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美国外语教学观及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美国外语教学观及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国外语教学观及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2006年,美国颁布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提出了“5C”标准。2011年,我国修订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本文通过对这两份标准的比较,发现美国《标准》超越了词汇、语法、功能等语言结构和功能项目,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的核心,特别重视外语文化的学习,同时,美国外语课堂教学方式灵活有效,这些都对我国外语教学观有所启示。

【关键词】《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5C;《英语课程标准》;外语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球村”概念已深入人心,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外语教育的程度就成了衡量这个国家培养全球化公民成效的最重要指标。为此,很多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外语教育改革,就连一直忽视外语教育的美国也迫于新的国际形势的压力,开始大力推行外语课程的改革。1996年,美国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1999年和2006年,由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和各个语种的外语教师协会对此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9个语种各自具体的学习目标,并更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s:Learninginthe21stCentury)。该标准的发表标志着美国外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于2011年修订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这是我国最新的中学外语课程标准。它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和五级的目标要求。本文将主要就这两个外语教育的纲领性课程标准,结合美国外语教学现状,分析美国主要的教学观点,希望我国的外语教学能有所借鉴。

一、美国外语教学观的特点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核心是以5个C字母打头的词: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贯连(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和社区(Communities),因此简称为“5C”标准。“5C”标准中的5个“C”相互关联、相互依存。通过对该标准的分析,结合外语教学实践,以下4个美国外语教学观非常突出:1.美国《标准》超越了语法、词汇、功能等语言结构和功能项目。在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传统的外语教学大纲中,语言学能力的要求往往是主要的内容,如词汇量、语法规则、功能等,对其他方面则较少涉及。表现在教学中就是重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轻语言实用能力的培养。皮特-柯德分析原因之一是语言项目容易被切分,而其他方面则很难量化或分级。曾有美国学者这样评论美国的外语教学:“确实,美国早期的外语教学重点也是语言系统的学习,不重视课堂的交流活动,导致学生学习的挫折感和不满,很多成年人抱怨虽然当初语法成绩不错但仍然无法进行口头交流”。这和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哑巴外语”现象如出一辙。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外语教学理论,社会对外语能力有了新的需求,于是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角度审视语言教学内容、进程与目标的外语教学大纲,比如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英国国家外语教学课程大纲》和加拿大地方教育部门制定的汉语教学大纲等。这些大纲最大的特点是超越了依据词汇、语法、功能等教学项目设立目标框架的传统,将它们融入广泛、系统的语言框架之中,确定培养学习者在文化适当的情境中整体使用语言为教学目标。这大大拓展了外语教学的内容,使之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整体教育目标实现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2.美国《标准》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外语教育的核心项目。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基本观点。美国“5C”要求的核心就是“重视实际语境中的沟通交流能力”,即“交际能力”。《标准》打破传统的结构大纲或功能大纲的目标定位与分级模式,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并简洁明了地表述了达到成功交际的标准。其实,欧美大多数国家无论是外语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都极其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朱志平,伏学凤等曾就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原则做过研究,结果发现除了美国的第一原则是Communication外,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第一个原则是Communicating,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第一原则也是DevelopCommunicationSkills。此外,亚洲国家泰国的第一原则也是“培养交际能力”,韩国、尼泊尔等国的第一主张也是“培养交际能力”。日本虽然直到60年代仍然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听说,但后来在文部省授意下成立了“推进外语教育改革恳谈会”,认为外语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与他人交流,所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是当前面临的“紧急课题”。看的出来,不同国家外语教学的首要原则趋同,这充分说明,“培养交际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一个共同目标。3.美国《标准》强调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根据美国《标准》5C中的“文化”标准,掌握和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知识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际交流中的很多障碍往往是因为对对方文化的误解或了解不到位造成的。在教学实践中,文化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的导入,而应该是和语言知识的一样重要的学习内容。《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观念,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通过体验和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外语文化的了解,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4.美国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强调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为了通过外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对外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外语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为宽泛的定义,课堂上要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和发展,并且提供使用交际策略、学习策略、批判性思维策略、技术策略,以及适当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要素等的机会。”由此可见,以“5C”为目标的美国外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内容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那么相应地教学方式也必须与之配套。美国外语教学中多采用交际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外语运用的能力主要通过开展活动而非单纯讲授知识,学习外语以交际需求和兴趣为主,培养模式多通过任务或活动的开展而不是单纯知识的讲授,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当然,能制定并实施这样的教学标准,也是因为美国大多数的大学和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成绩不作要求,只要完成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所以老师和学生没有成绩的压力,只求有一定的学习经历即可。学校对教师的上课途径、评价方式等也不作硬性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就更会受到年轻学生的欢迎。

