏浩,等.面向5G的大规模天线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6,46(1):3-21.

作者:周洋 单位: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