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语言景观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语言景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发挥五个积极作用: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培养语用能力、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多语能力、理解象征因素和情感因素。将语言景观应用于中国外语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可以扮演语言侦探角色,从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言研究者。
作为近二十年国际社会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语言景观(linguisticlandscape)是指“公共标牌和商业标牌上语言的可见性和突显性(visibilityandsalience)”,具体而言,“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建筑的公共标识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了某个属地、地区和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语言景观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固定标牌,还包括公交车广告、T恤衫、电子显示屏这类可移动标牌。语言景观研究的目标是“试图理解在公共场所展示的多种形式的“语言”的动机、用途、意识形态,语言变体和竞争”[2]。国外早期的语言景观研究关注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政策、旅游、英语的国际传播等话题。近些年,开始转向探讨语言景观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的应用[3-5]。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以下简称“外语”)学习群体,早在2010年这一群体数量达到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不少人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学习多年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英语课堂注重书面语教学,较少联系语言应用实际,需要思考转型。语言景观可以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语言输入,提高课程趣味性,同时语言景观调查操作简单,对学生的起点要求不高,易于实施和推广。鉴于此,本研究将语言景观引入外语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两个问题:语言景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将语言景观应用于中国的外语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
1语言景观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Cenoz&Gorter认为,语言景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发挥五个积极作用: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培养语用能力、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多语能力、理解象征因素和情感因素[3]272-282。
1.1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
偶发性学习(incidentallearning)是指学习非有意为之,也指人们在注意一个刺激信号时却学会了另一个不同的刺激信号。例如,人们在阅读小说时,虽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欣赏故事的情节,获得身心的享受,但也会在无意识中习得新的词汇和句型。同样,当我们把语言景观中的文字看作外语学习潜在的输入来源,这也是一种偶发性学习[3]273。因为,城市语言景观中大量的外语文字,如开放式景区店铺招牌中的外文名称,为语言学习者创造了客观、真实的文字环境。公共空间这些外文景观的设立并非出于语言教学的考虑,游客阅读这些外文景观也不是以语言学习为目的,但它们仍然有可能用作外语偶发性学习的输入来源。例如,学生经常会无意中发现语言标牌上出现的外语拼写或翻译错误。这种偶发性学习有利于巩固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外语知识[6]13。
1.2培养语用能力
除了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语言景观也有助于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公共空间书写的文字往往包括不同的言语行为,常常还会使用间接语言和隐喻。这些文字有时包括完整的句子,但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境语义相关的单个词语或词组[3]275。Kelly-Holmes认为,语言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表达情感,提供建议、推荐或劝说,告知、报告或确认,在交际双方之间建立、维持及结束联系,以及通过语码传递特殊意义,分别对应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交际功能和诗性功能[7]。Huebner认为,语言景观中的书写文字还具有其他功能,如街牌可以指示地点,标语牌说明标贴物的重要性,涂鸦则是越轨式话语的实例[8]。可见,语言景观中的书写文字可能包含多种言语行为和功能,可以为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当的输入。
1.3提高读写能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逐渐走向多模态化(multimodal)。社交媒体(如国内的微博、微信、QQ,国外的Instagram、Facebook等)中的信息,除了文字本身之外,往往还带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或表示图像、姿态、声音的视觉符号。口语和书面语的传统边界变得模糊不清。读写能力(literacyskills)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多模态读写能力[3]277。语言景观结合了视觉符号和印刷文本,因而具有多模态性。它的物质载体包括路标、广告牌、贴纸、海报、店铺招牌、橱窗、自动售货机等[3]278。店铺招牌的名称中除了使用一种或多种语言文字外,还可能会选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甚至数字和符号呈现店名的组成元素,如图1所示。图1“4928涂鸦”是一家创意工艺品店。店名综合使用了数字、文字、图形、颜色等多种模态实体。招牌中用鸭子的图形让人联想到“鸭”字,再用谐音代替“涂鸦”中的“鸦”字,诙谐有趣、形象生动。语言景观信息以文本和图形在空间中展示,与读者的资源进行交互,从而构建意义。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语言识字方式正面临挑战,多模态读写能力成为重要的语言技能。解读语言景观构建的意义,需要学习者从不同模态视角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实体形式、图像意义和所占据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多模态读写能力[6]14-15。
1.4发展多语能力