二、美国外语教学观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外语教学和美国有较大差异,教育政策、教学目标和软硬件条件都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学习和总结美国《标准》及美国外语教育的特点,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有益的启示:1.“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外语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标准或要求基本上还是围绕着语言知识和技能转的,这点从《英语课程标准》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课标》没有明确指出培养“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目标。“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外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谓“综合”包括5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构成“交际能力”的语言基础。“课标”强调提高外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虽然这四种能力非常重要,但它们仍不能等同于交际能力。这导致我国外语学习者阅读能力较强,但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很弱,外语学习的重点仍然是单词、语法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发音及书写形式等。当然,这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有关系。在我国,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应付各种考试,除此之外是为了获取学科知识,生活中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机会和压力都不大。但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学习外语的目的呈现多元化,交际沟通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国从外语教育的政策层面有明确的指导性的要求,对教学实践的评价也要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不论是《课标》还是大纲都应该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对学校或学生外语能力的评估也应该把是否真正使用外语、能否成功交流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标准,而不单单是语法、词汇层面上的测试。有了这一系列“指挥棒”的引导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地球村”合格的公民打好基础。2.外语教学不能忽视外语文化教学。外语课堂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阵地,因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无法独立存在,它们应该是互为补充的。而正如前面所讲,现阶段我国的外语教学往往还是把语言作为知识性的学科来进行,忽略了外语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知识结构的实践性课堂,同时也是目的语文化学习的课堂。反观我们绝大多数的外语课堂,文化教学往往只是导入,短短几分钟就结束,甚至完全不会出现在教学中,教多教少、怎么教全看老师的意愿。这部分占用时间多了还有可能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抱怨,因为他们更愿意把这个时间用在跟考试有关的练习上,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老师在外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对文化教学的要求写进大纲里,确保文化教学得到重视。其次,要将文化教学的内容系统地编写进教材,改变文化教学全靠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处找资料的局面。同时教学测试方案也应做相应的调整,现在由于文化教学不是考试的内容,师生都不会太重视,最后只能沦为点缀而已。3.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注重实践的活动和体验。我国有不同于美国的实际情况,比如班级人数额度总体偏大、资源配置及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外语教学的目标主要还是为了考试、各种考试又以语法、词汇为主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导致了外语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满堂灌、学生拼命做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学生即便成绩优秀也对外语学习没有兴趣。当然,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国内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合理的地方的,但外语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学生要动起来,要将学到的语言知识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得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外语知识,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外语人才。总之,通过对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和中国《英语课程标准》两份纲领性文件的学习,我们发现“5C”标准体现了当今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从之前单一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除此之外,美国外语教育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当然,我国有不同的国情,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应该合理分析他国经验教学,为我国外语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定位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燕.浅谈中美外语教学中的异同——赴美国任教的点滴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31.

[2]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3]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6,(01):129.

[4]朱志平,伏学凤.汉语二语教学标准制定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02):77.

[5]万莉.国外外语教育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03):171.

[6]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Preparingforthe21stCentury[M].AllenPressInc.,Kansas,USA,1996.

[7]张志琴.美国21世纪的5c外语教育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设置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125.

[8]牟之渝.谈美国大学外语教学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07):155.

作者:贾秀峰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