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模态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模态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模态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多模态已经成为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并有学者通过多模态视角来探讨外语教学。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要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需要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立体化多模态外语教学信息,创造接近真实语言语境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外语教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教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呈多模态化趋势,教学媒介不仅仅是口语和书面语,还包括教师的手势、身势、目光交流、体距、音高、语气、多媒体课件、音频、图片、实物、视频、物理教学环境等[1]。多模态研究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贴近生活,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所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这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相关的研究日益丰富,但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国内外有些学者把多模态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相关研究还需继续深入。本文旨在探讨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就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思考。

二、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是在MP3、MP4、游戏机、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日常所接受的信息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图片、音频、视频等。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模态话语对于现代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这无形中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倾向于接受来自于文字、色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的符号刺激。科技发展的步伐不会停止,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趋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采取多模态教学模式既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2.学习者不同感知风格的需要不同学习者感知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认真听讲,但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学生对视觉图片和文字更感兴趣,在其刺激下学习效率更高;有的学生通过读和写能更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还有的学生喜欢实际操作,通过触摸加深感知和理解。因此Reid(1987)把学习者根据其不同的感知偏好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触觉型四种类型[2]。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模态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不同感知风格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模式,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不同感知风格的学习者都能够受益。3.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的需要动机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单来说,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而学习动机是促使人们学习的动力源泉。学习动力的来源不同,因此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内部动机是来自于学习者内在的动力,如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的学习活动的外部因素,如来自于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奖励,考取证书或文凭的需求,以及其它外部的刺激等。不难看出,内部动机更有利于学习者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但不得不承认,并非每一个学习者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外在动机的作用不容忽视。显然,在学习者缺乏内在学习动机的情况下,与单调、枯燥的书面文字相比,融合色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的教学材料更容易激发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师通过广博的授课内容、亲切的问候、鼓励的话语和赞赏的目光而营造出来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能够更加轻松愉悦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学者们对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由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构成的二因素说;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构成的三因素说;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环境构成的四因素说;和多因素说等[4]。本文认为构成现代外语教学的因素有四个: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环境。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起构成现代外语教学生态系统。因此,在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时,需要综合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1)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师首先,教师授课中主要运用书面或口头语言模态。教师通过口头以及书面语言向学习者传递信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输入,因此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所获得语言输入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第二,教师通过衣着谈吐、表情动作、手势、身势、目光交流等视觉模态,表现出教师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和教师素养。因此,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授课时的空间模态也不容忽视。传统的教师站在讲台后面的授课模式自然会加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所以,教师授课时应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既便于学习者清楚地听到授课内容,也有利于教师近距离掌握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学习情况,同时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5]。(2)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新入学的大学生多数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他们是伴随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和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每天在图书馆、自主学习中心、宿舍上网浏览网页、查找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阅读电子书和漫画,收听音乐及音频材料,观看演讲、慕课、微课、外语影视剧、国外媒体报刊及音视频报道等资源。同时,他们还通过QQ、微博、微信、E-mail等社交软件时时与他人进行文字、图片、表情、音频、以及视频交流。此外,他们在课内外还经常参加展示、演讲、辩论、英语角、戏剧表演、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因此他们学习所用的媒介和资源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多模态印记。(3)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出发,建设外语教学生态系统,首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在二者关系方面,学生总是处于较为被动的一方。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他们的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良好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愿意接近他们,与他们做朋友,聆听他们的声音和想法,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语言输出质量,控制输出时间,平衡教师与学生输出的比例,从而使学生既能获得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或同学互动,构建语言意义,确保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地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作用除了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2.建设立体化多模态教学信息这里所说的教学信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教材,而且还包括其它用于教学目的的材料等。首先,要改革现有教材,建设多模态教材体系。诚然,传统教材在我国过去的外语教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纸质模态的传统教材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陈坚林(2011:122)论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第五代立体式大学英语教材”的构想,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注重操作的整体教与学方法为基础,建设包括纸质课本、多媒体光盘与网络学习平台为一体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系统,旨在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6]。除了上面提到的立体式多模态教材外,教学信息还包括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材料、纸质和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广播影视节目、微课、慕课、网络自主学习中心、语料库、虚拟图书馆等教学资源(黄晶伟,董志友:2015)[7]。在教学中综合利用多模态教学信息,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有效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适应当前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信息必须要打破原有单模态纸质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建设立体化多模态的外语教学信息体系。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一切教学材料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建构意义。建设立体化多模态教学信息,首先要设计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纸质教材,教材中除文字资料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色彩、图片、空间布局等手段丰富教材内容,并配备光盘,内附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使学生在多种模态共同作用下建构意义,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第二,要把教学信息电子化,使教学信息可以在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上阅读,便于学生携带和学习,从而体现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第三,教材中不仅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活动,便于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下开展课堂教学,还应该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以及课外拔高的活动,使学生课内外学习系统化。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多模态教学信息网络化,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人机互动,在互动中建构意义。因此,应该建设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相结合,文字与图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线下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立体化多模态教学信息体系。3.创造多模态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标准,教学环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董志友:2016)[8]。本文主要从多模态视角出发,重点探讨教学的物理环境。就空间模态而言,教室内桌椅的摆放方式不同,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也不相同。课桌椅面向黑板一排一排地摆放,限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主要站在讲台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可以把桌椅按照环形或U形排列,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这样既缩小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还方便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的物理环境还包括电脑、音响设施和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利用好这些设施,有利于通过多模态资源来构建意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要想创造多模态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把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把这一教学理念付诸实践,使其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教育技术素养,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实现不同教学模态合理配置,创造接近真实语境的多模态教学环境。此外,还要重分利用互联网、QQ和微信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模态教学信息,便于学生利用零散的、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并拓宽与学生互动的渠道,作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延伸,创造范围更广的多模态教学环境。

四、结语

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符合当今的时代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多模态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构建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就需要利用多模态资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立体化多模态外语教学信息,创造接近真实语言语境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构建意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

[2]Reid,J.M.TheLearningStylePreferencesofESLStudents[J].TesolQuarterly,1987(1).

[3]Deci,E.L.&Ryan,R.M.IntrinsicMotivationandSelf-DeterminationinHumanBehavior[M].NewYork:PrenticeHall,1994.

[4]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J].教育研究,2011(12).

[5]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5).

[6]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7]黄晶伟,董志友.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外语教学[J].教育探索,2015(4).

[8]董志友.生态视域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7).

作者:黄晶伟 董志友 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人文科学系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