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城市轨道交通车无线通信网络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城市轨道交通车无线通信网络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TDD—LTE技术又被称为TD—LTE无线网络技术,对TD—LTE无线网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对TD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方式以及优化对策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网络;TD—LTE技术

0引言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一般采用WALN(无线局域网技术),但实际应用时很难适用于快速移动的环境,而且在信号切换过程中,数据传输稳定性比较差。而TD—LTE技术采用专用频段传输,数据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高,逐渐被应用于轨道交通通信建设中,因此,对该项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详细探究至关重要。

1TD—LTE技术概述

TD—LTE网络结构主要是由CN(核心网)以及U—TRAN(无线接入网)所组成的,其无线网络结构通过分组交换的具体运行模式,突破了传统网络规划的架构模式,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在此变化过程中,LTE无线网络结构不仅在无线数据结口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进与完善,而且在整个网络运行系统中通过EPC这一分组交换的核心网络,构建了科学的EPS演进分组系统。与此同时,分组交换核心网EPC与E—UTRAN一同结合实际的网络业务有效释放IP承载数据流以及建立用户的请求架构。3G以及2G网络都属于分层架构的部署形式,因此这一网络架构的网络节点较多,准备发送或从天线发射的网络信号解调主要依靠BTS和NodeB,然后经过解调处理的射频信息进行重传或纠错处理。在此结构中,很多不同的BTS或NodeB都受到BSC和RNC的控制,这两大结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及控制BTS、NodeB基站中的数据交换以及信令传输,并通过对无线网络资源的管理,从而将其与CN相连接。同时,TD—LTE无线网络主要采用了扁平化以及单节点的网络结构,能够有效减少数据和信息的网络传输路径,缩短数据信息的传输周期[1]。将TD—LTE技术应用于网络规划中,其优势是:①TD—LTE技术采用蜂窝同频组网技术,根据这项技术的特点,即使在网络覆盖是处于满负荷还是空载的情况,仅受到邻近地区的同频信号干扰,而GSM终端仅受到相邻小区的同频干扰,这样干扰信号不容易被高层建筑物遮挡。②TD—LTE网络覆盖规划需要基站的布局结构与业务的需求,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如果基站与业务的实际不相匹配,则会导致小区信号吞吐不均匀信号受到影响。

2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状

在轨道交通通信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系统:基于通信业的自动控制系统;列车的自动监控子系统;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等。在无线通信系统方面,主要采用免费开放的无线局域网络技术,通过应用这项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很多城市轨道通信需要,但是其缺陷是:①易被干扰。②信号的不稳定性[2]。

3T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3.1漏缆设置

漏缆设置TD—LTE应用MIMO技术,可以对空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提升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城市轨道的运行环境比较特殊,因此,为了保证系统可靠性,一个隧道区间应设置2条漏缆实现区间覆盖,每条漏缆同时承载A、B网信息,当一根漏缆出现问题时,另外一根漏缆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通常情况下,双漏缆覆盖区间既可以新设2条漏缆,也可共享其他系统漏缆,以降低投资成本、节约空间资源。但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出于管理及使用机制方面的考虑,基本不采用与移动运营商共用漏缆,而与专用无线TETRA系统共用漏缆存在以下问题:专用无线TETRA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00MHz,该系统漏缆已经于公安350MHz无线通信系统共用,因此,若再与1800MHz频段合用,频点跨度较大,会降低漏缆传输性能;同时信号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每个RRU的小区覆盖半径约为600M,专用无线TETRA基站小区覆盖半径约为1300M,与1800MHz合用漏缆,中继断点增多,增加专用无线TETRA系统信号合路及接头等损耗[3]。

3.2区间覆盖网络冗余方案

对于区间覆盖网络冗余方案,采用A、B网2套无线子系统网络同址设置方法。其中。A网中的BBU和RRU设置位置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另外,对于B网RRU,采用交织配置方式,

3.3干扰分析

(1)同频小区间干扰。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中上、下行线路间隔较小,尤其是在高架单桥双线、侧式站轨行区等区域,两侧线路小区若不满足隔离度要求,无线链路质量将受到极为严重的同频干扰影响。为解决两侧线路间小区干扰,主要采用小区合并的方式,即使用同一小区信号覆盖两侧线路。而由此可能造成无线带宽不足的情况,需要通过控制小区内的用户数量来加以解决。加大列车间隔和控制RRU发射功率、减小小区覆盖范围均能达到较少小区内用户数量的目的,比较而言,后者更易实现。(2)系统间干扰。由很多干扰类型所组成的,包括接收机互调干扰、各移动运营商系统间的邻频干扰等,对此,为了尽量减少系统间干扰,在各个系统之间,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隔离度。通过理论计算,并综合考虑各厂家设备的性能指标,一般80DB的隔离度即可满足要求。同时,TD—LTE系统频段处于1785~1805MHz之间,与中国移动通信的DCS1800下行1805~1830MHz邻频,这样就可能会出现邻频干扰问题,对此,在各个系统之间,可以设置5MHz的保护间隔。

3.4TD—LTE网络优化策略

在TD—LTE网络运行中,SINR的运行受到重叠覆盖高低的影响,而影响重叠覆盖的主要因素为天线的夹角,也就是对基站的设计是网络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基站以及天线夹角对于网络的影响较大,在外界环境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设计天线的夹角可以有效增加移动无线网络覆盖面积。在这一基础上,实施对劣化小区的治理,针对性的设计基站,改善劣化小区的用户感知,提高移动网络覆盖的整体效率。此外,在网络运行中,网络信号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减少网络负荷是降低网络信号干扰的重要手段,也是TD—LTE无线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针对4G网用户流量,热点小区的负荷不断升高,要尽量保持小区内的网络分布合理。

4结语

综上所述,TD—LTE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TD—LTE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高,现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建设中。根据本文分析,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施工中应用TD—LTE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的网络水平,合理利用频率、空间、漏缆等资源,保证通信系统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贾萍,徐淑鹏.TDD-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2):113-116.

[2]莫宏波,朱新宁,果敢,等.LTETDD与LTEFDD的关键过程差异分析[J].电信科学,2010(2):74-79.

[3]陈山枝,秦飞.LTE-Hi——无线移动宽带网络演进路线[J].电信科学,2012(11):6-12.

作者:牛宇 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