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外语教学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对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专业外语的教学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这首先是由于对于这门课的学科特点认识不清,其次是因为各个学校学生生源的英语水平差别较大,导致教学当中的困境。本文深入分析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设置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这适应了当下社会对大学生外语人才质量的提升的要求,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使得大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与国际上的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能力,并使将来其成为一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1-2]。
1专业外语这门课的特点及教学中面对的困难
笔者通过综述相关的教改文献发现当前专业外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学生把学习重心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学生对于专业外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二、课程考查方式不科学;三、合适的教材不易找到;四、教学方式需要改革[3-6]。笔者认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专业外语这门课程的特点思考不够,以及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所以需要先厘清以下问题:顾名思义,专业外语这门课至少要突出两个重点,要把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专业外语是以英语为媒介传递的专业知识,仍然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呈现形式,所以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应该占据重要的内容。因此专业外语本质上仍然是一门英语课,而一门完备的英语课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词汇的学习记忆。词汇的学习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词汇量却需要几万。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背单词是学英语必须要过的一关。(2)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对于大学水平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理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长难句更多,而这一点是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是相通的,甚至有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英语考试中出现一个段落就只有一个句子的情况。学生们普遍反映即使有时句子中每个单词都理解,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3)专业文献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当薄弱,甚至不能有把握地写出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英文句子。很多学生习惯性地将头脑中的句子里的中文一一对应地机械地翻译成英文,完全不符合英语自身的语法特点和规范。(4)专业文献的笔译能力的培养。准确对专业文献进行翻译必须是在对文献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对学生的英文和中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巧合的是,在考研英语中难度最高的题型也是翻译题。(5)与专业人士的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能理解不能张口说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也是一个迫切的关注点。(6)同时专业外语这门课又紧密地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联系,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如何在课堂上把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国家急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这门课的教学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是大学中每个开设专业外语这门课的老师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的关键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
2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制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教授学生能学懂的内容,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因材施教。显然,即使使用同一本教材,985和211院校的学生与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肯定都会存在较大的区别。专业英语教学的有关英语方面的基本内容与普通英语教学的并无很大的差别,基本上是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口语。借鉴分级教学的经验,显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专业外语中英语词汇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主要是要使用自然拼读法,使学生在读音和字母组合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做到“会读就会写”。词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强调词根的作用,让学生从词根的角度来理解英语的构词法,从而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单词。例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专业词汇polymer(聚合物)包含两个词根poly-和-mer,这两个词根又会出现在其它词汇中如polygamy(一夫多妻,一妻多夫)、monomer(单体)、dimer(二聚体),而其中的词根mono-和di-分别是一和二的意思,如此总结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大量记忆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英语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英语语法的深刻理解以及语感的培养。大学专业外语所使用的英语语法知识在高中的基础上并没有更多的新的内容,不同的只是长难句更多,而这一点是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是相同的。所以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于长难句的分析理解是准确理解专业外语文献的基础,而这正是来源于英语语法特点的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强调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技巧,这两者正是使英语句子变得比较长的关键内容。在教学中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强烈的。语法的深化也可以和专业文献的写作联系起来。教授学生写作的顺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先要求写出正确的简单句,然后模仿专业文献写出较为复杂的长难句。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多注意专业文献的文法特点,多使用被动语态,同时多使用从句及非谓语动词从而使文章简练精干并达到较高的专业文献写作水平。其中练习写作论文摘要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因为学习专业外语的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毕业论文的写作,而毕业论文的摘要是要求中英双语写作的,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就很强。笔者通常是在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核心期刊如《高分子学报》上找到难度合适的专业文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汉译英的练习,然后对比原文献的译文,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专业外语文献的语法和写作特点。口语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长的教学周期,而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额外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笔者一般是向学生推荐反复观看网易公开课上外国名校的专业教学视频。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英美大学中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为某些学生将来可能出国留学打下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专业外语的综合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做学术报告时经常用到的句型,这样对学生的引导更有针对性。在明确了专业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基础,这是科学设置专业外语课程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利用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来判断。四级考试成绩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是比较客观的。面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占多数的班级(四级通过率在20%以下,笔者所上课的班级全部属于这种情况),在教授单词时就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内容如读音规则、怎样用词根来帮助记忆单词和基础语法知识。而面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四级通过率在40%以上),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讲授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甚至专业文献的写作和口语交流技巧。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考查方式。在专业外语这门课讲授中如何平衡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授课老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基础知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多是主干专业课中常见的概念、名词,面广但并不需要很深的理论上的讲解;另一类是涉及到本专业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科研背景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讲解基本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突出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所需要的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是解决很多较深入的专业问题的切入点,极有可能会出现在招工面试甚至研究生面试的环节,比方说笔者会在教学中特别强调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方面的相关知识,这种情况可能更适用于专业素养较薄弱的班级;另一种是重点讲解一些较前沿的研究成果,比方说可以选择本学院中各专业教师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的相关的专业文献作为教学内容,在笔者所在的教学院主要选择的是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和阻燃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内容,因为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在这些领域开展研究,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探究精神,这种情况适合专业素养有相当基础的班级。当然,老师也可以把两种方式综合起来,适当分配各自比例。
3结语
根据这些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工作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教好大学专业外语这门课,关键是要科学地设置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教师所教班级的实际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素养来设计,对于这两方面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学的目的是“拔高”;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学的目的是“夯实基础”。根据这样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杨.复合型专业外语人才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3):114-115.
[2]任树华.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15(4):76-79.
[3]李志芳.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4]蔡虹,樊树海,吴斌.“工业工程专业外语”口试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0):10-11.
[5]韩伟强.普通高校本科生专业外语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应用[J].课程教学,2017(22):89-90.
[6]刘永光,朱靖.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76-177.
作者:曾加 肖敏 单位: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