语言景观中的语言并不是互相隔离,往往以多语形式进行呈现。多语标牌上不同语言提供的信息不尽相同。Reh认为存在四种情况:1)多语信息完全复制,即标牌上每种语言呈现的信息完全相同;2)多语信息部分相同,即某种语言提供完整信息,其他语言仅提供部分信息;3)多语信息重叠,即部分信息会由其他语言重复,但并非逐字翻译;4)多语信息互补,即不同语言提供不同的信息[9]。这几种类型的多语标牌假定的目标读者不同。例如,Backhaus发现,日本东京的官方标牌一般会提供完全相同的日文和英文信息,意味着标牌设计时考虑的目标读者是日语和英语的单语使用者。但是非官方标牌的情况则不一样,半数以上的双语标牌提供不同的日文和英文信息。这意味着标牌设计时假定的目标读者是日英双语使用者[10]。人们在认知语言景观中混合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时,是同时进行加工的。对于多语标牌中的多种语言,也可能会同时注意到并加工。Cenoz&Gorter在一项小规模研究中发现,在面对双语和多语标牌时,大部分二语学习者会阅读标牌上的多种语言,而不是只阅读一种语言。随着英语在全球的传播,越来越多的语言标牌,尤其是商业性标牌会使用英文单词、语块、单语或句子。英文与其他语言、图形、符号一起构成了多语、多模态景观。因此,多语景观可以用作语言输入,发展学习者的多语能力(multi-competence)和多模态读写能力[3]280。
1.5理解象征因素和情感因素
Landry&Bourhis认为语言景观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信息功能(informativefunction)和象征功能(symbolicfunction)。信息功能指的是语言景观可以标记某个语言社区的地理边界,提供有关该语言社区的社会语言构成的信息。象征功能指的是语言景观可以映射语言权势和社会身份和地位[1]25-27。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中,语言标牌上某种语言的存在或缺失会影响语言群体成员对该语言价值和地位的理解。语言景观的象征因素和情感因素往往会被广告商加以利用。以商业性标牌(commercialsignage)为例,Sayer认为,在墨西哥Oaxaca市标牌中英语的使用象征着高级(advanced)、精致(sophisticated)、时尚、酷、性感等社会意义[11]147-151。Lawrence发现,在韩国语言景观中英语象征着现代(modernity)、奢华(luxury)和年轻(youth),经常出现在主街、游乐场、外国人居住区等区域,用于酒类、服装、化妆品等商店的标牌[12]。
2语言景观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Sayer感叹,“作为英语教师,我经常努力寻找方法将学生在语言课程学习的内容与课堂外遇到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我们知道,接触和练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两个基本要素。但是,在全球大多数英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和练习的机会是有限的。”[11]143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英语已经入侵世界各地城市的公共空间,与本国语言一同出现在标牌中[13]。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EFL)的学习者而言,语言标牌中的英语可以提供一种潜在的课外学习资源。不少研究者对这一可行性进行了探讨。Roos&Nicholas研究了语言景观在低龄学习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参与调查的学生为198名8—11岁的3—5年级小学生,来自德国4个城市的7所不同的学校。这些小学生均从1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教师向学生分发活页练习题。练习题用德语设计和作答,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第一语言反思他们在课堂外发现的英语使用情况,同时在表达复杂的观点时不会受到英语写作能力的限制。练习题开头部分介绍了当地环境中的多语状况和英语的较高使用率,说明了具体任务要求:首先,学生拍摄或画一张生活环境中使用英语的实例照片。由于低龄儿童可能无法获得或不会使用带有数码相机的手机,他们也可以画画或剪切图片粘贴在练习题上,并注明图片的地点。随后,学生报告和反思自己收集的实例,如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此处为什么要使用英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语言景观数据并进行分析,扮演“语言侦探”(languagedetective)[11]152的角色。这项研究发现,街道景观中的英文可以成为真实的学习材料,为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提供大量接触英文的机会。将语言景观融入低龄学习者的语言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对当地环境中语言多样性的意识,不仅有助于加强外语学习,还能促进对本国文化和语言的了解,提升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其他学者对语言景观在成年学习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4];[11]也证实了类似的作用。上述实证研究主要聚焦国外学习者,对于语言景观应用于中国英语教学的前景,人们难免会存在疑问:在本土范围内,有没有足够的英语景观样本?即便有一定数量,其质量如何?涉及的词汇量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这些问题是进行语言景观教学的前提。现有的城市语言景观调查表明,英语语言景观已经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外国人聚居社区,如北京望京国际社区语言景观中英语的使用比例为26%,上海古北国际社区则为48.1%[14]。英语景观在经济较为发达城镇的出现比例也较高,如东莞虎门镇的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中,英语的使用比例分别占60.7%,53.8%[15]。英语的使用比例在旅游景区也较高,例如鼓浪屿开放式景区私人标牌中英语使用比例为45.5%[16]。针对语言景观的质量欠佳的问题,Shang&Xie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尽管城市空间的英语标牌因为语言错误或不规范表达备受学界和媒体的批评,但是中国英语教师仍然认为这些标牌具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因为语言景观教学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可以在户外开展,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同时,标牌上质量“欠佳”的英语也可以用作教学案例,让学生思考这些英语是完全错误、可以接受还是创新的用法,有助于培养思辨能力。研究说明,“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语境中,语言景观既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个教学工具。”[17]
3结论
本研究将语言景观引入外语教学,把语言景观用作语境化工具,拓宽了语言景观研究的领域。在实践上,分析多语、多模态语言景观不仅增加了外语课程的趣味性,还引领学生体验了语言研究的理性之美。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语言意识,让学生从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言研究者[11]153。同时,语言景观应用教学的可行性也适用于日语、韩语、法语等其他外语教学。当然,本研究尚属理论探讨性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将语言景观应用于教学的具体模式。
参考文献:
[6]尚国文.语言景观与语言教学:从资源到工具[J].语言战略研究,2017(2):11-19.
[14]俞玮奇、王婷婷、孙亚楠.国际化大都市外侨聚居区的多语景观实态——以北京望京和上海古北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6(1):36-44.
[15]张斌华、徐伟东.城市化进程下中国城镇语言景观研究——以东莞市虎门镇商业步行街为例[J].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17(1):73-84.
[16]黄利民.鼓浪屿开放式景区语言景观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8:26(2):53-59.
作者:黄利民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