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数字经济引领了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对行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高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增设交互式教学方法、贯彻思想规范与人文教育等策略,以促进中医药高校的人才输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

【关键词】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医药;外语教学

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发展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这一新机遇。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的理念下,为提高患者就诊效率,避免交叉感染,利用数字技术所研发的在线诊疗、病情诊断数据化、药类AI智能快检技术等,呈现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以及行业人才素质的新需求。本文对外语教学如何服务于数字时代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输送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一、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单一的纸媒语言层面的教学亟须转变

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中,致力于单一的纸媒语言学层面的音形意的讲解,显然脱离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首先,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单一纸笔教材的媒介演化成多元媒介的数字资源,如网页界面、视频、社交媒体、通信方式和数字软件。学生在日常的外语学习情境中,学习资源已转变成各种超链接构成的语篇综合体。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打破传统纸媒语言文字学习的局限性,便会抑制培养对象的外语学习动力。其次,单纯的语言学层面的语料分析已不能包罗数字经济时代呈现的语言信息形式的学习。教学资源需要合理安排多元功能类型的语料学习比例,例如,行业口语、网络语言、学术语言等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形式的课程设置。另外,外语通识课程与中医药ESP外语教学之间的脱节现象严重,“外语”与“专业”的衔接工作则尤为重要。最后,如何运用数字工具对信息进行检索、处理、管理、分享和创造已成为语言学习负载的关键切入点。

(二)被动型、内向型培养对象亟待转型

中医药学有着最为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型特点,尤其在认知方式上更为强调 “医者意也”,讲求“体悟”,即从静观自身、从自身的内向实践开始而发展、形成起来的世界观、宇宙观与方法论。因此,这种学科特点使中医药专业学生较之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倾向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谦虚、内向的性格表征。虽然内向型文化特点可以算是中医药的专业优势,但倘若没有进行良好引导的话,培养对象就会产生对新事物的不敏感性,从而阻碍创造力的发展。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形式意味着它将不可逆转地走向包容的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数字科技则是一种外向型的产物,强调“信息对话”的时速与效率。有着内向型文化价值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应该协同外向型数字科技发展,成为信息话语的发起者、对外交流的发动者。因此,外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新的经济模式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掌握最新动态、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向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转型。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亟须确立

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使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进行了深度融合,导致了“万物皆媒”“信息爆炸”“泛娱乐化”的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与媒体格局。而当今高校学生在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体量以及极快的传播速度,极易产生注意力碎片化、情绪浮躁化、学习功利化等问题。这就亟须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专业理念的干预与指导,从而确立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当学生借助数字工具获得历史、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信息时,可以通过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批判性分析,成为信息技术的主人,而非信息技术的附庸。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高校,还应该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等培养,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四)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如前文所述,当今的高校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擅用网络资讯以及通过网络自学,对数字媒体的交互技术驾轻就熟。然而外语教师队伍承受着由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倘若继续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讲解进行教学,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做到超越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熟识,需要自身和院校共同努力,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课堂,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另外,教授通识课程基础外语的大部分教师多为语言类专业出身,缺乏中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致使基础外语与中医药专业外语无法做到有效衔接。而教授专业外语的教师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眼光。信息时代的发展既需要外语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教师自身还需要具有中医药行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市场前瞻性眼光。

二、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数字技术为多模态资源融入外语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质载体。外语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语言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模态的学习训练,最终实现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另外,加强外语教师的数字技术融合意识,任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数字工具都可以应用于教学设计;学校也要积极配合与倡导,总结实践经验,从外语基础和专业外语的整体规划中将数字化教学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数字工具的使用、信息检索和处理、在线学习等。例如,在语音方面,可以利用AI语音识别纠音技术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写作方面,通过语料库的创建、搜索、应用,辅佐学生的专业翻译与学术写作。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增设交互式教学方法

数字技术革新了信息传达的方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可以经由互联网虚拟空间互动与交际,从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因此,人才的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外语教师应该促使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内向型文化优势与外向型数字科技协同发展,多采用任务协作和意义交流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互动,未能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阶段的交互协作加以考量,因此全方位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教学方法需要大力推进。例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尽可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与其进行交流与互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对利用数字工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小组展示和汇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设小组间互评,把学生的交际能力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布置在线合作的互动任务,增加数字技术与合作式教学体验;课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增设师生间的互动分享环节。

(三)贯彻思想规范与人文教育

数字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因此,外语教师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服务于外语教学,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需要平衡算法技术的渗透性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矛盾,以防范沦为技术附庸的危险。教师应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性思维、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对利用搜索工具搜索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删减,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外,外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中西方文化,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内容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注重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起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民族使命。展望未来,数字经济视域下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人才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使他们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开发等方面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靳乾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