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业管理教学内容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物业管理教学内容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物业管理教学内容研究

一、目前高职教学内容体系的主要问题

我们于2005年10月采取分别向企业和高职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其内容涉及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和对高职学校教学体系方面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中74%的人认为用非所学;32%的人感到缺乏做好日常工作必备的能力;68%的人认为学校理论与实践结合少,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企业普遍认为从高职毕业生中招聘的大多数新职员,其中包括在校已经取得职业技能资格的高职毕业生达不到“零距离上岗”。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教学内容体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够。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在数理逻辑思维方面相对薄弱,大多对以学科为基础的应试教育感到不适应,但在形象思维、动作技能等方面却有很多尚待开发的潜质。高职院校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的教学,既不可能真正培养和客观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不可能发现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

2.实践教学比重偏小。有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全部学时的比重不到30%,仅仅是针对几门主要的专业理论课开设相应的实训课,实训项目少,实践内容缺乏深度。另外,还应当注意,目前大多数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构成是对三年制的学生在第6学期安排的毕业实习。许多学校在这一阶段对学生采取的是“放羊”式,即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没有联系上的就自行搞社会调查,结果是只有少数学生到对口企业实习,使得整个专业实践教学学时水分很大。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比重。现实的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甚至是走过场。

3.在人、财、物等教学资源方面投向实践教学方面偏少。比如,有些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在校外企业进行,学校却不愿向有关企业支付费用,甚至对有关教师进行的相关工作诸如到校外联系企业,讨论教学安排等工作都不计算工作量;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阶段,没有或很少安排实习带队教师去指导和监督;投入实训方面太少,比如有所学校物流专业实训室,只配置了一些电脑设备和桌椅。缺乏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教学内容也就只能倾向于教学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的理论教学。

4.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比较重视,对实践课的考核太马虎。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学校通常有整套的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并且容易执行。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有效地考核机制,学校又不愿在考核方面加大投入,较难考察出每名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贸易专业的外贸单证制作实践课,以各种单据的制作、填写为最终结果,这些实验报告的填写又有统一规范的要求,且目前各班人数较多,不可能做到每人一题,所以往往造成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很难考察出每名学生的实际水平。

总之,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和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明显区别。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沿用本科大学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以理论知识占较大比重、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内容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对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构。

二、构建以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为基础的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一)能力单元课程体系的特征能力单元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内容体系相比,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能力单元课程是高职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元素

课程是动态社会需求的反映,不只是静态学科的知识载体。首先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本职业各岗位的能力的要求,提炼出职业能力单元体系。然后就每一能力单元进行能力要素分析,在能力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本专业的全部能力单元课程,全部能力单元课程构成能力单元课程体系,在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形成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彻底改变了以理论课为基础的传统学科教学内容体系。

2.各能力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操作程序和标准

各能力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操作程序和标准,这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职业能力教育过程,而不只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以操作过程为导向,以教师按照操作程序和标准指导学生操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并将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融入操作过程。

3.个体化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作用

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普遍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演绎出相应的个体化教学模式。

4.以职业能力水平来衡量学生

考核内容包括全部职业能力单元课程,就每一门能力单元课程按照其操作要素和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以学生在操作中体现的能力水平作为该能力单元课程的考核评价结果。

(二)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设计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两个层次。

1.确定专业全部能力单元课程的轮廓从职业工作分析入手,将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按实际工作程序和规范分解为序列化的考核项目,每一考核项目即为一能力单元课程。它包含完成这一项目所应掌握的技能、知识和水平。高职院校本专业学生必须完成所有能力单元课程的习作,通过各能力单元课程的能力等级考核,才能毕业。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我们确定的物业管理职业(高职层次)能力单元课程为28门。它们分别属于5个能力领域。具体的物业管理职业部门经理岗位(高职层次)能力领域和专业能力单元课程。

2.对每一专业能力单元制定能力操作标准和考核指南能力标准是描述有关能力单元按照职业岗位要求所进行的活动,即工作取得成功的具体要求。考核指南是向学生提供单元能力考核的依据。它首先表述有关考核的概括性要求,其次指出在确定学生的能力水平时需要强调的每一个细节,还明确教师考核时应确定采用什么标准作为参照,选择什么考核方法以及完成有关能力单元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特殊要求以及考核对证据、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和对基本能力等级的确认等方面。

(三)构建以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为基础的高职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专业能力单元课程外,还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如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如高等数学等)。所有职业能力单元课程、国家规定的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构成了高职教学内容体系。由于在对职业能力单元课程的考核中,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知识已经有所体现,故对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考核宜采用合格制,而对专业能力单元课程的考核则要采用等级制。

三、专业能力单元课程体系的实践

我们于2005年至2006年,就28门物业管理专业能力单元课程在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04级进行了具体的运作。我们依托校内8个实训室和校外4个实训基地公司的下属21个住宅小区和商业大厦,对53名学生依照上述的28个物业管理职业能力操作标准和考核指南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考核。教学方式为对每一门专业能力单元课程按操作程序的先后,对每一操作程序边操作,边讲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与理论教学相互交融。这种教学方式让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实践结果表明,按照职业能力单元课程培养的学生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零距离”上岗,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现在该专业学生已经全部与企业签订了劳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